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药剂,而且新生幼虫的取食量增加很多,所以通过取食而摄入的药量也较多,因而容易中毒。
2.幼虫躯体上容易接受药剂作用的部位 幼虫接受杀虫剂的作用主要通过3个部位,即口器、体壁和气孔。
口器是幼虫取食的器官。农业害虫的口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咀嚼式口器,另一类是刺吸式口器。也有一种是刮吸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是咬碎植物叶片或茎秆而取得食物。对于此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让杀虫剂同植物一起被害虫摄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此种毒杀方式称为胃毒杀虫作用。当然,此类药剂必须能在害虫的消化道内发生致毒作用才会有效。一般只有胃毒杀虫剂能以这种方式来使用。除非兼有胃毒作用,否则其他类型的药剂,如接触杀虫剂、内吸杀虫剂和熏蒸杀虫剂等均不能作胃毒杀虫剂。例如敌敌畏有触杀和熏蒸杀虫作用,但不能作为胃毒杀虫剂来使用,否则无效。有些接触杀虫剂被摄入口器后也能杀死害虫,但并非由于胃毒作用,而是在进入口器时药剂与唇须接触而发生的触杀作用,或通过昆虫的胃壁而被摄入所发生的接触杀虫作用。
刺吸式口器是害虫以针状口器插入作物体内而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汁液。这类害虫只能通过吸取已进入植物体内的内吸杀虫剂,或者通过体壁与沾在体壁上的药剂相接触而发生的杀虫作用。胃毒杀虫剂对此类害虫不能发挥作用,熏蒸杀虫剂虽然能起作用,不过典型的熏蒸杀虫剂一般不在农田使用,只用于有密闭条件的场所,如仓库、房屋等。但在一定条件下,在矮型的果树上可在塑料膜覆罩下进行熏蒸杀虫。此外,有些杀虫剂也有一定的气化能力,沉积在作物表面上也会对害虫发生熏蒸作用,但不能作为熏蒸剂使用。
3.幼虫体上的敏感部位 在幼虫体上布满了各种形式的感受器,因为昆虫是外骨骼动物。在各种感受器中化学感受器是对农药反应最强的一类。化学感受器分布在昆虫的触角、唇须、足的跗节等许多部位。幼虫在爬行过程中通过这些部位的化学感受器来接收各种化学刺激并搜寻食物或躲避有害刺激。
幼虫躯体上的其他感觉器官也是对农药敏感的部位,许多神经系统的毒剂很容易从这些部位迅速达到神经系统而发生致毒作用。
幼虫体躯两侧的气孔当然也是容易接受药剂的部位。体躯的每一节的两侧均各有1个气孔。但是药剂通过气孔进入虫体的最佳状态是气体状态,也就是杀虫剂必须具有的熏蒸作用,才能直接进入微气管而扩散到体液中。
一般化学农药只要有较强的气化能力就能够发挥熏蒸作用。例如敌敌畏等,都有一定的气化能力,所以都能发生熏蒸杀虫作用,敌敌畏的熏蒸杀虫作用十分强烈。有些地方把敌敌畏拌在麦糠中撒在棉田里防治蚜虫,就是利用了敌敌畏这一特性。在风较大时不宜使用,因为风会把敌敌畏的蒸气吹散。另外,用硫黄防治螨类的作用,也是因为硫黄具有升华性,会产生硫黄的蒸气而被螨吸收。
昆虫的幼虫躯体分为10多个体段,称为节。节与节之间是一层较柔软的膜,称为节间膜。早已发现节间膜容易被某些农药渗透,也容易被农药的粉粒擦伤,或导致虫体脱水,或使农药更容易进入虫体。
4.幼虫的习性 昆虫的幼虫习性变化多端,这些习性同农药的正确使用关系很密切。例如,潜叶蝇类害虫的幼虫潜入叶表皮下面为害叶肉部分,钻出许多像隧道一样的孔道。在这种情况下,对叶面喷洒的杀虫剂一般都不容易发挥作用。又如,玉米螟等钻心害虫的幼虫在植株的顶部叶片所卷成的喇叭口内因此也很难发挥作用,然而改为撒施颗粒剂就能奏效。有些害虫的幼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表现出明显的群体性。例如,茶毛虫的三四龄幼虫在茶树树冠的侧面中部群集,这时特别有利于进行化学防治。小麦长管蚜在小麦抽穗期密集在穗头上,也特别有利于喷药防治,如采用吹雾器的窄幅实心吹雾头进行吹雾施药,药液会密集在穗部而使农药用量大幅度降低。水稻螟虫、棉铃虫、苹果食心虫等许多害虫的幼虫都具有一些特殊的行为和习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害虫必须仔细了解和掌握其行为特征,然后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
