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医院和外面的医馆不同,御医们都是负责照顾皇宫里的贵人的。唐云即便是正三品的官员,但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外臣。让唐云脱离生命危险,便已经是尽职了,没有必要照顾他。
“陛下可有宣旨召见我?”唐云扭过头来问道。
长孙灵秀嗔怪的看着唐云,用手绢将唐云嘴角上的药渣给抹干净,道:“陛下让你好生休息,宫里还没有旨意传出来呢。”
唐云点点头,心里却开始琢磨起来。
如冬竟然是一只凰,那是上古神兽,不是普通的妖。
有高的灵智,虽然危险,但却有一点,便是能讲道理。她不会像普通的妖兽那样,只顾着贪婪的汲取血肉。
唐云问道:“杨府调查的结果怎么样?”
长孙灵秀将手里的碗放到一边,回答道:“据说杨府上下,全都被火给烧死了。甚至连老国公也葬身火场。薛府已经给司邢寺那边施加压力,严令尽快找到凶手。现在的司邢寺可是忙的不可开交。”
唐云心里一惊,不过随即便释然了。
如冬原本不准备显露出自己的真身,但最后坠入火海,让她浴火重生,重新变成凤凰。
既然已经化为了真身,便没有那么多禁忌了,一只神兽想要杀人,定然是血海滔天,即便薛定捷是无敌武将,也无济于事。
“你好好休养,衙门里的事,大家都一直操持着呢。”长孙灵秀将唐云安顿好便离开了,唐云需要足够时间的静养。
唐云闭上眼睛,好似陷入了沉睡。
就这样,一直到了子时。
唐云一直紧闭着的眼睛,忽然睁开。
太医院位于太乾殿的西侧,距离中书省的衙门很近。
这里有一座舍人院,专门负责为皇帝起草奏章的。它的衙署后面有一座内库,存放一些废弃的奏章。
因为这里算是宫门之内,防卫严密,所以舍人院里倒是戒备松散。
唐云悄悄从床上下来,看他的动作,倒是十分连贯,好似没有受过一点伤。
他的目标,是舍人院的内库。
天官的案牍库绝对是被人改过的,可以说根本不详细,杨懿是怎样招惹一只神兽的,唐云一概不知。
他今夜,便要暗入舍人院,一探究竟。
第三十七章 太监刺史()
舍人院位于中书省的西面,通明门一侧。
唐云是在子时二刻方才出了太医院,在这个时候,皇城内外百骑及禁军会进行一次轮岗。这个时候往往会露出一些破绽,不会那么容易就被发现。
轮值的时间,外人是不会知道的。不过唐云毕竟在百骑待过一段时间,一些轮值表他还记得清清楚楚。这皇城内外的守卫大体的位置,他还是心里明白的。
太医院根本没有什么防备,夜里只有几名学徒在制作药材,御医们大多年纪颇大了,需要早点休息。
唐云从太医院出来,便直奔舍人院而去。路过门前的时候,几个负责看守的小吏靠在门边上,用毡帽遮住自己的面容,打远处看实在看守,实际上两人都呼呼大睡起来。
这些明哨是最好绕过的,经过了明哨,唐云便来到舍人院的内部。
前秦中书舍人权力颇大,甚至能参与朝政的商议。后来大周之后,中书舍人便改为凤阁舍人,官衔正七品,却依旧领着从七品的俸禄。
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对女皇旨意的誊写,原本的制诰的职责,也被夺了去,成了彻彻底底的空衔。
衙署的屋舍里,仅有寥寥几间屋子里还有灯光映出。主官照例是回家休息了,在这深夜还辛苦劳作的,大多是一些小吏。
唐云悄无声息地让自己融入到黑暗里,沿途吹灭几盏灯台,不过却并未引起屋内人的注意。顺着窗边向里望,原来几个小吏从外面是端坐着工作,实际上却是用手杵在脑袋一边,打着瞌睡。
草丛堆里,悠悠传来虫鸣之声。
唐云的脚踩在细软的土壤上,在衙署的后院,有一座别致的阁楼。阁楼四周栽满了翠竹,显得格外清幽,且将其中的情景全部遮挡住。
唐云本以为这样的清闲衙门,守卫不会很森严,但他所料出了差错。
阁楼外是没有站岗的卫兵的,不过仅仅这一放眼望去,唐云便发现了三个暗哨。甚至顺着月光的反射,能够看清楚一丝银线的反光。
唐云就这样一直蹲在草丛里,观察附近的动向。总算找出了五个暗哨,不过他并没有提前动,从后方已经有脚步声传来。
