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们自认为的废品换成一张张大团结的时候,王东这个“香港佬”在他们看来那就是财神爷一样。
甚至不少单位领导指挥着员工拿着许多明清时期的道具服装前来运送,这让王东哭笑不得。
难道让李世民的军团穿着“卒”、“兵”“勇”的烂布条出现在大荧幕上么?最后在王东好说歹说的解释下,并且保证自己下回一定优先考虑他们,这才让这些曲艺团善罢甘休。
也幸好王东当初筹备工作做的细致,将领的服装都是在香港就精益求精,专门制造好的。这些装备虽然显得十分华丽,但是却也只是道具,因此制作起来也不是很难。
而且邵氏的服装部也打了招呼,王东也从里边借到了不少精致的服装。当然,这个借也是要付钱的。
这些专门制作的服装都是尽量符合真实情况。材质尽管不能够真正御敌,但是穿在身上也比其他的服装更加逼真。肩头的铁狮子都栩栩如生,护心镜也都泛着金光。
这时候张书平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众多主演的服装造型,美术色彩的指导,人物造型的设定,军队的装备样式的规整,都要经过这位后世大师级美术指导、人物造型师的手来确定。王东很庆幸在这一环节上没有疏忽,张书平对于人物的把握按照王东的要求一一对照出来。
虽然相比他后世的那种巅峰的手法稚嫩了不少,但是相比较同时期影片的搭配,他真是让人震撼不已了。别说这些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惊讶他的创造力和说服力,就是王东看到他知道指导出来的设计,都不禁一阵佩服,张书平相比较同时代的人员,显然有着跨时代的眼光。
从王仁则的金丝裘袍麒麟锦衣,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到秃鹰的睚毗铁环盔甲亮银护心宝镜,再到李世民的红锦百花袍;身披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都是十分的炫目多彩而又真实出众。
这些盔甲道具的名称王东听都没有听过,听着张书平一边摆弄这些盔甲,一边念叨名字,王东心里一阵的钦佩。果然,这种专业的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来做,才会更好!
这几套主要人员穿戴使用的道具也都是精益求精,制作起来一丝不苟。各种道具都分门别类的归纳好,当香港的工作人员到达的时候,这种准备工作更加细致。
场务、道具、设备、布景、造型等等,每一个人都分工齐心的工作。香港电影很少有一部片子有这么细致的分工,王东每一个单位都是选择了最恰当的人来工作。有些工作更是王东来内地之前招揽来年轻人之后手把手的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香港电影人看到王东这个团队的阵容的话,一定会诧异震撼。
这里边很多东西他们都很少听到,就算是徐可那样科班出身的导演,现在也没有如此细致的分工团队。这样的团队,可能在好莱坞都刚刚出现雏形。
后世拍摄电影,华语影片的团队分工和好莱坞根本没法比。而当华语电影人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已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所以到后来,国内拍摄大制作影片,幕后团队自己不能做的交给香港团队,香港不能做的交给好莱坞团队,使得国内的大制作出品的时候,很多幕后的东西都是请的外国人帮忙制作。因为人家分工细,顶级水平!
王东现在也就确立了这种分工,也许他还无法像后世好莱坞大导演那样,每一个分工都是精益求精、细致无比。但是只要这要发展下去,王东相信,自己的幕后团队以后不会差于好莱坞的团队。
更何况,华语幕后团队相较于老美的单一,我们跟属于一专多能,这让整个团队都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拍摄影片的时候,即能够更好的分工,也能很好的合作。
因为道具的懂得布景,所以他制作道具的时候,会考虑布景的意见,布景熟悉灯光,所以布景的时候会事先和灯光商讨,这样一来,整个团队都凝成了一股绳,影片质量也就自然提高了不少。
为什么一个大导演都有着特定的幕后团队,那是因为这个团队他更加熟悉,团队的工作人员也熟悉他,拍摄起来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王东这也算是给自己搭建一个团队做准备。
当半个月之后,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二月二,王东终于拉开了自己拍摄《少林寺》的序幕。这部影片也将是王东对东方文化的一次认知,他很想知道,自己创造出来的《少林寺》,能否达到更高的高度!
