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78历史不再徘徊-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共食堂即增至二百六十五万个;到了这一年的年底,已有三百九十一万个。每天有至少四亿人在同一时间走进食堂里面去。有人却一边吃着不要钱的饭,一边念着一首顺口溜:  
  休息钟声响, 
  我们进食堂。 
  吃了一口饭, 
  沙子满牙床。 
  品尝蔬菜味, 
  青草菜里藏。 
  放下一双筷, 
  又去春耕忙。  
  “吃饭不要钱”的建议由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提出,时为1958年8月。看来这唤醒了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对于率领农民征战南北的辉煌时代的回忆。毛泽东在看到安徽省一个公社的食堂之后,兴高采烈地表示,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也就可以不要钱了。既然一个食堂可以这样,那么别的食堂也应当可以这样。差不多同时,刘少奇在江苏省也表示他支持供给制度的重新出现。他幻想着“人们不管报酬多少,不管有没有定额,他们总是做得更多更好”的时代已经到来。报纸的社论以豪迈之情宣布说“公共食堂前途无量”。(参见《人民日报》1959年9月22日。)财政部长李先念向以谨慎著称,到这个时候也认为实行供给制度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件”。 。 想看书来

照过去方针办(18)
今天稍有常识的人一定会看出这种说法的荒唐可笑。但是在当时,人们却是深信不疑的,这自然是起因于对形势的乐观估计。  
  不消多说,对于生产“乐观的估计”是人民公社诞生伊始的一大特征。公社的官员们不遗余力地将合作社和农民自己的财物收归己用,但这毕竟不同于强盗的掠夺财物。强盗的掠夺一经得手,即可呼啸而去,人民公社却要将集中起来的财物用来生产更多的财物。当日所有的人都会知道“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天堂”里面一个最美好的梦,即使大字不识一个的乡下人也会振振有词地念叨“要吃有吃,要穿有穿”这一句话。但是,如若物产没有出人意料的增长,以满足人们膨胀的欲望,又焉能让梦想成真? 
  在1958年盛夏到来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记录都在证明,这种乐观的估计已经从共产主义时间表的设定,转移为农作物的产量。接着就发生了我国历史上一次极为离奇的骗局。 
  虚假的局面是以现代科学的统计方式来造就的。最初发生在1958年6月,几乎全部围绕着土地上的产出展开。遂平、襄阳、魏县、谷城、临漳、光化、商丘、辉县、安国、徐水、西平、汕头、贵溪、闽侯、麻城、孝感、繁昌、郫县、寿张,诸如此类的小县,都在夸耀自己的高产。高产已经成为整个农村的特色,粮食亩产纪录每一天都在创新。6月8日这一天,最高纪录在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公社的手中,为一千零七十五公斤。三天以后为河北省魏县打破,为一千一百九十七公斤。此后,纪录又在各个地方的竞争中一路上扬,16日为一千三百三十二公斤;18日,二千二百零六公斤;23日,二千三百四十四点五公斤;这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为二千五百五十一点五公斤。到了7月,纪录又连续四次被刷新,亩产高达四千四百公斤。8月的纪录,由七千五百公斤增至二万一千五百三十七点五公斤。9月1日,《人民日报》说,河北省徐水县的一亩小麦可以收获六万公斤,另外有一亩山药可以收获六十万公斤。事情已经离奇到了这个地步,然而却远未登峰造极。最高纪录在两周以后为四川省郫县打破,18日,他们说自己的水稻亩产为四十一万二千二百六十二点五公斤。 
  这时距人民公社的成立还不过一个月,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是党的人民公社方针的成就。几乎所有的人,官员、记者、学者、诗人、政治家,甚至最有名望的科学家,都在推波助澜。国务院某位副总理在报纸上证明说,自己在广东省番禺县,亲眼看到了亩产五十万公斤番薯、三十万公斤甘蔗、二万五千公斤水稻的事实。诗人们也欣喜若狂,写出无数颂歌,把乡下的土墙贴得花花绿绿,其中一首这样写到:“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另一首是:“稻粒赶黄豆,黄豆赛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 
