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阿瞒出道-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新闻中心的主持人就是俺前面提到的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名士许劭许子将。

  他这个新闻中心——好像称做人物论坛更合适些,这个论坛还真有名号,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他因爱在每个月的初一,对当时人物品头论足,所以他的“粉丝团”就给他的论坛送了这么个字号。

  关键在于这许劭评论当代人物的权威性在那时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有幸从他口里吐出的名字,无论结论如何,这人便立时身价倍增,俺实在想像不出这许劭用的是啥邪术包装的自己?确实比高家庄还高!真令后辈五体投地,叹悦诚服。

  太尉桥玄一简荐书把阿瞒送到了高人许劭面前,许劭是何等人物,本来不屑理睬这位宦官的干孙子,可怎奈推荐人的分量太重,这面子是万万要给的。

  再说许劭素来消息灵通,要不然有啥资本评论张三李四?对阿瞒的伟行劣迹他了解的绝对不是一二的问题,所以才有了令阿瞒大笑的那句名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阿瞒也因此声名远播,桥太尉的“包装”策划大获成功。

  一锤敲定千古音,

  数语挑得半生雄。

  可怜阿瞒当世醉,

  后人恶骂源此评。

  这句没盖棺先定论的话,令阿瞒兴奋了半生,估计在他自封魏王后便不屑此句过时的评语了,已经事实坐在了皇帝的龙椅上,就差那顶没用的帽子了,谁还会稀罕什么能臣?在乎什么奸雄?

  古人定下的规矩: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了,可以举行冠礼,并赐以字了。从今年起你就是成人了,该就业了,再啃爹妈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阿瞒也到就业的年龄了,老爸曹嵩准备给刚取字孟德的曹操找个官来做,跻身于汉朝的管理体制内,做一名旱涝包收、外快肥丰的朝廷命官,这事曹操的老爸早就替他想好了。

  这与儿子曹操填的志愿正好吻合,曹操那时候绝没有将来进入汉朝中央政府做官,能混上个市长他便心满意足了。他后来在带上魏王王冠后颁发的十二月己亥令中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也就是说,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好郡守,相当于现在一个合格的市长。但东汉时做官也必须拿到一张文凭,叫“孝廉”,那时候还没发明科举制度,更没有什么大本、硕士、博士之类,连国家公务员考试也没举办过。

  怎么办呢?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由各州郡的一把手负责向中央推荐,要求的条件很简单:孝敬父母,廉洁奉公。

  这儿有点小问题:孝字还好考察点,父母证明如有舞弊嫌疑,那还有四邻八舍的数不清的活口呢,廉字怎么界定?官还没影儿呢,难道还有傻瓜自己提前声明:“本预备官员,上任之后,贪是免不了的!”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傻瓜说的是实话,但总不会因为哥们儿实在就让他做官吧?

  所以现任官员们也只好举行考试,考什么?看谁“孝敬”本官员的铜钱多呀!至于“廉”么,你要先廉自己,把兜里的金银广施,那就自然孝廉俱全了。

  所以,东汉末年到处传唱这样几首歌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对于“孝敬”钱这样的小事,势大财粗的曹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朝里有人好做官,孝廉身份对于曹操来说,连个三寸高的门槛也算不上。

  一切都那么平静、那么顺利、那么合理、那么顺理成章地走了过来。

  汉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在二十岁那年,被荣举孝廉,接着便凭资历参加了工作,暂屈任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地面不大好管,但级别相当高。

  啥时能熬成个市长?别急,初入仕途,来日方长,都是圈内人,升官何难?只要体制不改革,前程辉煌!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8)

  从领导干部年轻化这点来说,东汉王朝做的绝对出色。

  一百多来年,变戏法似的前仆后继了十位皇帝,最大的是十五岁的桓帝,最小的殇帝才一百天,不知哪位调侃大师给缢了这么个分明挖苦的帝号:殇!是啊,还没学会说话就驾崩了,两岁就加冕了“先帝”的头衔,堪称“国殇”。

