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皇帝-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阳教煽惑,其实是百姓衣食无着,无奈从贼。倘若地方官以百姓之心为心,多加体恤,百姓便会安居乐业,不为生计所迫,断不肯占山做贼造反的。东北之乱,当年若不误杀觉昌安、塔克世父子,自然不会有努尔哈赤兴兵作乱一事。朕正思虑命人到陕西专办此事,以抚为主,尽早平定。辽东边患朕一直焦灼在心,也要物色得力之人。只是这几日朕总在想昭雪冤狱的事,昨夜上天示警,看来更应加速办理了。朕意分作两步,先命吏部从公酌议,开列蒙冤官员名单,死去的官员酌情追赠封号或荫升子弟,消籍夺职的官员复官起用,仍在监禁的即刻开释。然后由阁臣、吏部、刑部拟定逆党名录,颁布天下,该杀的杀,该关的关,该免的免,决不姑息。”

  施凤来恭声道:“皇上所言民变之事,实在是治本之论。应将圣虑晓谕大小官员,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黄立极看了施凤来一眼,附和道:“臣也是这个意思,打算回去将皇上这些旨意润色成章,再请皇上过目,如无不可,便用廷寄发往各省,宣示大小官吏。方才皇上剖析甚明,眼下选贤任能最为要务,不光是辽东、陕西两地,天下臣工莫不如此,才会振作士气,更新气象。办理此事,臣请以阁臣为始。”

  崇祯道:“大小官吏才品各有长短,立身各有本末,用人之道,朕以为凡才必核,必以考绩而定升迁罢黜,才可人尽其才,施其所长。此事不必急于这几日,应当好生筹划,等改元之后再行办理。眼下已近年关,先将从前蒙冤落职的官员列个名单出来,逐个甄别,尽早昭雪,也好教与此有干系的人过个喜年。”

  李国普为难道:“过几日即是皇上的万寿圣节了,臣等也想早呈御览,尽快了结,为皇上贺寿。只是蒙冤官员名单好列,逆党名录牵涉极广,一时怕是难以斟酌。若株连过甚,天下官职将会为之一空;若详加挑拣开脱,又恐疏漏过甚,失之公允,不足以堵天下人之口。”

  崇祯面色一寒,肃声道:“此事关系甚大,天下万民莫不观望,宁早勿晚,宁严勿宽,宁猛勿缓。案子早一日了结,大小臣工自然早一日安心。”本待还要申斥一番,瞥见王承恩在门外闪过,便改口道:“朕敬天法祖,上天才会有所警示。你们下去拟个本章上来,朕再召对。”

  四位阁臣依次退下,王承恩急忙进来回禀,崇祯命他带黄宗羲到东暖阁。

  咫尺天颜,黄宗羲垂首跪地。

  崇祯道:“黄孝子,年关已近,你还没走?”

  黄宗羲叩头道:“小民尚有事没有办完。”

  “还是为父仇么?当日你锥刺许显纯等人,心头之恨还没解?”

  黄宗羲垂泪道:“圣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当日在东岳庙,宗羲激于义愤,不计国家法度,手执利锥,怒刺奸贼,幸赖皇上圣明,体恤小民下情,不以为狂悖。小民幸甚,天下幸甚!自此以后,小民日夜引颈观望,侧耳静聆,焦待沛然天雨甘霖,已有旬日矣!如今天下人尽知先父含冤而死,却不见皇上恩诏朝廷明文,小民岂可离京?又如何向天下交代?如今将近年关,小民家中尚有祖父不能归养尽孝,而父冤昭雪无期,每一思及,痛彻心扉。前日接祖父手书,嘱宗羲勿念家乡,专心父仇,父仇一日不报,冤狱一日不申,宗羲不必回乡。”

  崇祯听了,心中似有同感,点头道:“朕当日在驴市胡同曾明言给你个交代,自然不会寒了忠臣后人的心,更不想寒了天下人的心,教今后没有了忠臣孝子,世人无所取法。朕听说你一直留寓京师,又联络了一些忠臣之后。那日本待与你详谈,不想被李实搅扰了。如今首恶已去,冤狱次第将要平反昭雪,朕想听听下边有什么说道?你可据实奏上,不必迟疑多虑。”

  黄宗羲略仰起头,从怀中取出几沓纸片,高举过顶,哭奏道:“万岁,小民大闹东岳庙,引来无数知音,便有左副都御史杨文儒之子杨之易、吏部都给事中魏孔时之子魏学濂、吏部文选员外郎周景文之子周茂兰,刺血上书,并杨文儒狱中血书与小民为父申冤的折子,祈万岁过目。”

  王承恩忙上前取了呈上,崇祯先取了杨文儒的遗折,又看了他死前的血书,字迹因血凝干而模糊黯淡,笔画却如长枪大戟,想必当时血水淋漓,悲愤之情溢于纸外,“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拚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斫东风,于我何有哉!”

