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河镇鬼人-第2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刑。

    五雷轰顶是老天说了算,蛊刑却是人说了算,在这一方面,人定胜天啊!

    仪式完成后,这几十个人缓缓的站了起来,很谨慎地围到我身侧。

    这时候我才更清楚地看出来,这些人——特别是白皮肤,高鼻梁的几个,好像和我们不是一个“品种”。

    细分起来,我汉族和苗族只不过属于不同的民族,但就长相而言,并没有很大差别,可眼前的这几个就不一样了,无论是肤色还是五官都和我们有较大的差距。

    这十几个人里,有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一头淡黄色的头发,蓝眼睛圆而大,高鼻梁尖而细,看得我在刹那间走了神。

    这女孩太漂亮了!

    突然我想到了一步介绍新疆的记录片,上面的女孩倒是和眼前的这个外貌差不到——难道这几个是新疆人?

第271章 冬虫夏草() 
新疆人!难道这些白皮肤、高鼻梁的都是新疆维吾尔族的?

    我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宁夏距离新疆地区并不远,在这里看到新疆的维吾尔族的人并不稀奇,这时候再看那几个棕色皮肤的人,应该也是某少数民族的人,是藏族?是蒙古族?都有可能吧!

    那第一个爬到我脚下,亲我大母脚趾的大拇指,很恭敬地朝我说:“主人——请!”

    还没等我迈步,大管事走到老头面前,厉声道:“寨主人下过命令,以后不要称呼‘主人’,要称呼他‘小哥哥’。”

    老头诺诺地点了点头,很恭敬地朝我喊了声“小哥哥”。

    大管事他们说的汉语里掺杂着浓厚的苗语方言味道,我们都能听懂,可这老头一开口,我和于丽娜就是一惊,他说的方言竟然和山东河口地区的方言有些类似——难道老头来自山东?

    走进“城内”,我才注意到,之前我认为的城其实并不是城,这是些奇怪的建筑,一列列,一排排的青灰色建筑屹立在我们面前,并不是房子。

    这些奇怪建筑的样子十分奇特,虽然看不出是做什么用的,但一眼就能看出,并不是供人居住的房屋。

    走近了些后,我看的更清楚了,近距离看,这些建筑大小不一,好像是按照某种天干地支的顺序摆列的,每个的形状类都似于倒立的蒙古包,这些“包”是实的,里面并没有供人居住的空间。

    再看去,我又发现这些倒立的蒙古包的顶上是个平台,而且一侧还有环绕向上的石阶——难道这是些祭台?

    能想到祭台也是之前古董李告诉我的。

    那也是从宁夏回山东的路上,因为闲着无事,他给我讲了很多远古文明奇异习俗。

    他一说起历史便来了劲,可我当时没什么兴趣,自然也有一句每一句的听着。

    我记得他说过关于黄帝祭奠天地的事。

    具体的细节我也记不清了,依稀记得古董李说过,当年黄帝打败炎帝和蚩尤时,都曾设立过很多祭台,祭奠天地和诸神,祭奠完成后,还把很多上古神器留在了祭台里。

    古董李一直对黄河流域的文明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来过宁夏十几次,原因就是在一些残存的石碑中记录着关于黄帝祭天地的事。

    这几块石碑是在几个渔民在黄河里打捞上来的,上面文字是鸟篆——这是一种春秋时期黄河中上游使用过的古文字。

    因为石碑的残缺以及对鸟篆的翻译有困难,古董李也不敢十分确定他们的破译是否完全正确,又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半途而废,于是单枪匹马调查起此事。

    那几年,他翻阅了大量前秦书籍,也考察了很多相关的古迹,最后几乎确定这些关于黄帝祭天地的传说都是真的。古董李琢磨着,既然这些事是真的,那么是不是黄帝真的把那些神器藏到祭台了呢?于是他继续调查。

    根据古董李的判断,在黄帝早期,所谓的华夏大地其实分为三块:东夷部落、华夏部落、苗蛮部落。

    到了今天,我们除了最熟悉的华夏部落外,大部分人对东夷部落还稍有了解——主要是因为东夷族有战神蚩尤。

    而华夏部落也是后来才统一起来的,早期时,还分为皇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至于苗蛮部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当时这就是个神秘的部落。说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所说的伏羲、女娲的神话最早还是出自南方的苗蛮部落。

