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建广州的无业游民与本地的无赖勾结,夷人以小惠结之,愚民贪其利而忘其害,都不是好人,咱们防不胜防啊。不是我吓唬皇上,我害怕广东不能制其不来,另生他变啊。
其实吉尔杭阿也是天朝难得的一个明白人儿,他心里明白,面上装糊涂,矛盾上交罢了。问题是他的主子是真糊涂。看了吉尔杭阿的奏折,教育自己的奴才曰:要蛋定啊!夷人说要重回上海,不过唬人罢了。
下面我们看看,夷人是不是唬人的。
还是8月,麦莲、包令回到广东后,马上派代表给叶名琛送照会,提出修约之事。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跟在英美之后,也发出了类似的照会。英国的照会里特别注明,希望先在广州城内或者香港与叶名琛见面,然后再谈修约之事。广州城内,叶名琛是绝不会容许外国公使进入的,他现在的光荣全靠这一手呢。至于香港,叶名琛也是不愿意去的。他指定了两处:珠海炮台,或者广州城外的英国军舰上。但是他预先声明:他只按旧条约来,如果稍有更易,他就不当家了,得跟皇帝打报告。
看了他的回复,包令很失望,和其他公使一商量,决定:这个叶名琛,咱就不见他了。咱直接跟北京的清政府打交道吧。于是一行人带领五艘军舰北上。9月期间,他们到达上海,并且表示要去天津。吉尔杭阿一看他们不是唬人的,马上拦,当然拦不住。10月份,一行人开到了大沽口(法国公使布尔布隆没有船舰可派,就不亲自去了,只派哥士耆作自己的代表,蹭美国公使麦莲的船)。
吉尔杭阿一看拦不住,再次给咸丰上奏。这次他提出自己的意见了:夷人非要修约,若求之不得,恐另生他变;既然条约内有十二年变通之文,不如钦派重臣与两广总督会同商办,同意他们的请求算了。如若仍令他们回广东,恐怕他们心里不服,给咱找事啊。
吉尔杭阿难得的具有了守约及理性意识,问题是这种意识在咸丰看来就是汉奸卖国精神,所以他一看就恼了,下密谕大骂吉尔杭阿:身为封疆大吏,安内攘外,责无旁贷。不会折夷以理,反而要求另派大臣,那我要你干吗?还说必答应夷人的条件,否则会别生事端!你是什么心肝啊,气死朕啦!①
◇欢◇迎访◇问◇。◇
第52节: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5)
以我们事后诸葛的视觉可以看出:咸丰期间的整个夷务,谁与外国人亲密接触多,对西方国家与西方外交有了一定的认识,谁就离近代外交与理性外交近了一步。吉尔杭阿的前任许乃钊就是因为与夷人亲密接触,惹恼了咸丰,被革职另换上吉尔杭阿的。而苏松太道吴健彰也在这年夏天以〃通夷养贼〃嫌疑被咸丰革职拿问了。现在,咸丰皇上发现,这个吉尔杭阿也危险了,跟夷人走到一块了。其实,咸丰若听了吉尔杭阿的另派重臣谈判的建议,那叶名琛就未必能引发战争了。
当然了,这种设想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英国外相巴麦尊说了,中国政府不长记性,每隔十年八年就得揍它一顿,靠他们内部醒悟是不可能的。日本没有挨揍就醒了,原因很多,至少应该有这样一个原因:地小人少,一叫唤就都醒了。而中国地大人多,叫着这边,那边就又睡着了。更何况,执政者是永远不会、也不愿意醒的。夷人叫醒一个中国大吏,中国皇帝就干掉一个。所以外国几次叩关,几次打进,中国该睡还睡。没办法,大一统的帝制和执拗的文明,铸就了这么一副欠揍的德性。如果不是近代史上一系列的挨揍,中国今天肯定还是三跪九叩高呼吾皇万岁呢。
闲话少说,接着说咱的英明领袖咸丰。虽然叫唤说气死了,但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待英法联军火烧他寻欢作乐的总根据地……圆明园之后,他才真被气死。这会儿,他还想气夷人呢。夷人之所以北上要求修约,在于他们想得太简单了,他们认为:清政府内有太平军这等内忧,面对四强之外来压力,肯定会乖乖认同的。他们想错了……年轻的咸丰接了父亲道光的班之后,对外姿态越来越强硬。
外国公使来到了大沽口外,算是把球踢到了天津。为了显示咱大国风范,咸丰仅派长芦盐政文谦、天津镇总兵双锐等低级官吏参与会谈。为了显示洋鬼子威风,英美公使也没露面,仅派伯驾与麦华陀出面。