ps:这是两章合一的大章节!求支持——。
第一百八十九章 武侠巨作《少林寺》,正式开机!()
ps:周一第一更,就是4000+的大章节,昨天的光棍节大家过的怎么样?凌晨还在看书的朋友帮忙投几张红票和收藏、支持一下这本书,支持一下胖子的辛勤。又是周一了,真是辛苦啊,上班的上学的童鞋们,记得早点睡哦……
二月二日,龙抬头河南嵩山少林寺,几十号人汇集在大雄宝殿前边,金色的大佛俯视着万物苍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沾笑,看着世间众生炎凉世态。
“当——当——当……”
沉厚的钟声回荡传播几里,山下安静的小山村都能够听到少林寺撞钟的荡漾声波,一声声悠长回荡的钟声让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朝着不远处的少室山抬头张望。
叼着旱烟袋锅子,蹲在门槛晒着暖洋洋日光的老汉听到钟声,旱烟袋在鞋底敲了敲,目光中流露出肃穆神色,望着少林寺的方向,静静肃穆念道。
抄米做饭的农村妇人,放下手中的铝盆,虔诚的看着不远处的少室山,双掌合十,静念佛号,村子里追逐打闹的孩童一个个抬头张望着不远处那座千年古寺,大眼睛中满是对未知事情的奇异和好奇。
村中练武的男人听到少林寺钟声,也停止了手上的功夫,肃穆的朝着少室山的方位深深朝拜。
现在的少林寺还不是后世那个经济时代商业化的少林寺,它还没有声名远播的被称之为“天下武功出少林”,但是其中的苦行僧、武僧、文僧却有着货真价实的真才实学,绝不是后世被报纸、书籍推出来的“大师”。
后世少林寺和周围民众的关系可没有那么融洽。房屋拆迁问题不知道伤了多少居民的心。但是现在,少林寺绝对是周围方圆几十里农民的精神寄托,纵然是经历了那个十年,也依旧如此。
真不知道后世的少林寺是发展了呢?还是退步了呢?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吧!
王东肃穆的站在大殿门前,左右衰败的房屋已经得到了善款修缮,杂草丛生的院落整齐了不少,面前的大雄宝殿尽管惨败,但是却有一股雄壮万物的气魄,佛像真的好似在感化众生,充满了慈悲感。
相比较后世金碧辉煌的大殿带来的俗世气息,现在的大雄宝殿残垣断壁却有着少林寺的大气风范,这种风范不是外物能够带来的,而是内在的沉淀!
王东站在首位,身后跟着林清霞、李莲杰、杜琪锋、杨德倡、刘炜强、张书平、于承慧、余海、计春化、胖子成、大傻、傻彪、阿力等一众演职人员,全都自然的站在身后,肃穆合十的参拜神灵。
在内地开拍武侠片,自然不能像在香港一样杀猪宰羊、开机拜神了。要知道内地对于封建迷信的打击可谓是不懈余力,手段更是强制。尽管八十年代封建迷信正是一个小高峰的时期,王东真要开机拜神也没有人会说什么。但是志向远大的王东可不想以后被挑出什么把柄来。
而且拍摄《少林寺》,开机拜神也自然可以省了。香港的一众演职人员也不会感到不适应。毕竟虽然没有特意拜神,但是参拜佛祖,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开机拜神了。
王东的这种方法一举多得,即不会让香港演员不适应,也不会留下什么把柄给别人。最重要的是,王东集体参拜佛祖,出钱修缮寺庙,更拍摄同名的影片宣传少林寺,这让他与少林寺的关系也亲近很多。
不要小瞧了少林寺的能量,它耸立在这里千年,所结下的善缘人脉加起来绝对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看看后世就知道了,少林寺的影响那真是走出来中国,走进了世界。
王东拿着一米六的檀香,恭敬肃穆的插在殿前的青铜香炉之中。随着王东上香,身后的演员和工作人员也都一一上香。当然,他们上的香都是普通香火。毕竟王东作为导演,上的是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