  话又说回来,不这么频繁地更换皇帝,又哪来得前后六位太后临朝的机会?问题是大汉时期还有一项优良传统,就是大面上极讲究礼法,身为女人的太后,尽管能在后宫发布绝对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命令,但是不能亲自参加御前会议。

  一个女人在一群大老爷们堆里抛头露面,成何体统?这就是东汉年代包括太后本人都认可的精神文明。

  这样必然需要一个传话筒,这个传话筒就非宦官莫属了。这个话题咱们以后细述,还是接着说以“孝廉”的身份推举为郎官,接着“屈就”洛阳北部尉的曹操。

  成了“孝廉”就意味着具备了当官的资格,当官就意味着权利,权利就意味着荣华富贵,事情就这么明白,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顺理成章。

  可你如果真的认为升官发财就这么简单,那就只能说明你自己的头脑简单。

  就算你拿到了“孝廉”的文凭,那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官的。

  首先你要上边有人,其次你还要准备好成堆的铜钱,没钱购物卡也行,反正空手套不来白狼。

  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两点曹操都具备,所以二十岁的年轻副县级干部横空出世也就合情合理了。

  前面说过,二十岁时曹操的远大理想是当一个人民的好市长,现在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而今迈步从头越,任重道远!

  估计那时的曹操是不服气任何人的,至于后来他遇到了皇叔刘备,一时兴起,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那也就是往刘备嘴里塞一颗蜜枣,说说而已,已经把当时的汉献帝攥在了手里,并且兵多将广的曹丞相,难道还当真瞧得起这织席贩夫不成?

  曹操没打算指望老爸的提携,他对自己的能力有相当的自信,你想,连高人许劭都认定自己是治世的能臣,退一步到了乱世,还混个“奸雄”的角色。即使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有了这些话的支撑也会牛气冲天的,更何况是曹操这样从小就在“太子圈”里混的人。他要是安心指着老爸的提携来升官,他也就不是其曹操了。

  遥遥仕途,曹操要靠自己的才智打拼前进,漫漫风雨,曹操要凭个人身手一洗晴空。

  就算是后台硬气,升官也要有让上边看得到的政绩,做面子工程是所有官员必然的通病。曹操也未能免俗,决心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从市政衙门形象着手,然后来个综合治理,先在天子脚下露露脸再说。

  让别人听自己训话的感觉永远是良好的。曹操对自己的下属马步差役首次训话:

  “有谁愿意随我取富贵吗?”

  一语惊人,差役们第一次见识这么个当官的,立时百众一心,群情激昂:

  “愿意!”

  “钱从哪里来?就在诸位的手中,自现在起,我负责动口,你们负责动手,咱们干出个样子让百姓们瞧瞧,我曹某愿与尔等同甘苦,共富贵!”

  掌声如雷。

  “看看你们以前过的啥日子?破墙烂院,锈刀裂棍,就不怕百姓笑话?怪不得那些衙内、地痞敢骑在百姓头上拉屎,就是因为你们的威风没了,猫懈了老鼠还不欢?”

  差役们无语,心里说:“哪个孙子不愿意抖抖威风!可得有个人给发话呀,真惹了事得有个人给撑腰啊。”

  “张三。”

  “在!”

  “带你那班弟兄弄些红白涂料,三日内我要看到署衙里外一新。”

  “得令!”

  “李四。”

  “有!”

  “你这班负责整修席塌台案,先从本尉处支取银钱。”

  “好嘞!”一听银钱,大伙全兴奋了。

  “王五。”

  “小的侍候!”

  “给本尉准备七尺木棍百根,漆成五色,署衙两旁各列五十根侍候。”

  “是!”

  “贴出告示,自今日始,子时宵禁,有胆敢犯禁者,不论何人,重责五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