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有组织有计划的利用灌溉系统洗地和长达几个月的被水淹地可不一样,被泛滥的河水淹没太长时间或冲刷太猛都会导致土壤肥力的下降,我们要是想把巨额的投资费用赚回来就要花心思把投资区域内的经济搞好。这些改良好的土地太肥了,对地少人多的京畿路土豪们吸引力都要爆表了,到时候我们拍卖掉一部分紧靠河边的改良田就能收回大部分成本,再利用这些土地种植棉花、大豆、小麦、大米,产出的农副产品全部都用来做兴办当地乡镇工业的原料,纺织、榨油、方便面、酿酒都是很适合的产业。我们很快就能摆平新zhèng ;fǔ在当地的危机。”工业达人钱进也给出发展方向。
“大片改造成本高的芦苇地也很好嘛!造纸工业也可以发展起来啊!这些实在是不适合种植的高地和灌溉费劲的土坡丘陵台地都可以种植耐盐碱的速生林,用来造一次xìng筷子或木纸浆都很适合啊!”赵守忠立马想到利用一切死角。
“那就这么先决定了,孙昌的工作加点担子,老钱的工业技校就多出点血,把老家在黄泛区的学生都派去兴办乡镇工业。我们再讨论一下1941年的zhèng ;fǔ预算和建国后第一个五年规划的重点项目”李基将话题转向其他问题。(未完待续。)
第164章 政权稳定过渡
穿越众控制的华夏帝国爆发了惊人的效率,在建国当年就大规模的裁军减支,财政结构一改故宋的三冗现象。
裁汰的禁军老弱都塞进了移民战略的队伍,有的到相当于地方建设兵团的原厢军体系混饭吃,有的到急需劳动力的南方种地,有的到西北大量征召工人的工厂做工。
大量没有实际贡献的非技术官员和必要的岗位都消失了,很多靠科举和恩萌当官的旧式官员都惨遭被下岗,当然有分量和有关系的大族子弟还是被送到学校学习一番之后充任一些诸如宣传、统战、文化和卫生等冷衙门,虽然失去了过去丰厚的油水但是胜在清闲和自在。实在三无三不(无关系背景、无工作能力、无道德节操、不会站队、不学无术、不可救药)的废物只好回家啃老米饭了。这至少为新政府减少了一半需要发薪水的岗位,将所有职位配备的物资和劳役福利包括职田都折算为现金发放也极大减轻了财政部门工作量和成本。
没有大量光领薪水不干人事的寄生虫,自然财政大大的好转,新政府承兑大宋帝国的所有公共债务,原本被改朝换代搞的无人问津的国债和旧制宋钱全部都可以在银行兑换成新政府的债券和辰基钱。旧的的债券按照面值等额兑换。
大量购买故宋国债的富户都激动的要死,多年的积蓄都投入到国债当中,打算持有这些可以与国同休的生息债券当世世代代的传家宝的。结果不少人看到改朝换代后差点自杀投河。
为了稳定的渡过改朝换代的过渡期,掌握了舆论的穿越众自然不肯能砸了自己的命根子一样的金融产业的金字招牌。当初还是自己给了大宋帝国国债最高的信用评级才顺利销售了所有国债,如果宣布新政府一概不承认大宋的国债。评级的公司和销售的银行就要臭大街了。最重视信誉的穿越众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为了保住信誉,自然要新政府背上旧政府的债务。另外再说了,新政府继承了旧政府的资产,也理所当然的必须继承债务。但是为了减少成本,只按面值兑换,当初买大宋帝国国债的人可是基本按面值或相当于面值102%到105%溢价购买的这些最低年息在10%的国债的。
新政府不仅仅免于支付这些国债的未来利息,还赚取了很多的溢价收入。这样一来起码五年之内在不减税的前提下。新政府大大改善的财政不需要借新的国债就足以应付大量的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了。
信用不仅仅是企业的命脉,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不承认上一个政权的债务而去继承它的资产,这种行为就是抢劫所有债权人。是一种无耻的强盗行为。更何况大宋帝国最大的债权人就是辰基集团自己呢?
