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弈智慧
在猎鹿博弈中,人们需要事先进行交流、协商或许诺,使大家愿意选择合作,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在这里,交流和协商起关键的作用。目前全球方兴未艾的企业强强联合,就很接近猎鹿博弈。
第79章 “无形之手”失灵()
如果我们从挤兑现象引申开来,似乎又回到了囚徒困境的模型。但是在这里,我们不再探讨使每个参与者参与挤兑的机制,而是由此寻找一种能够避免争相挤兑,从而走上集体优化的道路。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有一妻一妾,妻子年纪大而妾年轻。于是,妻子每天都把丈夫头上的黑发拔一点下去,以使他与自己的年龄相配,同时使他在朋友面前的形象也显得更为德高望重一些。而小妾每天把丈夫的白发拔一点下去,以使他显得年轻一些,显得更有活力一些。过了没有多久,这个人变成了秃头。
无论是妻还是妾,她们为这个男人拔头发的动机都无可非议,但是最终却是两败俱伤,不,是三败俱伤,把自己的丈夫变成了秃头。单纯地批评她们的愚蠢是于事无补的,正如生活中无数类似的故事一样,我们需要的是实现集体优化的解决方法。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集体优化是不需要刻意追求的,只需要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优化的效果。也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一度成为广泛流传的观念。
其实,这种思想真正的来源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本书中提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会从个人自利的经济行动中,提炼出社会整体的经济福祉。让我们重温一下这段经典论述:
“我们的晚餐并不是来自屠夫、啤酒酿造者或点心师傅的善心,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他自己的得益。他由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他原本没有想过的另一目标。他通过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也实现了社会的利益,比他一心要提升社会利益还要有效。”
1776年这段话在国富论中出现以后,很快成为鼓吹自由市场经济者的最有力论调。很多人因此认为,经济市场的效率意味着政府不要干预个人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自利尝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发达,这种思想及其各种变化形式,迅速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准则,或者为自利行为辩解的一种论据。在联邦党人文集中,麦迪逊认为,在幅员足够大的共和国中,不同政治派别图谋私利的行为,在某种自动的作用之下反可形成内政的和谐。
由孟德斯鸠首倡并且实践的美国宪法之中的三权分立与制衡观念,也是出自同一观点。分权的目的是防止专制,而不是为了政府和谐;其用意在于使政府各部门在追求本身利益的同时,能节制过分的行为,从而促进大家的利益。
同样的原则被应用到国际事务里。各国追求本身利益的同时,对国际社会也会有所贡献,仿佛有一只隐形的手,能够保证各国凭自由意志所做的选择必能为人类全体带来福祉。
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只要每一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世界就会取得最好的结果。囚徒困境已经向我们详细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囚徒困境里,当一名囚徒坦白时,他伤害了他的同伴,却不会因此而付出代价。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反而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监禁的结果。
从囚徒困境我们知道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也可能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每个人可能去做从个人看来最好的事情,却得到了从整体看来最坏的结果。实在有太多人会做错事,又或者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太容易做错事。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说“看不见的手”在许多方面是失灵的。
奥曼于1987年提出了“相关均衡”机制。所谓相关均衡是指,通过某种客观的信号装置以及当事人对信号的反应,使本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行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形成一种共赢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交通路口设置红绿灯、设立金融中介组织以及各种社会媒体与中介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欧佩克组织等,可以说都是为了使各方在合作中走向共赢。
博弈智慧
托马斯霍布斯认为,在有政府存在之前,自然王国充满着由自私个体的残酷竞争所引发的矛盾,生活显得“孤独、贫穷、肮脏、野蛮和浅北。按照他的观点,没有集权的合作是不可能产生的,一个有力的协调机制是推动社会发展所必要的。
第80章 让对方觉得他赢了()
在商务谈判中,双赢是指谈判双方的期望值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买方以期望的最低的价格买到理想的货物,卖方以可以接受的价格将货物卖出。
谈判实际上是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企业要发展,合作远比竞争重要。所以,谈判完全可以采用一种新模式——合作双赢。其主旨是,竞争合作是手段,双赢乃目的。合作能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只有合作双赢或多赢,才是发展的正道。
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感觉自己也赢了呢?
几年前,科恩去墨西哥旅游。在炎热的天气下,他发现前方有个小贩身上竟套着一大叠披肩在高声叫卖:“1200比索!”
科恩从来就对披肩不感兴趣。于是,他继续向前走。
“大减价,1000比索啦。”
见鬼!科恩转身离去时,小贩的脚步声居然伴随他左右。小贩的声音在他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响起:“800比索、800比索。”
为了摆脱小贩的纠缠,科恩开始大步向前跑,但是小贩却紧跟着他不放,而且要价已经下跌到600比索了。当科恩通过十字路口,庆幸甩掉了小贩的纠缠时,耳边又听到小贩拖拉的脚步以及熟悉的叫卖声:“先生,先生,400比索。”
这时汗流浃背、又累又渴的科恩对小贩厌烦无比。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告诉你,我绝对不会买你的披肩,别再跟着我!”
“好吧,算你赢了。”满脸流汗的小贩回答道,“只卖你200比索。”
“你说什么?”科恩对他自己的反应也吃了一惊。
“200比索。”小贩重复道。
“好吧!让我看看你的披肩。”出乎意料地,科恩对小贩说。既然不喜欢披肩,为什么又关心价格呢?科恩想自己当时真是鬼使神差了。但小贩从1200比索降到200比索。他实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魅力,竟让小贩对他情有独钟,这么热的天紧追不放,把价钱降了1000比索。
虽然浑身是汗,科恩还是将披肩披在身上,得意洋洋走进旅馆,兴奋地冲太太喊道:“嘿,你看我买了什么?”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他的妻子轻蔑地说:“嘿,真有意思,我买了件和你相同的披肩,只要150比索,就挂在柜子里。”
顷刻间,科恩颜面扫地。
科恩本来不需要披肩,只是那个小贩完美的谈判过程使他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一种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墨西哥小贩是聪明的,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同时也满足了对方的需求。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而我们在谈判中得到的,不论是商品、权利或是某项服务,都只能满足我们的部分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所以,谈判结束,不论对方表现如何,都要祝贺对方,让他有一种满足感。
多年前,美国和墨西哥关于天然气问题有一次这样的谈判。美国能源部长认为谈判无非就是价格问题,因此断然拒绝了美国石油财团与墨西哥已签好的协议,他想以大国的威风镇压对方。没想到墨西哥竟然将天然气付之一炬。他们不但在意天然气卖个好价钱,而且还在意小国的尊严以及自己在谈判中的平等地位,希望在谈判中能获得对方的尊重,而美国能源部长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因此,墨西哥政府用行动向美国证明:“国家的尊严高于一切。”
高明的谈判者绝不会这么做,他们总是在谈判结束后让对方感觉赢了谈判,让对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