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遂自荐
秦国围攻邯郸的时候,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平原君想选出门下文武兼备的二十名食客一同前往楚国,结果只选出了十九人,剩下一人没有着落。这时一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大王,我听说您要跟门下的二十名食客到楚国去,让楚国订下合纵盟约。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我的左右近臣们从没有人称赞推荐过你,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这说明先生没有什么专长啊。先生还是留下来吧。”毛遂说:“我今天请求把我放在口袋里。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整个锥锋早都会脱露出来,而不只是露出一点儿锋尖就罢了的。”平原君被毛遂的话感动了,最终觉得这个毛遂确实不是个等闲之辈同意让他一同前去。那十九个人则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不自量力。
毛遂使楚
平原君等人到达楚国后,毛遂跟那十九个人辩论天下大事,十九个人暗暗称奇。平原君与楚王谈判订立盟约,从早晨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就鼓动毛遂前去游说。于是毛遂紧握剑柄,对平原君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现在时间这么久了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缘故啊?”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就问平原君:“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回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叱道:“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叱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罢了。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无可依托的,大王的性命就控制在我的手中。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足以成就霸业。可楚国却让秦国的白起屡战屡胜,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我们的合纵盟约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赵国。”楚王听得此言,又怕毛遂伤害自己就立即改变了态度说:“是,是,的确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帮助赵国。”毛遂于是让楚王和平原君歃血为盟,缔结了和约。
战国四君子(6)
平原君回国后,说:“哎,我再不敢自夸能识别人才了。经我观察识别的人才多说有上千,少说也有几百人,我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的贤能之士,现在竟然把毛先生给漏下了。先生凭着他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竟比百万大军的威力还要强大啊。”
功臣李同
平原君回到赵国以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救援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取军权带兵前去救援。可是两处援军都还没有赶到,秦国就开始急速围攻邯郸,邯郸告急,眼看就要失守,平原君极为焦虑。一个叫李同的小官问平原君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平原君说:“赵国如果灭亡,那我就要做俘虏,我怎么能不担忧呢?”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数以百计,侍女们都穿着丝绸绣衣,吃着山珍海味,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终日无以果腹。现在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人甚至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钟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如果能命令后宫女子编到士兵队伍中,分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之时,是很容易感恩戴德并奋勇杀敌的。”于是平原君采纳了李同的意见,果然得到三千敢死之士。李同也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战场同秦军决一死战,结果,秦军一败涂地。恰巧楚、魏援军也相继赶到,秦军见事不妙只得退兵。
虞卿的诡计
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为由替平原君请求增加封邑。公孙龙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连夜乘车去见平原君说:“虞卿这么做是很不合适的。国君让您任国相,并不是因为您的智慧才能在赵国独一无二;划出城邑封赐给您,也不是因为您做出了多大的功绩,只是由于您是国君近亲啊。您接受相印时并不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推辞,取得封邑时也不因自己没有功劳而不接受,也是由于您自己认为是国君的近亲的缘故啊。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卫了邯郸而您却要求增加封邑,这是无功时作为近亲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时又要求按照普通人的标准来论功计赏,这显然是很不合适的。况且不管事情成败与否,虞卿都会占得便宜。事情成功了,他就要像拿着契券一样来索取报偿;事情不成功,他也会拿着为您争功求封的虚名来让您感激他。您千万不要听从他的主张。”平原君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就拒绝了虞卿的建议。
平原君在公元前251年去世。他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直到赵国灭亡。
料事如神
虞卿是个能言善辩的说客。他第一次拜见赵王,赵王便对他青睐有加;第二次拜见赵王,就当上了赵国的上卿,所以国人称他为虞卿。
有一次,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赵国初战不利。赵王便召来楼昌和虞卿商议说:“我军初战不利,我要卷甲赴敌与秦军决战,你们看怎么样?”楼昌说:“大王,现在秦军势力强大您不如派使臣去求和。”虞卿说:“楼昌认为不求和我军必败,可是和谈主动权在秦国一方。而且大王您估计秦国是不是一定能击败赵国的军队呢?”赵王回答说:“秦国已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了,必定能击败赵军。”虞卿接着说:“大王不如派使臣带上珍宝去联合楚、魏两国,楚、魏两国想得到大王的珍宝,一定会接纳我们的使臣。赵国使臣进入楚、魏两国,秦国怀疑天下诸侯联合抗秦,一定会恐慌。这样,和谈才能够顺利进行。”但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意见,直接派出郑朱到秦国联系。赵王又召见虞卿说:“秦国已经接纳郑朱了,您认为怎么样啊?”虞卿回答说:“大王的和谈是不会成功的,赵军必定会被击败。郑朱是个显贵之人,秦王一定把郑朱来到秦国这件事大加宣扬给天下诸侯看,到时候,楚、魏两国认为赵国已经和秦国求和,必定不会再来援救大王。秦国知道天下诸侯不援救大王,怎么还会和我们认真和谈呢?”事情果然如虞卿所说,秦国终究不肯和谈,结果在长平大败赵军。
战国四君子(7)
力阻割地
秦国撤军之后,赵王派使臣赵郝到秦国订结和约,想割出六个县讲和。虞卿对赵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大王,是因为军队疲惫才撤回呢,还是由于怜惜大王而不再进攻呢?”赵王回答说:“秦国进攻我,是竭尽全力了,一定是因为打得疲惫才撤回的。”虞卿说:“既然如此,大王又把秦军无力夺取的土地白白地送给秦国,这不等于是帮助秦国进攻自己吗?明年秦国再进攻大王,大王就无法自救了。”赵王把虞卿的话告诉了赵郝。赵郝说:“虞卿真能摸清秦军的底细吗?他如果真的知道秦军今年不能进攻,那么这么一块弹丸之地我们就不给它了。但如果秦国明年再来进攻大王,那时大王岂不是要割让腹地来求和吗?”赵王说:“我听从你的意见割让六县,你能一定能让秦国明年不再进攻吗?”赵郝说:“这个我可不敢担保。”
赵王又把赵郝的话告诉了虞卿。虞卿说:“赵郝不能保证秦国不再进攻,那么现在割让六个城邑,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明年秦军再来进攻,您又得割让别的领土,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所以不如不讲和。秦军即使能攻善战,也不能轻易地夺取六个县;赵国即使无力防守,也不会轻易丧失六座城池。现在大王给秦国六个县,如果明年秦国又要割地,大王还给它吗?不给,就会前功尽弃;给它,就会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您听任秦国摆布,秦军毫不费力便可得到土地,这会使秦国更加强大而使赵国更加削弱。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无限,拿有限的土地去应付无限的要求,那赵国势必灭亡了。”
纷争又起
赵王又跟刚从秦国回来的楼缓商议割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