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也颇想再试试“走曲线”的就业策略。主意打定之后,便向这条路线进攻。我想起教育界前辈黄任之先生。我知道他是南洋公学的师范生,那时候还是蔡孑民先生当教员,后来的南洋公学在那时还只有一个雏形,我要和他认先后同学,当然是远得很。我和黄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在南洋附属小学做小学生。记得那时他刚由美国考察回来,有一晚南洋学会请他到上院大礼堂向全体同学演讲,小学的最高两级由沈叔逵先生领导着去参加听讲,我也夹在这人群中听他演讲游美的感想。当然,那时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此后一直到我想要掉饭碗的时候,和他未曾再见过面,交情当然更说不上,可是我仍旧大着胆写一封信去试试看。事有凑巧,那时黄先生所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正在物色一个中英文都有相当可取的编辑人才,我的“新饭碗”的机会居然到来了。
  

17编译的教训
我写给黄先生的信去了之后,他便约我去谈了一次,并向我取去了几本  《约翰声》。这是约翰出版的月刊,我在约翰就学时候的中英文的作品,在这里面都可以看到一部分。后来他曾经向穆先生和当时在申报馆营业部服务的一个约翰同学调查我的为人。他们的回答是对我有了好评。不久黄先生便根据他的考察研究,决定请我到中华职业教育社去担任编辑股主任。黄先生请我去是煞费苦心的。以当时职教社的经济力量,只能请我担任半天的职务,因为只能出六十元的月薪,我的学费债务还未理清,这是不够我的需要的。他答应还有半天,另想办法。这时附属于江苏省教育会里面有个科学名词审查会,由沈信卿先生和俞凤宾医师主持其事,需要一个人编辑已审查过的各科名词。黄先生便介绍我替该会做半天的工作,由此略得补助。所以我上半天替职教社编译职业教育丛书,下半天替科学名词审查会编辑各科名词;幸而办公的地方都在江苏省教育会的会所里面,所以还算便利。
  编辑各科名词,听起来似乎颇为堂皇,其实却只是一种非常机械的呆板的工作。各科的名词草案是已经用铅字印好,订成小册子,用横排的方式,依次列着英、德、法、日文以及中文的译名,不过先后的次序还未依照字母排好。所谓编译的工作,不过先把这册子里的名词裁成字条,分成顺序,一条一条地贴入一本空白的纸簿上,以备排印。这工作显然是很机械呆板的,只是要多费些时间罢了。我一时没有别的较有意义的事做,也只好接受下来,幸而还有半天的编辑丛书职务,比较还可以调剂调剂。就是这种机械呆板的工作,我既已接受下来,却也认真地干。例如字母的前后不要弄错,各条的名词裁下之后,贴时不要有所遗漏,半天的工作不要有间断。
  我辞去交易所的职务,并不是为着编辑名词的事,却是为着另外半天的编辑丛书的事情较有意义。当时我在职教社所主持的事有两种:一种是职教社所出版的月刊,名叫《教育与职业》,还有一种便是编辑职业教育丛书。此外每半年编写一册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英文小册子,寄往各国教育机关作宣传之用。为着要编译职业教育丛书,我替职教社定购了关于这方面的英文参考书几十种。我记得第一本编译的书是《职业智能测验》,以贾伯门博士()著的Trade Test做主要的根据。编译专书,这在我是破题儿第一遭,但是就得到一个很大教训。我这时只译过一本杜威著的《民治与教育》,对于编译书还没有过什么经验。我只依据着英文书的内容和顺序,依样画葫芦似的把它翻成中文,用足劲儿译成了三万多字,给黄先生看看。在我自问是很卖力的了,可是黄先生第二天却拿着我的译文,跑到我的桌旁,对我所编译的文字做诚恳而严格的批评。他所指出的要点是我们编译这本书的时候,不要忘却我们的重要的对象——中国的读者。我们要处处顾到读者的理解力,顾到读者的心理,顾到读者的需要,而我所已写成的东西在编法和措辞方面都依照英文原著,合于英美人胃口的编法和措辞,未必即合于中国读者的胃口。我在那刹那间好像背上浇了一大盆的冷水;老实说一句,觉得一肚子的不高兴,尤其是因为很努力地编译了三万多字。但是黄先生的话却有很充分的理由,尤其是他指导青年时候那种心平气和轻声解释的诚恳态度,使我发不出脾气。我接受了他的批评,从头写过,写完了一万字就给他看,并把全书的纲要也写出来给他看。这一次的结果和上次同样地出乎意外,虽则是在两极端的相反。他看后大加称赞,不但他自己欣赏,立刻还交给沈信卿先生看看,沈先生看了也大加鼓励。
