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0年后,当你们面对这根柱子时,只能哑口无言,甚至瞠目结舌——我要说明的是,你们看到的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我对自信心的一点点坚持。”
莱伊恩在关于柱子的问题上,与那些自以为是的官员们有过冲突,还差点儿把自己送进监狱,但他很快就明白,面对那些无知的人,顶撞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于是很巧妙地想到了这个办法。面对强势的对手,有些人是抱怨,有些人是屈服,有些人是碰得头破血流。很多事情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像菜伊恩一样,在对抗和屈从之间寻找另一种解决之道才是最聪明的。
然而,在标榜个性的今天,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无法理性地运用博弈的智慧为自己赢得胜利。
一个星期天,小王工作的公司因要对模具部门的工模进行盘点而安排了加班。小王是盘点的主要负责人,事先就对盘点事项做了详细的安排,一上班就和同事们一起在闷热的车间里忙忙碌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不知什么时候部门经理来到车间,看了小王的工作步骤后断然说:“停下来,停下来!”然后又指点他应该如何如何,小王跟经理解释说自己的方法是怎样怎样的,这也是他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并且大家都已熟悉了这种方法,工作进行得很好,经理的指示虽好,但用于模具盘点不合适。经理听后立即阴沉了脸,非常冷静地命令小王必须按他说的要求去做。因为经理的指示里含有明显的漏洞,小王当然觉得自己有理,就据理力争,一场激烈的争吵于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最后,小王对经理说,既然你那么坚持,那你就让他们按你说的去做吧,我不想这样做,说完小王就离开了车间。
由于经理的提议在实际工作中根本行不通,最后还是遵循了小王的方法。事情过去后,小王还是像以前一样工作,经理也没有再提什么。这件事似乎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只是每逢公司有加薪或晋升时,小王总是靠边站。
当小王又一次与经理在办公室门口碰面时,经理意味深长的眼光,才让小王猛然醒悟到:其实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至少对经理而言是如此。于是,小王选择了离开。
离开公司的那天,小王平静地跟经理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原因,然后客气地相互祝愿。但临走的一刻,他还是忍不住问经理:我一次次的晋升无望是不是因为那件事?经理先是摇了摇头,后又肯定地点了点头,有点尴尬地说:“你要记住,没有哪个上司愿意被人顶撞,哪怕是只有一次!”
小王的方法是正确的,最后经理还是采用了他的方法,但是在实施经理的提议之前,经理并不知道自己的方法行不通,经理只知道手下要服从命令。其实,小王完全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去解决,比如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说经理的方法行不通,让经理下不来台,也可以按经理说的去做,等到行不通时经理自然就知道自己的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但小王却没有理智地去思考,特别是没有把工作原则与处世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为工作的成绩就是一切,在不恰当的场所贸然地对抗上司,并发生争吵,这是非常致命的。小王与晋升和加薪无缘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了。
生活中,有许多像小王这样的人,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惜与自己的上级公然对抗,他们只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做人若没有一点认真的念头,便是个滑头,事事无成。”却不知道还有另外一句:“处世若没有一点圆滑的机智,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在生活和工作中,认真是必须的,但是若认真过了头,没有一点圆滑机智,往往只凭一时的冲动行事,就会让自己的前途戛然而止。
卡耐基说:“无论对方的才智如何,都不要存在靠争论改变任何人的想法。从争论中获胜的唯一秘诀是避免争论。”真理都是不言自明的,无须过多的争论,要花费心思的是要用怎样的行动来坚持真理。
博弈智慧
在求职、晋升的路上,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强势之人,一味地与之对抗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屈从也显得有损自己的尊严。那么,要想避免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又想坚持自己的原则,那就要先摆出一种适当的姿态。
第39章 是沉默还是反抗()
“囚徒困境”的存在非常普遍,它非常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际关系和各种活动,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博弈最大利益的打算,所以即使进行多次竞争,对立的双方依然会陷入困境中,达到“纳什均衡”。
在商业活动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囚徒困境”的案例,比如广告竞争:一家公司和另一家公司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两家公司的广告相互影响,也就是说一家公司的广告如果容易被客户广泛接受,那么这家公司将会夺取另一家公司的部分利益。可是如果两家公司同时发出质量相似的产品广告,其成本增加得很快,而收入却增加很少。如果其中一家公司不提高广告的质量,生意势必被另一家公司夺去。其实这时,两家公司都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合作,相互之间达成协议,减少广告的费用;其二,背叛,加大广告开支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广告的质量,让对方败下阵来。
第一种方法无疑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可是两个竞争的公司很难信任对方,所以根本无法合作,背叛成了他们选择的策略。于是,两家公司往往同时陷入广告战中,而广告费用的增加会损害这两家公司的收益,他们都陷入了“囚徒困境”里。
1992年的英镑事件其实也是一次“凶徒困境”的博弈。在那次事件中,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的共同利益就是创建统一的欧洲共同体;可是各国在考虑统一货币的利益时,都在强调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且德国在这些国家中的地位非常特殊,它既是德国货币稳定的保证,又是欧洲汇率机制的基础,它的双重身份促成了“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式。
被称为金融天才的索罗斯能够利用量子基金发起攻击的主要原因是:从各方面看,德国联邦银行总裁都表示不会放弃本国的利益。而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在自己国家利益有损失时,一定会倾向于自保。于是双方产生了分歧,在这种背景下,有关各方更是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立场,于是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他们之间的分歧,而索罗斯正是利用这套机制获取暴利的。
生活中的两人博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往往有很多人参与博弈,比如商场中的价格战,在这种多人一起博弈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失误或者小问题都会使其中的某个博弈者采取背叛措施,而其他参与者也会效仿,最终导致全部人都选择了背叛。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没有人会选择主动合作了,所以说在“囚徒困境”中的人越多,其合作越不稳定。
有一群待宰的猴子恰当地演绎了“凶徒困境”的经典版本。
一个人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大笼子里,每隔一天就打开笼子抓出一只猴子杀死。
所以,每次猴子们看到屠杀他们的人来的时候都非常紧张,它们在那里一动不动,生怕一动就引起对方的注意,而被选中杀掉。当这个人把目光落在其中的一只猴子身上时,显然,其他猴子希望他立刻把被选中的猴子抓走,因为在这个人抓住猴子的时候,没被选中的猴子则表现得非常兴奋。当那只被选中的猴子拼命反抗时,其他的猴子则在一边幸灾乐祸,就这样,这群猴子最终都被宰了。
假如这群猴子肯群起而攻之的话,虽然不能全部逃跑,但肯定有一部分会有生还的希望。可是,即使是想反抗的猴子,也因为不知道其他的猴子是不是会和自己一起反抗,所以最终选择了无动于衷,因为如果其他猴子没反抗的话,那么它就会因反抗而引起屠杀者的注意,这对自己显然是不利的。
在人类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常常出现。
一位刚去美国的印度人去一家印度餐厅吃饭,恰巧那天店里遇到了劫匪。劫匪拿着一把刀子指向老板,而老板把柜子里仅有的三百多美元现金都给了劫匪。劫匪逃跑之后,印度客人看到老板没有报警,便问其原因。老板回答:“报警没什么用,警察到这里至少需要半个钟头,那时这些劫匪早就跑远了。”印度客人不相信老板的话,因为他在自己国家的时候听说美国警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在案发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