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伯禽。他们在捉迷藏,李白去找……李白突觉得有冰凉的液体从头上流下来,李白睁开眼,非常恼火,看见几个内侍在他身旁。一人说:“李学士,你怎么到这种地方来喝酒,害我们找得好苦。叫你你不醒,只好用冷水了。”另一人说:“快走吧,皇上在白莲池泛舟,叫你去。晚了,我们都要受责罚。”李白很不愿意,众人七手八脚扶李白上了马,风一吹,马又颠簸得厉害。李白忍不住,哇哇吐了出来,弄得衣服上到处都是。这怎么见皇上?众人又七手八脚替李白换了夽衣服,又喝了解酒汤。“怎么回事?这副德行,丢不丢人?皇上已在龙舟上等了半天。”原来是高力士在喝斥,用手帕捂着嘴。李白想:你一个太监,给皇帝提夜壶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李白真想上前打他一个耳光,可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李白随高力士上了龙舟,高力士先一步进了船舱。李白正欲进去,高力士出来了,叫他在外写。李白在一张矮几上,总算完成了任务。
李白在贺知章家做客。李白被墙上一幅画所吸引:画面上碧波万顷,惊涛拍岸,李白似乎能听到海水发出惊天动地的声音;三座仙山,深锁云雾中,峰峦如聚,古木参天。贺知章得意洋洋地说:“不错吧,这可是李思训的真迹《蓬瀛图》。”李白说:“仙山有灵气,真欲飞渡去。”贺知章说:“我还有好东西,今日破例让你瞧一瞧。”说着,拿出一个箱子,打开锁,去掉多层“外衣”,李白看清了,是一幅吴道子的《东篱图》:只见篱笆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拄拐杖,侧着身子,歪着脑袋,出神地望着远方只有淡淡痕迹的终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嘿,那个老者还真像你。”李白说。贺知章说:“我还真向往这种生活。”这一下子引起了贺知章的满腹牢骚:“现在朝庭大权落在高力士和李林甫一伙身上。宦官掌权,可不是什么好事,历史上宦官乱政的例子还少吗?王公贵族呼高力士为‘阿爹’,驸马叫他‘阿爷’,連皇上也当面称之为‘高将军’。皇上还说没有高力士侍寝,觉也睡不安稳。各地奏折,必须先由高力士过目,然后再送皇上看。一般的事高力士决定就行了,一些重要的事皇上知道就行了,皇上倒腾出时间享乐。这个高力士利用皇上的信任,结党营私,铲除异已。想当官就得给他们送礼,钱出得多,官就做得大。李林甫不就是靠走高力士的后门而平步青云吗?”贺知章喝了一口茶,接着说:“这李林甫就更是什么好东西,什么本事没有,可皇帝就喜欢他。皇上好神仙,他就装神弄鬼;皇上好长生,他便请道士炼丹;皇上爱游玩,他总能让皇上称心如意;他与高力士一外一内,把持朝政,报喜不报忧,让皇上自以为天下太平。他就像皇帝身体里的蛔虫,皇上想什么都知道。他口蜜腹剑,妒贤忌能,与他政见不合者,加以迫害。轻则贬官,重则致死。”李白说:“对对对,王昌龄只说了他几句,他怀恨在心,将王昌龄贬至偏远之所。”贺知章叹一口气:“何止是王昌龄,受迫害的不知有多少。现在的天下是高力士与李林甫的天下,奸臣当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贺知章情结激动,又把矛头指向了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开元盛世,是有大功的。可就是因为听多了表扬和奉承,便骄傲起来,贪图享乐。荒唐的是,竟纳自己的儿媳为妃,从此,夜夜笙歌,纵情声色。身子被酒色淘空,还痴心妄想长生不老。那个杨贵妃,因皇上的宠爱,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姐妹,她的哥哥还有亲戚都沾了光。特别是哥哥杨钊,屁本事没有,却官居要职。杨贵妃呢,偏偏喜吃千里以外的荔枝。每年劳命伤财,不知累死多少马匹不说,听说当差的怕误了‘大事’,竟顾不得踩死了人,唉!玄宗为博妃子一笑,就什么也不管?”李白紧锁双眉:“那朝庭不是危矣?”贺知章点点头:“我已经八十多岁了,老了,无能为力。我决定回故乡镜湖,做东篱老人。你要小心,提防遭他们暗算。”李白说:“多谢贺老提醒。不过,我想,朗朗乾坤,自有公道。