  我应该老实承认,我对于职业教育并没有怎样浓厚的兴趣。(这当然不是说职业教育的不重要,也不是说我看不起职业教育,我只是就我自己的工作兴趣说罢了。)可是黄先生给我的这个教训,却很有益于我以后的著作方法,很有助于我以后办刊物时的技术。所以我特把这件事提出来谈谈。我认为这是有志著述的人们最要注意的一个原则:在写作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你的读者。
  

18英文教员
我在纱布交易所做英文秘书大概不到半年,这一段时期是我在职业界里最烦闷的时候。穆先生待我很好,优礼有加,但是这个英文秘书的职务是有名无实,所以我在那几个月简直如坐针毡。我找到了职教社的新饭碗,便抛弃了这个旧饭碗。我向穆先生提出辞职还不到几天,人还未离开,交易所忽因节省开支起见,裁了一大批人员,有名无实的英文秘书当然也在内。我说“当然”,因为如果我做理事会的当局,也觉得这一个职位可裁。但是有一点却使我自幸的,由于我一向不愿居于有名无实的这个职位,惶惶然找新饭碗,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而在“由手到嘴”的我,失业却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做事,要做到使人感到少不了你。这并不是要包办或有所要挟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尽我们的心力把职务上应做的事(这里指的当然是有益人群的事,不是残害人群的事),做得尽量的好,使人感到你确能称职,为着这个职务起见,不肯让你走开,或至少觉得你的走开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同时我又深信有名无实的事情终于不能长久的。诚然,像纱布交易所的英文秘书,并不是我不把英文秘书的职务做好,却是在事实上没有什么事——合于这个职位的事——可做。一个有名无实的职位被裁撤,是一件毫无足怪的事情。
  我的新饭碗仍然只有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事情:那就是半天替职教社编辑月刊和丛书。还有半天不是没有事做,可是不能称为什么编辑。在这个时候,有一段时期,因为平海澜先生创办海澜英文专门学校,离我的办公处不远,每星期被他拉去教两三小时的书,课程是英文文学和英文地理,教的时间都排在我的办公时间以外的时间,有的在清早,有的在午饭后。这是零星的“外快”工作,算是帮帮朋友的忙。
  大概过了一年光景,当时在中华职业学校担任校长的顾荫亭先生正在物色一个英文教员,想到了我。刚巧我所“贴”的科学名词也可以告一段落,于是便接受了他的聘请。从那时起,每日上半天便在中华职业学校教英文,并兼该校的英文教务主任;下半天,仍在职教社主持编辑股的事务。夜里是用来预备教课、修改卷子和自己阅看书报等等。
  我在加入时事新报馆以前,对于教书的这个职务却有着不少的缘分。其中陆陆续续的教书生活,在上面已谈过了一些。自从兼任中华职业学校的英文教员,一兼就兼了七八年之久,直到加入时事新报馆为止。最初请我去的是顾先生,后来经过的校长还有黄伯樵和潘仰尧两先生。我始终要感谢这几位先生的,是他们肯优容我这样一个“硬汉”的英文教员干了许多年。我觉得随便换一个别的不是以教务为前提而只以营私植党为得计的校长,我老早就要滚蛋的。
  中华职业学校在当时只有两科,商科和铁工科。商科对于英文的课程特别注重些,约等于高中的程度。英文教员大概有四五个。英文教务主任的职责是要排列课程,分配钟点,选定课本,协助教员解决问题等等。这种职责,大概都是在开学和学期终了的时候特别忙些,平日主要地还是执行我的教书职务。讲到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