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化机构,提高效率,冗员往往是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立岗位责任制,就是对牛场的各个工种按性质不同,确定需要配备的人数和每个岗位的生产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分明,奖惩兑现,达到充分合理利用劳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每个岗位担负的工作任务必须与其技术水平、体力状况相适应,并保持相对稳定,以便逐步走向专业化,发挥其专长,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工作定额要合理,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使完成任务的优劣直接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建立奖惩制度,并保证兑现。每个工种、饲养员的职责要分明,同时要保证彼此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配合。因此,在养牛人员的配备中,必须有专人对每个牛群的主要饲养工作全面负责,其余人员则配合搞好其他各项工作。
(1)奶牛场场长职责
第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的各项规定。
第二,每天检查场里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检查兽医、饲养员、饲料员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对采购各种饲料要详细记录来源、产地、数量和主要成分。
第四,把好进出栏牛只的质量关,确保牛奶优质、奶牛无病。
第五,执行劳动部各种法规,合理安排职工的上岗、生活等问题。
第六,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员工的疾苦,使员工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第七,牛场饲草料生产、购置、肥牛销售的计划与掌握计划执行及临时决策。
第八,提高警惕,做好防盗、防火工作。
(2)兽医职责
第一,负责牛群卫生保健,全场疾病(如*炎、繁殖系统疾病)的监控和治疗,定时的检疫和免疫注射。
第二,制定药品和器械的采购计划。
第三,定时到牛舍巡视,密切与饲养员的联系,及时发现病牛,及时治疗。
第四,认真细致地进行疾病诊治,充分利用检验室提供的科学数据。遇疑难病例及时汇报。做好疾病的诊治记录和总结经验,组织力量检修牛蹄,监测*炎,检查蹄浴情况。
第五,进行牛场的环境消毒和牛群的驱虫(每年4 月份和11 月份各1 次)等工作。
第六,培训饲养员预防疾病最基本的知识,提高员工素质,降低医疗费用。
第七,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人工授精员职责
第一,会同畜牧技术人员于每年末制订翌年的逐月配种繁殖计划,每月末制订下月的逐日配种计划。
第二,制定*、液氮及配种器械的采购计划。
第三,做好发情鉴定、人工授精、妊娠鉴定工作,及时输精,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输精。
第四,定时检查生殖系统疾病,做好不孕症的防治并做好记录,会同兽医治疗产科病。
第五,做好选配工作,以及通知或发放产犊通知单、奶牛进出产房的管理等。
第六,及时填写发情记录、配种记录、妊娠检查记录、流产记录、产犊记录、生殖道疾病治疗记录、繁殖卡片等。按时整理、分析各种繁殖技术资料,统计受胎率、繁殖率等资料,并及时、如实上报。
第七,普及奶牛繁殖知识,掌握科技信息,推广先进技术和经验。
(4)畜牧技术人员职责
第一,根据奶牛场生产任务和饲料条件,拟定奶牛生产计划、饲草饲料计划。
第二,制定牛群周转计划(各类牛只淘汰或出售时间、数目、产犊时间等)。
第三,按照各项畜牧技术规程,拟订奶牛的饲料配方和饲喂定额。
第四,制订育种和选种选配方案,组织力量进行牛只体况评分和体型线性评定、生长发育测定等。
第五,负责牛场的日常畜牧技术操作和牛群生产管理,对生产中出现的畜牧技术事故,要及时报告,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第六,配合场长(经理)制定、督促、检查各种生产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情况。
第七,总结本场的畜牧技术经验,传授科技知识,填写牛群档案和各项技术记录并进行统计整理。
(5)饲养员职责
第一,遵守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切行动从牛场、牛只着想,体贴、关心、爱护牛,不允许虐待、打骂牛。
第二,每天按时作息,对牛只进行饲喂、饮水、刷拭,清扫牛舍和运动场等。
第三,注意检查饲草料中有无铁钉、铁丝、碎玻璃、塑料布和霉烂的饲草料等,一经发现,立即拣掉。
第四,勤添饲草,在牛下槽时,牛槽内应剩有可吃的剩草。
第五,每天对牛群进行全面的、细致的观察,发现牛有发情、行为异常等情况,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协助有关人员解决。
第六,协助兽医进行驱虫,去角、防疫注射、*炎检查等工作。
第七,定期用兽医指定消毒液对牛舍、饲槽、水槽等进行消毒。
第八,要节约饲草饲料,爱护公共财物,经常检修奶牛运动场等活动场所。
(6)挤奶员职责
第一,遵守牛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挤奶操作中每天对牛的*进行全面的、细致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有关人员,并协助有关人员解决。
第二,每次按照场里规定时间做挤奶准备和挤奶工作。手工挤奶时先清除牛床粪便,用45℃ ~50℃温水在牛体右侧洗*,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按摩*,每头牛应用不同的洗涤桶和洗涤用水。机器挤奶时,应按照挤奶厅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手工挤奶时,蹲在牛体右侧,先把每个*的前三把奶挤在特制容器里,经过感官检查,如不是*炎奶或异常奶,然后先挤两个前*,最后再挤两个后*,快挤完时,再按摩*,争取在8分钟内挤完1头牛。机器挤奶时,应按照挤奶厅的要求做准备工作,接奶杯时,先接后*杯,再接前*杯,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避免空吸引起*炎。
第四,挤完奶后,用*消毒液(如碘液、氯己定、新洁而灭等)消毒*。
第五,挤完一头牛后,进行牛奶称重,并记录该牛的产奶量。整个牛群挤完后,清洗挤奶用具并进行消毒。
第六,先挤健康牛的奶,再挤患*炎的牛。
第七,手工挤奶应用拳握式方法,特殊情况下(*过短)可用下滑式方法。
第八,挤奶完毕,清除粪便,清扫牛床或挤奶厅,关灯、关窗,经过检查后方可离开牛舍。
skbshge
187。 奶牛场生产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
参加奶牛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身体健康,特别是不允许患有任何传染病或是病原携带者、化脓性皮肤病的人员,上岗前经过当地防疫部门体检后颁发健康合格证的人。
性情温和,身手敏捷,神经反应正常的人,对牛的一些行为不能反应过度或过慢。
热爱该职业,勤劳,对工作认真负责。
家中不经营奶牛养殖、收奶、贩卖牛等与本行业密切相关产业的人员。
有较强学习新知识欲望的人员。
skbshge
188。 怎样制定奶牛场的工作日程?()
合理的工作日程是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重要环节。由于任何工作日程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就会使奶牛形成特定的条件反射,因此不能随意改变。
奶牛场的工作日程根据牛场的规模、机械化程度高低和劳动组织形式而有所不同。一般有两次上槽、两次挤奶;两次上槽、三次挤奶;三次上槽、三次挤奶;自由采食、三次挤奶等形式。如果两次上槽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三次上槽的时间间隔均为8小时,那么分别叫两次均衡或三次均衡上槽。
奶牛是把饲料中养分转化为牛奶的动物,两次上槽由于缩短了奶牛总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限制了高产奶牛的生产潜力,只适合低产奶牛,这种形式饲养员工作量较低,对于年产奶量超过5000千克的奶牛,宜采用三次上槽或自由采食、三次挤奶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能提高产奶量,还能提高奶的质量。
在其他情况一样的前提下,上槽和挤奶次数越多,产量越高且奶的质量也越高,三次均衡上槽形式比三次不均衡上槽能提高牛奶的产量和质量。
制定奶牛场的工作日程既要考虑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