(二)成虫
昆虫的成虫形态和行为的差异很大。如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重要农业害虫类群,形态迥然不同,行为和习性也差别很大。鞘翅目、直翅目的各种害虫成虫和幼虫阶段都是咀嚼式口器,而鳞翅目的害虫只是幼虫阶段是咀嚼式口器,成虫则是虹吸式口器。同翅目害虫,如各种蚜虫各个阶段的虫态都是刺吸式口器。其他各目昆虫也各有其特点。
成虫的躯体表面上也分布着各种感受器官,包括感觉器和化学感受器。成虫的一对触角上密布着许多此类感受器官。从蝗虫的触角的电子显微镜摄影图像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它们(图2…2)。在图2…3中显示了各种形态的昆虫触角,在这些微细的触角上都有各种感受器官。
图2…2 蝗虫的触角,显示密布的感受器
A。触角端部 B。触角表面局部放大,示感受器
图2…3 昆虫的各种触角
A。触角的一般结构 B。头状触角 C。棒状触角D。板片状触角 E。肘状触角(前段是串珠状)F。锯齿状触角 G。梳状触角 H。羽毛状触角
成虫阶段的许多昆虫都有趋光性,这是利用灯光诱杀的依据。对许多鳞翅目成虫采取糖醋诱杀的方法则是利用它们对糖醋混合液的趋化性(通过化学感受器而发生)。
许多害虫的成虫在夜间有群集飞行的习性,有人根据枞树卷叶蛾的群集飞行习性设计了一种空中超细雾滴喷洒法,成虫很容易被细雾滴击中,结果减少了18%的用药量。所以,了解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特殊行为,能使农药的使用技术更为科学合理。
skbshge
二、病菌()
植物病原菌是一类微生物。各种病菌入侵的部位和病害的扩展方式不同。
(一)土传病害
有些病害是由于土壤传播的病原菌所引起,如棉花、黄瓜的枯萎病、某些线虫病等。对于这类病害,在作物叶部或茎秆上喷药都不起作用,只有采取土壤施药、热力消毒等办法可以奏效,虽然这些方法耗费的热能和农药用量往往很高。
(二)种传病害
种子带菌传病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种子表面带菌,如小麦胫黑穗病等,这种病害是系统侵染的病害,但是可以用药剂处理种子(浸种或药粉拌种)有效地防治。另一种是病菌以菌丝形态在种子内潜伏,在种子发芽时病菌也同时萌动,如大麦条纹菌,也可用处理种子的办法或浸种法防治。又如,菜豆炭疽病、茄子褐纹病等,可在种子上带菌,也可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上带菌。这类病害就要根据其发生的实际情况,在种子处理以外进行必要的植株喷药防治。
(三)叶部侵染的病害
此类病害大多可采用叶面喷药来进行化学防治。但必须明确,杀菌剂中有些是保护性、有些是杀伤性、有些则是内吸治疗性的。作用方式不同的杀菌剂要根据病害侵染和扩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使用方式。例如,用炭疽福美防治黄瓜炭疽病,如在病害已经发生以后再喷药,对已经出现的炭疽病斑并不能产生治疗或治愈作用;但是对于尚未发病的部分仍能发挥保护作用。而用甲基硫菌灵则有一定的内吸治疗效果,对已产生的病斑有抑制其继续扩大的作用。所以,在选用杀菌剂时应详细了解药剂的作用方式和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选定适宜的施药方法和时机。有些病害的防治时间性很强。如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是在小麦开花期从花器入侵的,入侵的时间很短促,一旦入侵以后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为它直接危害了小麦的结实。这种病菌入侵时又要求天气阴湿,所以小麦赤霉病往往是在阴雨天气发生。这种特殊的天气条件加上病原菌入侵时间的短促,使防治工作非常紧迫。如果不能严格地掌握这一特点,防治工作往往不能获得成效。这一病害的有效防治时期是始花期至盛花期之间,如果选用多菌灵,最佳的方案是始花期(开花率达10%左右)至盛花期(80%麦穗见花药)各喷1次药。喷药又必须掌握在下雨前后的间隙进行。喷出的药液雾滴必须能很快干燥、固着在麦穗上。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