只要我一天在皇上身边,我会尽自己的绵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安禄山送重金与高力士与李林甫,高李两人在皇上身边说尽安禄山的好话。玄宗喜,于天宝二年正月,诏安禄山入朝。安禄山献上奇珍异宝,讨得杨贵妃欢心。安禄山又向唐玄宗进言:“去年七月,营州出现了大批害虫,蚕食庄稼,大家束手无策。臣焚香祭天曰:‘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使虫食臣心;若不负神灵,愿使虫散’。第二天,天降红头黑鸟,将害虫吃相精光。”玄宗竟信了他的鬼话,赞其是大忠臣,并允“谒见无时”。后安禄山代替裴宽兼任范阳节度使。从此,“禄山之宠益固不动摇矣”。
。。
三一。三杯通大道 八仙倾天河
天宝二年冬,户外寒风割脸,一片萧瑟景像。一家酒楼上,“饮中八仙”齐聚一室。室中炭火熊熊。
坐首席者不是别人,正是贺知章。这个“解金龟换酒为乐”的长者,喝醉酒后骑马像乘船一样,左右摆动。据说有一次酒喝得太多了,却偏偏不认醉。骑上马,走到半路上,从马背上摔下来,跌进一口井中。幸亏这是一口枯井,废弃多年不用,积土很厚。贺知章掉下去,竟无知觉。在枯井里睡了半天,被人发现拉上来。
与贺知章相邻的是汝阳王李琎,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唐玄宗对他“主恩视遇频”、“倍比骨肉亲”。饮酒三斗方上朝,唯有李琎而已。他天天在家中饮酒还不够,在路上如果看到酒车经过,忍不住垂涎三尺。听闻酒泉“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他甚至想把封地移至酒泉去。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此人作者正是李适之。李适之豪饮如鲸吞水,日费万钱。后来受李林甫排挤而罢相。
英俊潇洒、气宇不凡的美少年正是崔宗之。他喝酒时常常把酒临风,白眼望青天,旁若无人。紧邻崔宗之的是苏晋。他的举止怪异:一面信禅,长期戒斋;一面又嗜酒如命,常喝得人事不醒。
“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变化无穷,若有神助”者是张旭。焦遂乃一布衣也。
贺知章与李琎说着话:“花奴儿,听说你在路上,只要看见拉酒的车经过,便紧跟其后,你贵为汝阳王,还要流口水,害不害臊啊?”李琎也针锋相对:“我也听说你有一次喝醉了酒,掉到井里。你的牙齿就是那一回撞落的吧?”贺知章哈哈一笑:“好小子,倒笑起我来了。”李白不失时机地插一句:“贺老喝酒,接下文啊。”“贺老喝酒,牙齿没有。”众人大笑。贺知章又说:“花奴儿,听说你要搬到酒泉去,到时可别忘了给我捎几坛好酒啊?”李琎说:“一定一定,可是摔落牙齿,概不负责。”
独有一人却不言语,专心致志地喝酒,发出“叭哒叭哒”的声响,引起众人的注意,原来是左相李适之。贺知章又指向了李适之:“我说李相爷,你怎么喝酒像鲸吞水,直往肚里灌。你天天在家豪饮,在外也这样,不知情的还以为你在喝白开水呢?”李适之醉眼矇胧:“酒是好东西,百喝不厌。‘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经过。年龄将近百,不乐复如何’?”贺知章说:“李林甫这个老狐狸,你也怕么?”李适之说:“狐假虎威,焉能不怕?”大家沉默了。
崔宗之高举酒杯,倚窗而立,似在想什么心事。贺知章又发话了:“小崔儿,现在你封了齐国公,要什么有什么,还要怎的?”崔宗之说:“靠祖宗混饭吃,是我没本事,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快看,苏晋又在逃禅了。”苏晋此刻正襟危坐,眯着双眼,一眼看过去,就像一个虔诚的僧人,可惜他的一只手上却端着一个酒杯。贺知章说:“苏吏部,听说你家供奉着一尊弥勒佛,你为什么只供他呢?”苏晋睁开了眼:“弥勒佛喜饮酒,与我兴趣相同,我敬重他。”说着,喝干了杯中酒。李白问:“你这个逃禅侍郎,你是逃出,不是逃入?”“遇事逃出,遇酒逃入。”“好一句‘遇事逃出,遇酒逃入’,在下佩服之至。我有个提议,既然大家都是爱酒之人,我们就来说说酒有哪些称谓吧。”李白刚说完,大家齐响应。
贺知章说:“欢伯。汉朝焦延寿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崔宗之说:“酒为欢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