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下真有那么巧的事吗?早不结束晚不结束,刚轮到我就结束。是命运在捉弄我吗?看来应聘时机很重要。我心里很不服气:难道已找到工作的人就一定比没找到工作的人强吗?
可人家已被圈定了,就算我比别人更适合那个岗位,但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求职应聘其实有一定偶然性,时机是很重要的。工作没找到,体会已有一些。求职第一天我空手空腹回到旅店。
晚上我开始总结分析:其实我有一份不错的履历呀!为什么第一天不顺利?再看看履历表,我仍然在自信中入睡。
第二天一早,我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华强路。为了不重蹈覆辙,我特别留意是否有招男秘书、男助理的单位,好不容易发现一家招聘公关人员和文秘并注明〃男女不限〃的公司,这对我来说是个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看着一个个对手拿着的〃红本本〃,听到他们与招聘官的一问一答,真是来者不〃善〃。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不少的〃名门望族〃。有几个人还是研究生,当然也有一部分如我者,学历平平。经过观察,我感到招聘单位十分看重〃英雄〃之出处。的确,在那个年代,文凭的含金量和分量远比现在要重要得多。回想头一天,那位招聘小姐竟然不知〃西南民院〃是什么学校时,我突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虹※桥※书※吧※BOOK。
第9节:学会随行就市(3)
还好我有一些媒体通讯员证之类的证书,轮到我时,我将〃打包〃好的资料交过去,招聘主管默默翻看,我紧张地望着他,他对我说:〃你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过我觉得你应该去联系新闻单位,学中文的嘛,又当过记者通讯员,去写文章、搞采访更适合……〃语气很温和,但令我很心寒。这不就是回绝了吗?
我不甘心,继续缠着他。一个劲地说明自己能干好公关及文秘工作,于是他又说,要做总经理的助理或秘书要求还很多。第一,要重点大学毕业;第二,要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第三,要在深圳居住一年以上;第四,以招女性为主……原先招聘启事上没有要求的条件这时不断地被说出来。现在回头看,我好像遇到了许多〃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经验〃歧视、〃性别〃歧视等。
对于企业的招聘要求,有些我可以理解,有些我不理解。我不明白学中文专业的却做不成文秘;而业内公认〃新闻与公关是双胞胎的关系〃,我在读大学时曾有过多年新闻工作经历,这难道不是经验?还有,我苦读10多年,难道就因为我是男的就与秘书、助理和公关无缘吗?在深圳,想不通的事也得想通。如果你想的与用人单位想的不一样,那你得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想,主动权在人家手上,这就是市场。
天天泡在人才市场,一周很快过去了,我仍一无所获。这时我想起一年多前,在大四时曾录取过我的广州广达公司。于是我转头赶往广州,可人家说已没有空缺职位。之后我又前往顺德,去找大学时曾求过职的康宝、鹰牌等企业,结果人家也是暂不需要人。无奈之下,我又重返深圳。
经过仔细对自己进行了再分析后,我觉得应该主动上门联系一下新闻单位,于是我赶往《深圳特区报》和《深圳青年》杂志社,结果哪有我的机会……
南下之初,我品尝到了艰辛和苦涩……我突然觉得自己要改变了。怎么变?那就是放弃固有计划,随行就市!
小提示
。←虹←桥书←吧←
第10节:对号才能入座(1)
对于初进职场的大学生等求职者来说,真正接触市场以后,大家才会发现自己拥有的〃优势〃和条件不一定适合市场。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也会差距很大。自己看自己和用人单位看自己永远是两种结果。怎么办?这就要学会随行就市,只能让自己去适应市场和适应用人单位。人员招聘是极其个性化的选择,一万家企业可能有一万个标准。你到底适合哪一家?这里的所谓适合,就是指要从用人单位的标准、需求和大学生自己的条件与求职〃定位〃上去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能相融就是适合。
大学生在刚进职场时,有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求职还需要时间和耐心。求职,谁没尝过苦涩?人人都是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习惯到习惯的,在这个过程中,碰壁反而让你更看清自己。明白〃此路不通,得改走一条〃,从而让自己进入调整期,通过与市场的几度磨合,你才会发现适合你的单位一直都存在,只是之前你没有找到它。
对号才能入座
一转眼半个多月过去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工作没找到,费用却一天天在增加。六月的广东,酷暑逼人,一天光买矿泉水就要花去10多元,开支不少。身上所剩的钱也不多了,已进入决战时刻。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我开始降格以求。不能再死盯着知名企业、大企业的总经理助理、秘书之类的职位了,高不成得先低就。对文员、仓库保管员、甚至营业员这些我原先根本不考虑的职位也关注起来,我必须得尽快先敲定一家单位。如果空手而归,这次南下算白跑了。耗时、耗力、耗钱,一切都白费了,而且即使下次再重新来过,谁能保证就会成功呢?所以目标和自我定位一定得调整!
也许是上苍有眼,也许是我的执著有效,一天下午,当我在人才市场接受一家公司问询时,对方又提到文凭的重点非重点问题,情急之下我对招聘人员大声说出:〃我没有北大的文凭,但我可能有北大的水平!〃
。§虹§桥书§吧§
第11节:对号才能入座(2)
这句话被邻近另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听到了,他们把我叫了过去,他们的主管问我何以说出这样的话。见有人主动关注自己,我一时激动,就将这期间受到的学历和性别等〃歧视〃一吐为快。对方耐心地听着。我隐隐约约感到这家公司不是唯学历至上的公司,同时我也得知他们要招人事部专员。但一想到自己的学历的确没什么分量,专业不〃专〃。我突然想凭胆量加深他们对我的印象:
〃贵公司可以先试用一个月,干不好,我分文不收,自动走人。〃不知是不是全靠这句话,该公司同意让我第二天去厂部复试。这时我仔细地看了看他们公司的名称:深圳华雅钟表有限公司。
复试共三个环节,人事部黄小姐……行政厂长李先生……总经理叶先生。黄小姐这一关比较轻松,因为前一天与他们招聘人员在人才市场上相谈甚好,已有铺垫。行政厂长李先生面试时,他对我在检察院的工作经历颇感兴趣,追问不断。我敏锐地挖掘出一些亮点并结合应聘职位抛出一颗〃炸弹〃:
我说在一个公司内部,行政人事部就相当于〃立法〃机构,同时又是〃执法〃部门。这跟我过去办案执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呀……李厂长对此点头不止。此外,我还说,人事部和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要打交道,而我的沟通能力较强,搞过采访工作,很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就这样,本来没有任何企业工作经验的我,却从过去的经历中淘到了人家最需要的东西。
李厂长特别问我,为何要放弃检察院的铁饭碗而不远千里来广东打工。我说〃不是我不愿意在检察院工作,而是我不喜欢那种环境,我看不到未来的前景。假如我是在深圳检察院工作,那我可能会珍惜,会好好干……〃你看,我这话说得多真诚和实在!事实也是这样。总之,言为心声,真诚自然能打动人!
〃那你到广东来,觉得个人的前景有多大?〃李厂长又这样问道。我说:〃我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不知道,说明前景可大可小,这需要看我自己的奋斗和机会,不像在家乡,我现在就知道60岁时是什么样子。〃李厂长又问我有何职业规划,我说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争取晋升等。他没有过多地为难我,第二关也顺利过了。
。▲虹▲QIAO书吧▲
第12节:对号才能入座(3)
最后轮到叶总面试,叶总名叫叶志明,是华雅的董事总经理,也是二老板。他身材结实强壮,满脸络腮胡,是一个一眼就让人记住相貌特征的人,他也是我南下第一个接触的香港人。
落座之后,只见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