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孔明真相-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志。诸葛亮传》: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
  诸葛亮一番话,道出了自己希望升官的心声。当然,刘备也的确满足了他的心愿,让诸葛亮坐上了丞相的位置。
  在册封诸葛亮的时候,刘备给了诸葛亮这样的评语:“我这一生都在为汉家大统而努力,只有你最了解我的心意,而且还兢兢业业地辅佐着我呀。”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取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于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统,兢兢业业,不敢康宁,思靖百姓,惧未能绥。于戏!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第二十篇  第一次北伐(1)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得到了曹魏境内三郡之响应。可诸葛亮却因此而疑心重重,不敢快速进兵,从而失去了扩大胜果的机会。诸葛亮派马谡防守街亭,可是诸葛亮和马谡之间的沟通却出现了问题,结果导致了街亭惨败。此战失利,最大的责任人是诸葛亮,但马谡却做了替罪羊。
  就在孟达遭受司马宣王大军围攻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放弃了救援孟达的计划。一来他认为孟达是无信用之人,不值得费精力去救;二来他认为,曹魏西线力量已经非常薄弱,此时应该是正式北伐的最佳时机。
  ((《三国志。费诗传》:遣司马宣王征之,即斩灭达。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
  谁任先锋?
  诸葛亮把祁山一线作为这次北伐的主攻方向,把斜谷一线作为佯攻路线。佯攻部队由赵云和邓芝率领。而祁山一线主力部队则由诸葛亮亲自率领。
  主力部队就要正式出击了,但将领们却在在先锋官人选上发生了争执。马谡、魏延和吴壹等人对先锋官这个职务都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特别是魏延,更显示出一种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架势。
  先说说魏延这个人的背景。此人曾以普通将领身份随刘备入蜀,后在益州之战中屡建战功,因而被刘备提拔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要选拔一名将军镇守汉川,很多人以为一定会选张飞,没想到刘备选了魏延。当时刘备召集群臣大会,在会上当众问魏延:“今天委你以重任,你打算怎样干呢?”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率天下所有的军队来进攻,我会把他们坚决拒之于汉川门外;如果只有偏将率十万人马前来进攻,我将毫不客气把他们歼灭了。”魏延的豪言壮语让刘备非常满意,诸位文臣武将也纷纷赞服不已。刘备称帝以后,魏延被进封为镇北大将军。
  诸葛亮当然也知道魏延的厉害,早在汉中休整的那段时间,他就让魏延为督前部,并领丞相司马和凉州剌史的职位。但在先锋官这件事上,诸葛亮还是任用了毫不实际作战经验的马谡。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此人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曾任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诸葛亮对马谡一向就很器重,经常和他在一起谈论军事理论。可以说,在马谡身上,有着诸葛亮自己的影子。
  诸葛亮和马谡的亲密关系引起了刘备的担忧。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你一定要好好考察。”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
  诸葛亮南征时,马谡曾献策,建议诸葛亮实施攻心战,深得诸葛亮赞赏。陈寿在《三国志。马谡传》说:“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陈寿的话有所偏颇,实际上南中之战以后,南方蛮夷还是接二连三地反叛了。陈寿之言有显然是在为诸葛亮开脱。
  当然,马谡的纸上谈兵不仅没有让诸葛亮反感,反倒使诸葛亮重用了他。在这次北伐的筹划阶段,马谡就被诸葛亮任命为参军。而且两人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经常一聊就是一天。
  (《三国志。马良传》: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诸葛亮没有让魏延当先锋官,可能和他与魏延关系不熟有关。魏延长期镇守汉中,回成都的机会比较少,两人交流感情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在北伐这样一个关键的战役中,任用马谡这样的亲信还是有必要的。
  (《三国志。魏延传》: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篇  第一次北伐(2)
(《三国志。马良传》: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魏延的奇袭计划
  当诸葛亮宣布了任命马谡为先锋官的通知后,所有官员都惊呆了,魏延更是很不服气。为了表现自己的才能,魏延提出了一个奇袭策略:由自己带领5千人马,从子午谷潜行而进,与诸葛亮主力部队在潼关会合。
  有人说,魏延这招似乎太危险了点。但魏延反驳说:“一点也不危险。目前镇守长安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此人胆小无谋,且无丝毫军事经验。我只要从子午谷出发,不到十日就能到达长安。夏侯楙若是得知我军杀至的消息,必定会乘船逃走。长安城里的御史、京兆太守根本没有战斗力,而附近的粮草也足够我们食用一周。曹魏即使派来援军,也需要二十日才能到来,二十天的时间,我军主力也该杀过来了。如此一来,咸阳以西便可轻松拿下了。”
  魏延的奇袭计划还使被诸葛亮否决了,理由是不确定因素太多。诸葛亮认为,从平坦大道进攻,可以安安稳稳拿下陇右,所以没有必要冒险。
  就诸葛亮否定魏延奇袭之策这件事,后世有很多理论家都进行过探讨。有同意诸葛亮的,也有为魏延叫不平的。正反两方的争论非常激烈。
  在笔者看来,魏延的计划可以一试。魏延长期担任镇北将军,对曹魏西线战局的部署非常了解,比诸葛亮更有发言权。而且魏延身经百战,临场对敌经验非常丰富。即使出现什么意外,他也有能力随机应变。
  诸葛亮之所以否决魏延的建议,并不是因为他担心魏延之策的效率性如何,而是在考虑自己的权威是否会受到影响。假如魏延的计策得逞,那么魏延在军中的威信就会空前高涨。以魏延平日飞扬跋扈的个性,他日后会否拥兵自重就很难说了。所以说,诸葛亮的考虑是一种政治思维,而并非军事思维。  
  (《三国志。魏延传》引《魏略》: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三国志。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