    皇帝先是吞并了炎帝,之后又大战蚩尤,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经过逐鹿之战,皇帝打败了蚩尤,华夏部落也统一了东夷部落。

    至于苗蛮部落,古董李说它们原本居住在河南、江苏一带,因为长期受到东夷部落的压迫,后来逐渐南迁,一直迁到了长江流域。

    华夏部落的发迹地就在宁夏陕西这一带,所以古董李判断,黄帝祭天地的祭台也应该在宁夏和陕西这一带。

    关于古董李的调查过程,他啰里啰嗦的讲了一大堆,详细过程我也记不清了。

    我只知道最后古董李还是找到了关于黄帝祭台的证据,好像就在位于宁夏境内的黄河流域。

    古董李的讲述到这里就终止了,当时我记得还问过他,既然知道大体的位置,而且还花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耗费了那么多精力,为何不一查到底呢?

    当时古董李笑而不语,在我反复问了几次后,才应付地回道:有些历史已经沉睡了很多年,又何必吵扰它呢!而且一旦公诸于世,也许会颠覆很多历史

    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这话神神叨叨的话,现在想起来,或许当年古董李查到了什么,只是这些发现太过震撼,在权衡下,他才决定放弃了这些调查,而转头去研究关于河神的传说了。

    正是因为古董李说的这些事情,我看到眼前的这些奇怪建筑,才想到这可能是祭台。

    跨过那类似于“城门”的拱形建筑后,我大体数了数,目力范围内,大约有三十几座这样的祭台,有大有小,有的还算完整,有的几乎坍塌,一看就知道存在不少年岁了。

    青灰色祭台之间掺杂着百余座土坯房,应该是村民的住房。根据房子数量,可以判断,这个村子约有五六百户人。

    老头弓着腰走在我身前,带着我们走进了一间相对较大的土坯房内。

    这应该是座接待室,就相当于老庙村的村支部。

    进门后,我看到屋子里站着六个人,三男三女,年龄和我相仿,个个长得十分俊美,竟让我脑子里一下子冒出“金童玉女”这个词。

    看到老头后,六个人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老头介绍了我,让这六个人喊我“小哥哥”,这些琐事就不再赘述。

    我扫视了一下这间大厅,正中央放着一张八仙桌,摆着八张八仙椅(一面两张),四周还摆着七十八个小板凳。

    我扫视了一圈后,最后视线定格在了中央的八仙桌椅上。

    桌椅是红黑色的,古色古香的,透着历史的厚重感,一看就不是现代人的杰作。

    老头恭敬地让我们坐下。

    三男三女六个金童玉女端上了几个银盘子,盘子里放着一些水果。

    都是些当地深山里的野果,我是第一次见,但视线却被水果下的银盘子吸引住了。

    古董李给我解释过,但凡古物,表层一定有包浆,而金属器具还会有一层金属氧化层,随着古玩价格的一路飙升,现在很多造假的,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制造假的包浆。

    我只跟古董李学过几天古玩鉴定,但一眼还是看出这些银盘子表面的氧化层,就知道至少有千余年的历史。

    难道这些桌椅和器具在他们发现这里时就已经存在了?我心里疑惑道。

    刚开始只有我自己坐下,其他人只是恭敬地站在周围,这样多别扭啊!后来我就让大管事、老头,以及小青、小碧他们坐下几个。

    显然老头和我们坐在一块十分紧张,双手一直垂着,还时不时朝着门外看。

    难道他在等什么?

    ——几分钟后终于有答案了。

    我用余光看到门外另一个老头朝着坐在我身侧的老头做了个手势,坐着的老头这才深吸了口气,脸上紧张的乌云瞬间解散了。

    “小哥哥——大管事,人都全了,咱们开始吧?”

    人全了?开始干什么?我心里疑惑道,但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也不适合问三问四的。

    大管事站了起来,小青小碧她们几个也赶紧跟着站了起来。

    “小哥哥,人都全了,您去搭话吧!”大管事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