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闻抄袭历史-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朝封侯的人很多,一把手用这种方法奖励那些于国家有贡献的人,这贡献,大到平定天下,小到不怕死地冲锋陷阵扮勇猛,反正皇上欢喜谁,就给谁个侯当当。侯是什么?是一种位高权重责任轻的位置,什么正事也不用干,什么责任也不用担,千秋万代地享受封邑里劳动人民的供奉,是纯粹的不劳而获阶级,无数人梦想的发财之道。那么这么多侯会不会太浪费社会资源?那肯定的,所以就要定期想办法清除掉一些,尤其是,当皇上的欢喜尽了的时候。
  撤除封侯总要有理由,不能无缘无故地剥夺人家的权利。不过只要领导瞄上你了,总有办法给你量身定做一个的。
  汉武帝那段前后,先后任命过几任丞相,他们分别是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这几位丞相位高权重,整天治理国家,劳苦功高,皇上就都封了侯。但显然这几个丞相都不那么得皇上欢喜,因为他们一死,侯爵很快就给撤销了,儿孙辈基本没享受到荫庇。
  这几家是怎么被撤销爵位的呢?列举起来,可就太搞笑了。
  韦丞相靠着会读书写字,从小吏做起,逐步混到丞相高位,属于无根无基,纯粹靠个人奋斗的典型。他当了丞相,有了爵位,去世后次子韦玄成世袭。后来他“骑着马直闯宗庙,犯了不敬之罪,被皇上下诏除爵”。
  魏丞相以文官升任丞相,和韦丞相类似,也是奋斗上来的。他在丞相任上去世,爵位由儿子继承,后来这个儿子“骑着马直闯宗庙,犯了不敬之罪,被皇上下诏除爵”。
  邴丞相靠着勤勉读书,喜好法令,升为御史大夫,汉宣帝时因为与皇上有故交得以封侯并升任丞相。他也在丞相任内病死,儿子邴显乘袭爵位,后来“骑着马直闯宗庙,犯了不敬之罪,被皇上下诏除爵”。
  就不明白了,怎么这些丞相的儿子都喜欢“骑着马直闯宗庙”呢?还前赴后继,眼看着已经有人因为这个原因被定罪,还要以身试法?实在很难相信他们会都如此愚蠢。想来想去,也只有用“为达到削除爵位目的萝卜快了不洗泥”来解释了。
  可见无论是官是爵,都不靠谱,在荣华富贵都靠领导说了算的环境里,还是得想方设法保住领导的长久宠爱,才是王道啊。
  

管理漏洞
刘邦项羽楚汉争天下的时候,有一次派韩信带兵攻打齐国,同时还派郦食其去齐国进行策反工作——也就是说,给两个人下了同一个目标,并都以完成目标作为评价标准。
  于是,怪事发生了:韩信带兵到达平原县境黄河口,尚未渡河,听到消息说郦食其已经完成说服工作,齐国不战而下,目标达成,立刻急了。
  这时,韩信手下的一个辩士蒯通分析了一下任务完成情况:“将军奉诏攻打齐国,汉王并无命令中止进军。郦食其只是一个书生,竟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齐国70多处城池降汉,将军的功劳,反而赶不上他小小书生么?”
  韩信被说动了,于是继续进兵,正好趁齐兵因为郦食其的缘故放松了警惕,轻松地攻了进去,很快打到齐国首都。齐相田横以为郦食其欺骗了他,就把郦给烹煮了。
  这件惨烈的事情说明了一个管理问题:一个目标只能同时下达给一个团队,让他想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作为管理者,责任是选择好适合完成目标的团队。有两手准备是可以的,但要让两个团队成为补位关系,而不是争夺,否则,很有可能演变成互相破坏的结果呢。
  这件事之后,齐国彻底跟汉掰了,联合楚军与汉交战。楚将龙且承担攻打被韩信占领了的齐国的任务,他的任务全文为“打败韩信,夺回齐国”。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
  有谋士给龙且出主意说:“汉兵深入齐境,情况不利,一定会奋勇战斗;齐楚之兵在自家地面作战,容易眷恋家室导致兵败。不如坚守阵地,高筑防御工事,同时叫齐王派人招抚沦陷区的人。等齐国城邑背叛汉军,汉军没有粮食,就可以不战而使汉军投降了。”
  但龙且拒绝了这个主意,原因是什么呢?“我的任务是来救齐国,是要有行动的。如果不用作战就让韩信投降,我还有什么功绩可言呢?”于是龙且挥兵出战,结果被韩信大败,龙且和齐王也被抓住杀了。
  龙且错了没有?他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任务,程序符合要求。这是管理者的错误——你下了目标即可,不要管过程。人家怎么完成这个目标是方法问题,人和人不同情势也有异,方法怎会是统一的呢?
  龙且的例子,固然有耍小聪明的问题,但如果不是楚国在多年的管理中形成了要靠表现来争荣誉的思维定势的话,也不会让他有耍这种小聪明的想法了。
  管理失误,毁多少人啊!
  