  不过,看来还是有人在私下里流露出一丝怀疑。他们说,植物不可能无限制地生长。于是广东省省委书记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驳“粮食增长有限论”。毛泽东开始信以为真,他听了徐水县委书记张国忠的一面之词,就连连感叹“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另一位科学家这时候不失时机地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虽然没有证明增长可以无限,但却证明,稻子或者麦子都具有亩产二万公斤的潜力,只要让它们把太阳辐射到土地上的光能利用百分之三十,就可以做到。 
  看了下面这样一些数字,就可以对当时共产党内弥漫着的乐观气氛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粮食的年度产量计划,原来指定为一千九百六十亿公斤。夏天,政治局发表的会议公报说,粮食的产量将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而是三千到三千五百亿公斤。秋天的几个月里,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种更加热烈的气氛中,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宣布全年的粮食产量将会达到四千亿公斤,甚至五千亿公斤也有可能。不过,如此离奇的数字终于使毛泽东产生疑心:也许粮食的产量中真的包含着虚假的部分?他召开一系列会议指责干部中间的撒谎行为,主张将这些数字经过折扣之后再予公布。但是尽管如此,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仍然相信粮食的产量将是三千七百五十亿公斤,把这作为本年度的最后统计予以公布,以证明人民公社的一鸣惊人。但是,八十四位中央委员、八十二位候补中央委员和三十个省市区的书记们,谁也不会想到,实际的产量只及这个数字的百分之五十二。更不会想到,这里面埋藏着日后农村的可怕的饥荒。

照过去方针办(19)
以一倍甚至十倍、百倍的幅度来夸耀农业的增产,表明了那个时候的农业方针乃是一种愚昧与虚伪的混合物。但如果认为党的领袖们只是热衷于虚幻的神话,而对自然界的客观属性一无所知,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毛泽东本人出身于农民,对于作物的生长过程并不生疏。他在巡视乡村的时候,就常常说起技术在种田当中的重要性,例如土地应当深翻,种子应当密植,这些话后来被主管农业的副总理谭震林归纳为“八字宪法”,包括土壤、肥料、水利、种子、密植、管理等等方面。然而终其一生,毛泽东始终认为精神力量之重要远远高于技术的因素。但事实上,任何科学技术一旦陷入愚昧和想入非非,也就如同闹剧。比如,在“深翻土地”的号召之下,基层的官员们就会动员社员将八尺以至一丈二尺以下的土壤挖至地面。又比如“合理密植”的结果,是让土地的每一平方厘米都布满种子,竟在每一亩土地上播种数百公斤,日后种芽发起,重重叠叠,先是将整块土地顶起,接着就全部死亡。肥料的重要性更激起了人们许多奇特的想象。通常的做法,是把人畜的粪便加以蒸煮,垒成无数圆锥体或环形、梯形,再以薄士密封于表面,上栽作物后又以纤细竹管插入,顺管孔浇水,催动肥料发酵,以释放种种气体,养育表层土壤和作物。这最为常见的施肥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增产欲望,于是又附之以种种非常措施。比如为每棵庄稼注射若干毫升的营养液体,这种液体可能是葡萄糖、白酒、生长素或者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来的东西。在所有幻想和发明中,以徐水县大田人民公社党委书记高玉生的发明最为耸人听闻,他将带血的狗肉煮烂,以肉汤浇灌作物。据说此种肉汤可使玉米每株结穗十棵,使谷子穗长五寸。(《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所以一时风行乡间,狗迹几绝。但是,为人民公社的种种奇迹作出牺牲的决非仅是狗,还有其它生物。陕西省蒲城县的一个发明是改变鸡的习性,让公鸡履行母鸡的职责去孵化小鸡,以使母鸡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下蛋。在这个实验中公鸡被割去生殖器官,并且被迫像人一样地喝下两杯酒,然后就醉意盎然地去孵化同伴的子女。西北农学院畜牧系的六位学生用大致类似的办法完成了另外一项创造。他们对一头猪施以手术,将其耳朵、尾巴、甲状腺和部分胸腺割去。猪的照片后来挂在北京的农业展览馆中,其秃头秃尾之状惨不忍睹。但是照片说明写道,这种“四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