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又来得如此艰难曲折。自郑成功举起抗清大旗以来,东南海上的反抗斗争已持续了近四十年,就是从其赶走荷兰人收复台湾作抗清基地以来,也已经有二十年光景了。清廷一心要铲除这一后患,却一直未能得逞。
胜利来得更是意义深远。不仅是国家的、民族的、后世的,郑氏的败亡同时也宣告了一段奇伟历史的终结。明嘉靖以来至清初,一百余年间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堪称华夏史上绝无仅有的海上新势力,正式退出了历史大舞台。
康大帝的非常之处,就在于此,一个不及平三藩二十分之一的小战斗,却奠定了一个如今看来更具有广阔影响的大意义。高!实在是高!
不过空口无凭,还要有据为证,咱们不妨追一下本,溯一下源,也好看得更仔细些,看得更深入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海上奇伟新篇章(1)
大海,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让人无限遐想,所有的梦想与渴望,满腔的激情与澎湃,尽可让它载入,由它放飞。
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想与它沾点边呢?咱巍巍中华自然也是。可奇怪得很,人们一般说到她与大海的关系,却总是不屑加遗憾。华夏之人,只知面朝黄土背朝天,偶尔抬起头,还要防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杀戮,哪有闲情逸致去看海,并在海上溜一圈。海洋文明,多好 听多时尚的称呼,可那与咱无关,咱是土得掉渣的黄土地!要不,后来咋没落了呢?
真想知道这样的言论,究竟依据何在?华夏所居东亚之地发展航海的条件远逊地中海之区,太平洋过于浩瀚,咱的文明又高居巅峰,五千年来(近代以前)始终缺乏相应的国家、民族,在那隔海相望的不远处,彼此吸引着、诱导着、促进着(非常重要),你来我往共创海上大事业,就这样除了夏商周太过遥远难以详知,大清从康熙开始完全海禁,航海上一直都很发达呀?宋代更是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至于明代(包括明清之交),有海之禁不假,但也有海之腾呀?郑和下西洋就不提了,且说说嘉靖(1522—1566)伊始一个半世纪,东南海上发生的那些事儿和其中的那些人儿吧。
他们是海盗?走私贩?叛乱者?倭寇?还是正经商人?东西方交流者?甚至民族脊梁?难以说清,也许把这些搅和在一起,才能进行更准确更完备的概括。他们确实很特别,扮演的角色比中国历史上其他任何时代海上人物都复杂,发挥的作用更大,产生的影响也更远。
先说嘉靖年间所谓的大倭乱,明代最厉害最知名的倭寇入侵,反抗战线上还涌现了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这样杰出的英雄。其实这倭中哪有多少真正的小日本,真正领衔的竟是他们,一群标标准准的中国人,而倭人连主演都算不上,充其量一帮打工仔。
他们绝非朝廷诬蔑的倭寇,更多还是商人。由于国家实行朝贡——勘合体制下的严厉海禁政策,他们只能聚众干点海上走私的活儿,渐成强大的海上走私集团,当然也兼做海盗等其他行当。
其中有名者,先有李光头、许栋,后有王直(也作汪直)、徐惟学、徐海等。尤其被称为倭寇王的王直,还曾在日本平户建都号“徽王”呢,叱咤于中日海上,有八年更是惟我独尊,独霸于浪涛间。
王直本质上是一个商人,骨子里也是帝国的臣民。他曾多次请求明廷开禁,允许海上正常贸易而不得,后也是传统观念作怪,以至听信了胡宗宪的话,欲投降朝廷不成,反被杀害了。
这帮人与也被称为倭寇的葡萄牙人一道,曾在浙江宁波附近的双屿岛(今普陀县六横岛)和福建漳州的月港,建立了当时东亚最大的海上贸易中心,后被明廷摧毁(1547)。
至于嘉靖大倭乱的最后逐渐平息,关键也并不在于戚继光、俞大猷们战场上的胜利,而是明穆宗时代的隆庆(1567—1572)开关,朝廷顺应时代潮流,取消了海禁。
从此东南沿海的民间海外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繁荣,而那些海上新人类们也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人生大舞台。
其后有林凤者,兼具走私商人与海盗双重身份,曾两次袭击吕宋(今菲律宾)马尼拉港,可惜被占据此地的西班牙人打败。否则,一旦成功,立国于此,不是开创了中国人在东南亚的新天地吗?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海上奇伟新篇章(2)