原来是换岗,常人守上一晚上,难免会有疲劳之感,渐渐感知能力也会变弱。
唐云就跟随在最后一个人的身后,这里几乎可以说伸手不见五指,仅有淡淡的月光落下来,看人也只是看一个轮廓。
估计谁也没想到,敢偷偷闯到这里的人,会这么大胆。
这座阁楼一楼的门是锁着的,唐云飞身跨过一楼的栏杆,蹬蹬两脚踏在立柱上,借力攀住檐角的边缘,直接落在阁楼的檐宇上。
从窗户边上将用于警戒的银线给割断,唐云打开这扇窗子,悄无声息跳进去。
悄悄转过身把窗子给关上,唐云环顾四周,到了里面便没有人在了,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笔墨的气息。
微弱的月光透过窗纸落下来,能够勉强看清楚一些书柜上所标注的东西。
这些书柜按照年份,分别标注了颁布旨意的时间,有的地方甚至有好几份诏书存在。除了诏书,一些大臣呈上的奏本,在这里同样有一个备份。
这些是朝廷用来查找之前是否有所缺露的,天官衙门的案牍库难免会被一些人更改过,但这里,因为不显眼,很少有人会想到。
但是在天官案牍库里所记载的,杨懿是在永昌元年,被任命为剑南道行军大总管。
这算是一道内的大周军最高指挥官,全权掌管对蕃国的战事。
杨懿也是在这一战大放光彩的,不光将蕃国的大军给击溃,甚至攻入了蕃国的国土上,如今的六诏之地,甚至向西面扩充了几分。
若不是最后的姚州刺史弹劾杨懿,估计杨懿可以凭借这一战封侯。
姚州刺史
唐云忽然把眼睛睁开,在黑夜下泛着明亮的光芒。
他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人,正是这个姚州刺史!杨懿当时已经行军大总管了,大权在握。别说他一个小小的刺史,就是一道观察使见了杨懿,也需要行礼。
这个刺史胆子太大了,他最后的结果,却并没有在天官案牍中写清楚。
唐云这样想着,身子已经挪到了永昌元年这里的柜子。看的出小吏很用心,每个柜子都整整齐齐的摆放整齐,用标签记好年份和地区。至于女皇的诏令,则是放到另一边。
一年的诏令和奏章到底有多少,唐云不知道,但这柜子已经被塞的密密麻麻。想要从这里找,几乎是大海捞针。这里显然是很久没有人翻动过了,一些写着诏令的竹简上,甚至还沾着厚厚的灰尘。
唐云开始翻找起来,剑南道一共有三十九个州,姚州在永昌元年这一年,确实有一位刺史,名叫管元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人竟仅仅是举人出身。
举人出身,最多做一县明府已经是顶天的了。姚州虽说只是个中州,但州刺史也是正四品的官职。唐云继续查找这个管元维的名字,最终他发现,这人竟是从京城里调拨过来的。
“垂拱四年,自司宝库大总管及官,镇守姚州。”
唐云反复看了三遍,没有出错。
这里面关于此人的记载,少的可怜。
管元维原本是京畿之地一名书生,后来中举之后累试不中,从此便放弃科举,消失的无影无踪。
管元维的爹娘都不在世了,他也没有娶妻生子,就一直是一个人。
他最后一次科举,竟然是在前秦永淳二年!
而他下一次记录,便成了司宝库大总管,时间是在光宅元年!
这之间,隔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最重要的是,当年前秦战火纷飞,不少人家破人亡。管元维也就在这个时间段,净身进宫。
这在当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战火纷飞,很多人自身难保。就连进宫这条路,也不是说进就能进的。管元维是举人,按理说分配一个小小的县长也是足够的,但他也是个狠人,选择了当宦官这条路。
这条路不好走,大宦官们看似外面风光,实际上深宫内院里最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管元维的记载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