要有识别绩优股的眼力
近几年,有种既需要专业头脑,又需要胆识的发财方法,叫做“赌石”,就是给你块石料,确定是从某种宝石蕴藏量比较大的地方挖出来的,从外面看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石头,里面也许裹着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块石头5000块,看你有没有眼力有没有胆量做这种投资。石头到手,现场剖开,里面果真有宝石,算你发了;里面一块烂石头,5000块钱打水漂。
  其实,只要是想发大财,想不劳而获,统统是这种道理,不管股市期货还是投资都一样,一律是以小搏大,就看你能否从一块石头中看出闪光之处来。凡有这种眼光的,一律发了,凡看错的,多半死得很惨。
  败的事情不说了,光介绍成功经验供大家总结。战国末期齐愍王田地——就是那个因为不给人面子而被人抽筋的田地——被六国联军打败、自己被杀后,齐国有一段差点亡国的历史,齐王的儿子也东躲西藏,长子法章躲在一大户人家做佣人。这家主人的女儿从大群佣人当中慧眼识珠,一眼看出法章作为一个绩优股的潜力,就常常接济他衣食,后来还以身相许——最后这招算是满仓买这一支股票了,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当时这户人家已经因为女儿的大胆举动而与她划清了界限。好在这女儿的投资眼光很好,不久后六国联军的部队离开齐国,齐国百姓四处寻找齐王的亲属,法章终于官复原职,成为齐襄王,而大户人家的女儿,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襄王夫人,史称君王后,此后在齐国历史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一个成功的投资人是萧何,初入股市时是沛县官吏,而彼时刘邦是个平民,且是当地一个小混混。但萧何从一开始就看出他是一支潜力股,屡次利用职权来袒护刘邦,直到后来刘邦也当了沛县官吏,成为萧何的同事。
  有一次刘邦要到咸阳去办事,临走时没有盘缠,需要发行新股筹资。此时,萧何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一笔投资——在别的同事都给三百钱的时候,他掏出了五百。历史证明,他选择的时机是多么恰当,他的投资行为是多么正确。
  后来的事情就不一一讲了,总之在刘邦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萧何同学并没有什么战功,始终在后方从事后勤工作。但他在工作之余,时刻不忘投资,在每一次重要时刻都做出了正确的投资决策,不断补仓。
  到西汉成立之后的第五年,刘邦决定分红。经过统计,他得出除原始股外,萧何是最大持股人的结论,列土封侯,另外又加封萧何两千户食邑。史书上清楚地说:这就是刘邦出使咸阳时,萧何比别人多送两百钱的缘故。这笔投资的收益率,可太惊人了。
  但也有人眼光就比较差,比如刘邦的大嫂。当年刘邦失业在家做小混混的时候,经常带弟兄到大嫂家来蹭饭。毕竟是个妇道人家,眼光不够长远,没看出这块石头里藏着的宝石,就常常敲锅逐客,令刘邦很失面子,如果不是因为她作为刘邦亲属,持有原始股的话,后来刘邦无数个涨停之后,就没她什么事了——眼力啊!是否有发财的命,区别就在此了。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政治题材、垄断题材的股票,收益率最高;第二,这类股票要求你满仓投入它一支股,并且作长线,中间还需要不断补仓;第三,该类股票风险也最大,一旦看错,可能血本无归。
  所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过该出手时也一定要出手啊!
   。。

总有一款弄死你
中国的*一向惨烈,不仅失败意味着必死,连没成功当上一把手,日后都危机四伏,怪不得人人都要争当一把手,争当核心。
  真不是权力欲大贪心不足,而是,当你有了一定的实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