让人叹恨的是,大明可不像西方那样,鼓励你去闯,还给你搞个什么总督当当,打了地盘不就是朝廷的?相反,还设法与西班牙人联合共剿之。以后的大清这方面更是犹过之而无不及,中西方在海外拓展上的观念,差别真是大呀。
再说一个了不得的人物——李旦,西方人称为安德瑞?狄提士(Ardrrea Dittis),泉州海商,继林凤之后前往吕宋发展,一度成为马尼拉华人领袖,因财富巨大遭西班牙人垂涎而被关押,后逃脱转往日本,与弟弟们构建了一个往来大明福建、澎湖与日本平户、长崎之间的最庞大最完整的贸易网,声威卓著。
天启五年(1625),李旦在日本平户逝世,有一个后起之秀巧妙地接收了他的庞大资产与船队,成为大明最后阶段横行于东南海上的霸主。他就是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
郑芝龙(1604—1662)出生于晚明福建南安石井,小名一官,年轻时在澳门接受基督教洗礼,教名尼古拉,荷兰人称他为“Iquan”,或连同教名称作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后前往日本平户,受雇于李旦,因精明狡诈,深受信任,作了义子,逐渐发迹。
他在平户时娶了一位日本妻子田川松,生下的儿子就是日后的抗清大英雄郑成功。郑芝龙多才多艺,精通日、荷、西、葡等多种外语,还能弹一手好吉他,如果生于当代,也属白马王子型的了。
明天启四年(1624),郑芝龙跟随另一位海上枭雄颜思齐,密谋推翻日本幕府统治未成,率众由日入台。第二年,颜病逝,郑成为首领,同年又接收了李旦的庞大势力,遂称霸于东南海上,富可敌国,西人也要让他三分。
崇祯元年(1628),郑芝龙接受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的招抚,投降了朝廷,以厦门为据点,从此亦官亦商亦盗,堪称红顶商人与红顶盗人的结合体,独霸一方。福建及沿海一带名属天子,实在他的脚下。
不过郑芝龙对朝廷贡献还是很大的,领兵击退了荷兰的侵扰,继打赢澎湖遭遇战后,又取得了明荷金门料罗湾海战的大捷,之后又消灭原同党巨盗刘香,声势更盛,并被朝廷擢升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需要另外提及的是,他和颜思齐等还是大规模组织大陆移民开拓台湾的先行者呢。
清军入关,山河巨变,南明弘光政权覆亡后,郑芝龙与弟郑鸿奎等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隆武政权)。他受封平虏侯,旋晋平国公,加太师,掌握军政大权,达到人生辉煌顶点,其成就已完全超越前辈王直、李旦等。本来,他还可以更进一步,不仅可成为日后南明抗清的擎天之柱,还能成为海上新势力的集大成者,可惜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郑芝龙这样的人,国家呀民族呀什么的,在他心中基本不存在,纯粹是有奶便是娘的主儿,只要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投靠谁都成。他看明朝大势已去,又打起了自家小算盘,决定降清做他渴望的新王朝的闽浙总督。
结果中了清人的圈套,大官没当上,还被带回了北京,加之后来儿子郑成功的坚决抗清,男人四五十岁最应体会成功快乐的黄金岁月,只能在京城软禁甚至拘押中度过了,并最终在郑成功复台那一年(1662)被杀。一生枭雄却以狗熊收场,而他未能达到的高度,则由儿子来完成了。
抗清已是雄伟业(上)(1)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生于日本长崎平户,郑芝龙长子。南明隆武帝(1645—1646在位)赐他国姓朱,并封忠孝伯,“国姓爷”的称号由此而来,后又被永历帝封为延平郡王,故也有称他为郑延平的。
作为抗清复台的大英雄,郑成功如今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至于他的另一种身份,也许很多人不一定知道。
如果说,王直们是嘉靖以来海上新势力的肇端者,李旦是直接奠定者,郑芝龙是巩固完善者,那郑成功就是集大成者了,他给这股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激发了无穷活力,带领它攀向了顶峰,实现了最完美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