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少年最想去的100个地方-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数的20%左右。许多世纪以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大师和建筑巨子,而他们又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树立起一座座丰碑。遍布全城、风格各异的建筑为维也纳博得了“建筑博览会”的称号,无以数计的文艺作品为世界艺术宝库增添异彩,欢快动人的华尔兹也早已把“音乐之都”的美名传遍五洲。

    维也纳是奥地利最主要的旅游城市,每年的游客近300万。多瑙河贯穿全城,维也纳森林和绿地、沼泽(包括普拉特公园)、遍布山坡的葡萄园都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财富。

    维也纳分为23个区,由内城向外扩展。内城中以斯蒂芬教堂为中心的一区素有“维也纳的心脏”之称。斯蒂芬教堂建于12~15世纪,数百年来一直是维也纳的标志。登上138米高的教堂南塔,满城秀色尽收眼底。围绕内城的环城大道是维也纳最美丽的街道之一。大道两旁坐落着许多大型建筑——议会大厦、市政府大楼、皇宫,以及数座博物馆、歌剧院。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上千万人向往的地方,是各国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里,高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数十盏水晶吊灯,雕有阿波罗太阳神和专司音乐的女神,大厅两侧也有20多个女神雕像,一派金碧辉煌。

    此外,拥有350年历史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也坐落于此。目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已成为世界歌剧中心。国家歌剧院从创建就有独特的演出风格,聘用过许多音乐大师主持歌剧院事务,像古斯塔夫·马勒尔、理查·施特劳斯和卡拉扬等。歌剧院从秋季到第二年夏季,一般演出300多场世界第一流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歌剧院被炸成废墟。战争一结束,奥地利人首先修复的便是国家歌剧院,修复时间历时8年。歌剧院建筑风格是希腊和罗马式的混合,有高高的拱门和拱式雕花窗,屋顶部分有石雕装饰,还有两个铜雕像。建筑侧面有喷泉。歌剧院内部装饰豪华,舞台非常大,观众席位有1600多个,同时还为生活不富裕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67个站位,站票的票价不到高级包厢票价的百分之一。在艺术走廊里,有14座著名作曲家的半身雕像(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罗西尼等)。

    在维也纳的市立公园里,耸立着一些音乐家的雕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座像和大理石拱门内约翰·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雕像等等。

    在市立公园里有一个施特劳斯曾经常演奏音乐会的小广场,还有一所可以容纳150人的音乐厅,冬季就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夏季则在广场举行露天音乐会。音乐厅前有座青藤环绕的亭子,是当年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地方。

    茵河之桥——茵斯布鲁克

    茵斯布鲁克的意思是茵河上的桥,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归功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是德国到意大利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是奥地利从西到东的枢纽。茵斯布鲁克初步形成于1180年,1420年至1665年期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居住地,在马克西米利昂一世统治时期茵斯布鲁克成了国家中心,这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著名的金顶屋、霍夫堡宫和宫廷教堂,巴罗克式的宫殿和凯旋拱门为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今天的茵斯布鲁克不仅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活中心,而且是大学城和奥林匹克城。

    玛丽亚·特雷西亚大街两旁是装饰精美的古典建筑,大街尽头的背景是高达2300多米的高山。街中间有圣安娜纪念柱,建于1706年,为纪念抵抗西班牙侵略的战争,是这个城市的标志。

    金顶屋建于1500年,以前曾是公爵的府第,虽然不是很大,但因其突出的金色屋顶而举世闻名。

    霍夫堡建于1770年,是由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雷西亚下令建造的宫殿。宫殿中“巨人厅”墙面上镶有瓷器的装饰别致有趣。霍夫教堂建于16世纪。教堂里有国王马克西姆廉一世的陵墓。

65 慕尼黑 啤酒之都() 
“慕尼黑是德意志秘密跳动的心房”。从奥格斯堡到富森,从富森到慕尼黑,光是坐火车,一路的风景都会让人恨不得从车窗飞身而下。这人间仙境里有国王的魔法、古老的民间传说、原始的森林、柔嫩的山坡,无边的绿野上漫步着成群的牛羊;这里有独特的南部文化和引人入胜的大自然,当然,还有靓车、音乐和啤酒。