  崇祯又将血书奏折翻看了,便觉两眼酸涩,几乎落泪,见黄宗羲跪地呜咽,说道:“黄孝子,忠臣孝子其情可怜,其勇可嘉,无奈冤狱已成,再难复原,朕已命阁臣商议此事,冤死的忠臣先行平反,再追赠官职,朕还要择其显要者亲笔御书制文,以示褒扬,你可放心。血书原非奏体,亦非国家太平之象,今后悉行禁止,不可再有。”

  黄宗羲以头触地,额角流血道:“小民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万岁!小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叩请皇上恩典。”

  “讲来听听。”崇祯微微皱眉。

  “皇上可还记得在驴市胡同询问小民有何心愿未了,小民以为只是一个痴想?”黄宗羲仰头道:“小民想法与生员魏学濂不谋而合。”

  崇祯轻轻一拍手中的折子,问道:“可是要朕将魏忠贤、许显纯等人的首级赐与你们,准你等联合受害惨死诸臣的子孙,在北镇抚司牢穴前哭奠拜祭?”

  “皇上明鉴!小民还要杀两个人。”黄宗羲不顾额头渗血,依然叩头不已。

  “哪两个?”

  “毒害家父的北镇抚司狱卒叶咨、颜文仲。”

  “好!朕答应你。只是朕也要你答应一件事。”崇祯微笑着俯看黄宗羲,黄宗羲一挺胸膛决然道:“皇上既是恩准了小民所请,漫说一两件事,不敢有辞,就是要小民这颗项上人头,也再所不惜,定会拱手敬献。”

  崇祯见他神色凛然,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不禁失笑道:“朕怎会要你的命?朕是要封你官职,命你为朕做事。”崇祯见他满脸疑惑,似要出言叩问,摇手说道:“朕知道你想不到,朕想赐你一道密旨,命你做天下巡查使,没有品级,没有印信,没有衙门,没有随从,代朕四处查访,随时密奏民情,做朕的耳目。”

  黄宗羲道:“皇上有命,小民感戴,本不该辞。只是先朝没有成例,怕不合规矩,有污皇上令德。小民也不想忝在特简恩贡之列,辱没先父一世英名,何况如此终非入仕正途。皇上正富于春秋,小民自负胸中万卷诗书,可搏金榜题名,自然会有许多的日子替皇上出力。一等父冤昭雪,小民即扶柩南归,守孝于乡,定不忘皇上谕诲,寒窗秉烛,夜以继日,以期三年之后鱼跃龙门,不负浩荡皇恩,也可免遭天下物议。”

  崇祯点头:“起去吧!还是那句话,国家正当用人之际,好生读书,将来替朕分忧办事。”黄宗羲含泪而退。

  吏部尚书房壮丽将会推朝臣的表章密呈上来,孟绍虞、钱龙锡、杨景辰、薛三省、来宗道、李标、王祚远、萧命官、周道登、刘鸿训、房壮丽、曹思诚共十二人,崇祯看了,竟有钱龙锡、李标、周道登、刘鸿训不曾谋面,钱龙锡现在南京任上,李标、周道登、刘鸿训落职在家,如何甄选?他将朱笔放下,闭目沉思,想起前日黄立极乞休陛辞的神情。黄立极加赠太保荣衔,荫其子为尚宝司丞,命三百兵丁护送,准用驿站的马匹,退归故里。黄立极竟举荐不出一人,只说朝臣无人不在党,实在左右为难,流品难分高下。崇祯起身踱步多时,心下仍觉踯躅,选用阁臣破除阿党,打烂门户为上,而破除阿党,打烂门户当先考核他们有何关联过节,但时日不多,改元之年在即,言官们又纷纷上疏催促,实在不可再耽搁了。忽然间,竟想到了万历朝掌吏部的孙丕扬,暗忖道:他创制的掣签法用心可谓良苦,将人才选用一股脑儿交给冰冷冷的竹签,何人入阁办差,全凭各自的造化。若能得人,自是天意,不然也可免受不知人之讥,观其后效而选用,不愁选不到干练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