至于种类繁多的大宋帝国制钱全部改铸为精美十倍的辰基钱更是理所当然了。每一个新王朝销毁改铸前朝旧钱都是必须的。虽然穿越众没有必要学习历史上的诸多王朝去抹去一切前朝的印记,但是在铸币上绝对不会放松力量。这种权利涉及到极大的利益和国家战略。
一文钱,不论是哪朝哪代的年号钱,都按照含铜量来兑换新的铜币。这是穿越众想出来的最好最公平的办法。不少前朝甚至唐代的开元通宝钱都可以比较合理的换成新式的实心铜币。
元祐通宝基本占到了这次大兑换所得铜钱的83%。另有10%是宋代其他皇帝年号的制钱。剩下的都是一些前朝的劣钱和民间私铸的钱币。
最令人头痛的自然是大宋帝国特色的铁钱了!
陈冠先原本对四川和其他几个流通铁钱的货币特区就头大,这次大兑换更是让这个金融高手掉了不少头发。
按照大宋帝国的制度,铁钱兑换铜钱是有限制的,就是为了应对铜钱严重不足的局面特意设立的货币特区。在这些区域内只能流通铁钱。买一匹布起码需要和布差不多重的铁钱。大量堆积在公私仓库里的锈迹斑斑的铁钱放在那里都没人偷,偷一斤铁钱还买不到一斗粮食。铁钱面值小,重量大,购买力低,不方便百姓使用。所以才出现了交子这种早熟的纸币。
原本穿越众是准备一视同仁的在铁钱的货币特区按照购买力兑换等值的铜币的,在穿越众看来。有了现代化的铸币工业,一国两制的货币就是搞笑的。但是看到四川这个经济发达的封闭特区被大宋王朝通过这种不公平的制度抽血多年之后的萧条局面,也不敢轻易的承兑海量的铁钱。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特区里面的铁钱起码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比较合理的兑换完。这种用一种铜币兑换数百种铁钱的复杂行为不是一两天就能结束的。从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就有大量的铁钱流通了。各个时代的铁钱购买力大不相同,要想做到让窖藏的铁钱等购买力的兑换为新钱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制定不动年代铁钱的兑换比例。
为了不让百姓吃亏,穿越众在兑换铁钱上实施了用实物回笼铁钱的办法。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随行就市,你情我愿的将大量的铁钱慢慢的收回,然后用物价折算成铜钱再投入市场,除了少量精美和稀有的铁钱作为收藏品之外,其他的铁钱全部回炉炼铁,进行销毁。
至于那些原始的纸币——交子则全部按照和铁钱一样的手段兑换销毁。
金属铸币虽然可以很好的保存和使用但是其方便性和综合性能还是比不上纸币。穿越众早就在内部实施了多年的票证制度和钞票制度。推广到全国每个角落不过是时间问题。
印制的第一套纸币就是穿越众群策群力设计出来的,质地上乘,精美绝伦。面值从1分到100元不等,非常抢手。和辰基钱的金银铜三种金属铸币一起构成了穿越众设计好的货币体系。
自由兑换是保证纸币价值的核心。纸币防伪也是核心。这批纸币的面值相当于9亿辰基钱,也就是一亿八千万贯文的购买力。实际上只有10%的准备金硬币作为应付挤兑的储备。陈冠先敢这么干的底气就在于辰基银行卓越的信用和强大的势力。新组建的银行业协会就是辰基银行控制金融行业的一套班子。
所有协会的会员银行都受到自律性质的规章管理,这个协会类似于巴塞尔协议加银联的体系,基本只会用来控制风险和结算。但是并非中央银行的辰基银行拥有和央行一样的威力。辰基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就是基准利率,辰基银行的准备金就是所有银行的准备金(不听话保持一致的小银行都被挤兑的倒闭了,相反的听话的在遭到挤兑时可以从辰基银行拿到低息甚至无息的隔夜拆借贷款。)
如果辰基银行被挤兑怎么办?拥有铸币权和海量资产的辰基银行也会被挤兑吗?有华夏帝国政府在背后,有几乎覆盖所有产业的穿越众等托拉斯寡头的支持,谁会去挤兑这家银行?除非他脑子进水了。
共和1940年的建国元年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当辽国通知新政府该交岁币的时候,财大气粗的新帝国政府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