    1158年,慕尼黑开始建城。1806年成为拜恩王国的都城。此后在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时代兴建了大量古典风格的建筑,使慕尼黑成为欧洲著名的城市。1871年德国统一后,仍然作为王国都城直到1918年。1923年,希特勒率冲锋队逮捕了当地的长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啤酒馆政变”。政变后希特勒被捕,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1938年,英国、法国同希特勒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划归德国。二战期间遭空袭摧毁。战后慕尼黑成为德国南部最大的城市。

    今天的慕尼黑拥有人口130万,新闻、时装、电气工业基础雄厚;出版业发达,仅次于纽约。

    慕尼黑拥有71家剧院、50座博物馆、21个贸易市场和11所大学。欧洲专利局、德意志财政委员会、歌德学院都在此设立总部。在这座迷人的百万人大村落里走一走,你一定能摸到慕尼黑那颗温暖的心!

    玛丽广场是慕尼黑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名胜集中,商店林立,游客熙来攘往,在行人专用区欣赏各式各样的街头表演,充满旅游气氛。

    位于玛丽广场后面的新市政厅有着19世纪的*气质,一侧的钟琴形似一座典雅的双层舞台,最出名的要算是每天11点的报时表演,到时钟楼上有真人大小的木偶行列巡回出现。一旁的圣母大教堂是慕尼黑的象征。而建于11世纪的老彼得教堂是慕尼黑最古老的教堂,登上303级石梯至教堂的高塔,这里是饱览全市最佳的观景台。

    啤酒屋就是一个地球村

    到慕尼黑又怎么可以不去啤酒屋?啤酒屋位于新市政厅不远处,是1589年巴伐利亚威廉五世为酿造宫廷用啤酒而建的啤酒厂。不管是不是啤酒节期间,这里都是人山人海,满溢着啤酒的激情、醇香和欢乐。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地球村:美国人、英国人、阿尔巴尼亚人、瑞典人、南非人、韩国人、日本人、澳洲人……驻场乐队轮番演奏各个国家的经典名曲,要识别谁是哪国人,一看就知道,一到某国的乐曲奏响,那跟着唱得最响最欢的就是那个国家的人。

    宁芬堡

    在慕尼黑的西郊,是巴伐利亚历代选帝侯的夏宫,杰出的巴罗克式建筑,最早建于1664年,在其后的70年里并不断进行了扩建。宫殿前是有喷泉的水池,宫殿后是宫廷花园和树林。

66 巴塞罗那 一个人的城市() 
没有哪座城市会与一个建筑师的名字如此密不可分,巴塞罗那与高迪,像一对梦幻组合,不停地考验着人们的想像力。高迪的建筑像有生命的生物,让人相信他所信仰的神就住在里头。对于许多建筑大师来说,盖一幢好房子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盖好房子。然而这句话不适用于高迪,因为他盖的房子基本上件件都是精品。他在巴塞罗那留下了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巴塞罗那的旅游宣传手册上,有这么一句话:“整个巴塞罗那即是高迪。”

    巴塞罗那是一座盛产天才的城市,现代艺术巨匠毕加索、达利、米罗……都曾经在这儿名满天下。而高迪的建筑更是以天地为画布。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都将房子建得方方正正的,而高迪,这个看起来有点羞涩、呆板的男人,连谈一次恋爱都没能俘获芳心的男人,竟然将压抑的满腔柔情都变成了他婉约似水的建筑作品,变成了巴特娄之家、米拉公寓、格尔公园、圣家堂大教堂……这个像崇拜神一样崇拜曲线的建筑师,将动物、植物、大海、山脉等大自然呈现的曲线信手拈来,成了他的建筑外形、结构支撑和装饰元素。

    多少建筑师都在重复着为人们建造“火柴盒”似的房子,让人们在毫无诗意可言的住宅里生老病死。而高迪不愿意当这样的建筑师,他希望尘世的人也能住在天堂般的房子里。米拉公寓和巴特娄之家就是证明。米拉公寓的外观是连续性的弯曲造型,有波涛起伏的动感,而窗户犹如蜂窝,整座房子就像被海浪侵蚀后的岩石。连屋顶平台设计也是让人步步惊喜,烟囱像罗马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