谈判一开始,英法美提出的要求是:第一,把三国公使到达白河口的事告知清朝皇帝;第二,英美使节想专程上京;第三,请清朝皇帝钦派全权大臣在京会谈。之后,咸丰帝加派前长芦盐政崇纶到大沽,专门负责谈判事务。并指示这三位,谈判时不得稍许退让。
听说来了专使,麦莲与包令露面了,1854年11月3日,双方见了面。虽然崇纶拿不出全权御批,但英美公使还是把他当作了老大,各自亮出了自己的修约清折。英国18条,美国11条,法国代表没有递清折,反正英美获得的,就是它获得的,不递也无妨,在后面等着吃现成的。英国的18条清折,不外是前面所列克拉兰敦给包令的那九款修约训令。美国的11条清折,除了细节与某些具体条款外,与英国的18条差别不大。问题是,英美清折第一条就要了咸丰皇帝的小命:外国公使驻京?卖瓜的,太可怕了。咸丰从清折里挑出了最没劲的三条,算是对三国所施新恩:
※虹※桥※书※吧※BOOK。
第53节: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6)
民夷相争嘛,可以答应你们秉公办理;上海外商赔钱了?可以考虑免欠税;广东茶叶滥收内地税?也可以考虑由两广总督查办。同时他指示崇纶:这三条,你不要说是我的意思,就说是你的意思,你可以替他们向皇帝申请这三条;还有,告诉他们,让他们回广东去,他们的清折,〃即行掷还〃。①
我比较愚钝,想象不出〃即行掷还〃是怎么个掷还法,是潇洒地拍到外国公使桌子上,还是鄙夷地扔外国公使脚底下?反正,三国使者恼了,一恼之下,不谈判了,扬帆回到了广东。就在三国公使恼怒的当口,广东的守门员叶名琛正跟他的皇帝写密折呢:如果这帮鸟人到了天津,无论要求何事,都请直隶总督饬令他们回粤,由我来教训。这家伙,对自己的守门功夫很自信,要求咸丰教练示意天津场的球员们把球传广州呢!
三国公使如果知道大清君臣是如此这般地玩他们,可能更恼怒了。不过,事实上的骨碌,已使他们痛感做球的辛酸。试举例说明:
例一:1848年,美国公使戴维斯(John W。Davis)几次要求会见两广总督徐广缙并呈递国书,被拒。后来终于同意会见了,中方却把地点选在了商馆附近的一个仓库。地点规格不够也就罢了,会见过程中,两广总督徐广缙一副不耐烦的神情,还跟广东巡抚叶名琛不断的自相交谈,被马士评价为 〃极端无礼〃。
例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自1852年2月被任命,在澳门等候15个月,在1853年得到一次会见。
例三:美国代办伯驾在1846…1848年及1850…1852年的两次任期内没有获得过接见。
例四:美国公使马沙利1852年到广州上任,要求与两广总督叶名琛会见。叶的回复……俺太忙,日理万机,实在没时间哪。一俟有闲,当选定吉日相见!1854年,马沙利任期结束,要回国了,中国的外交部长叶总督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吉利的日子与人家相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老兄天天都是凶日!
例五:1854年,美国新公使麦莲上任。人还没有到达中国,伯驾就跟叶总督写信,预约见面时间。叶钦差的回复还是……俺太忙,日理万机,实在没时间哪。一俟有闲,当选定吉日相见!
所以,三国公使回广东后,不再向叶总督提出见面的要求。他们各向政府汇报,对清政府不用兵不行了。美国公使甚至提出三国联合用兵。对此,英国的回复是:咱们正跟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俄国为控制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对土耳其开战。不久,英法与土耳其结盟,并于1854年对俄国宣战)呢,海军暂时不能挪用。美国的回复是:总统反对这等炮舰外交,再说战争权在国会手里,总统没权哪。
←虹←桥←书←吧←。
第54节: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7)
于是,1854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