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邦-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正要前去道谢,那支军队的首领已经骑马跑到刘邦面前,低头便拜。

    刘邦下马还礼,亲自扶起来将,仔细一看,一种意外的惊喜急速地冲击全身。

    “啊!是张良。”

    原来,项梁在薛地召集天下诸侯拥立怀王、复兴楚国的时候,张良没有忘记他的韩国梦。遂向项梁建议:秦所灭的六国除韩国外均已恢复,不如恢复韩国,可以号召更多百姓起兵抗秦,当然,韩国名为自立,突乃属于楚。

    项梁接受了张良的建议,立韩王后代成为王,任命张良为韩司徒,派他们到韩地广招兵马,收复失地。

    张良依依不舍作别项梁,与韩王成一起攻取原属韩地的城池。

第38章 西征路上(3)() 
因为张良的人马过少,只有千余人,虽然夺得几座城池,也时得时丢,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只得到处打游击,现在听说沛公到此,于是特来相助。

    两人战场重逢,自然都十分高兴,当即择地安营,共叙衷肠。

    刘邦决意帮助张良夺取原属韩地的颖川。

    颖川守将是死命跟定秦朝的人,见刘邦来攻,便立于城头破口大骂。刘邦大怒,命士兵迅速攻城。

    数日后,刘邦取得颖川。尔后刘邦乘胜进军荥阳,追毒杨熊。杨熊是秦朝的一员得力战将,杨熊不除,刘邦心中不安。

    正在此时,探马来报,由于杨熊战败,秦朝已派使者到荥阳,杀死了杨熊。

    得到此信,刘邦乐了:“杨熊已死,附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尽可放心地进攻秦军。”

    刘邦军队势如破竹,连下十余城,与张良一起,直逼南阳郡。

    南阳太守多少懂得点兵法。南阳太守为了争取主动,免于围困,便主动迎战刘邦。

    哪知南阳太守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被刘邦迎面一击,就败逃南阳郡的宛城。

    刘邦追至宛城下,见宛城的城防确实高于它处。宛城城墙高大而厚重,城头上秦兵人头攒动。看来,城内秦兵早有防范。刘邦深怕久攻城池不下,形成消弱战,影响进兵关中的速度。故而,刘邦命令士兵避开攻城,从城外绕道而过,向关中急进。

    刘邦的军队浩浩荡荡,迤逦而去。

    走过宛城十余里,张良骑马追上刘邦,力主刘邦先攻宛城。

    熟读兵法的张良比刘邦要高明,他已看到轻易越过宛城后患无穷。

    张良对刘邦说:

    “沛公想急入关中无可指责,可我们要注意身后,防止秦军两面夹击。前面,秦军的防守肯定更坚,若不拿下宛城,肯定留下后患,秦兵在前面抗击我们,后面,宛城的守军再堵住我们的退路,我们难以进退,处境可就危险了,不如先攻宛城。乘宛城守军没有防备,突然而至,收伏宛城,可解后顾之忧。”

    一席话,刘邦恍然大悟。刘邦一拍脑袋:

    “多亏有了子房,要不就坏大事了。”刘邦个性粗犷而缺少涵养,对于战事是外行,没有张良等人的帮助,他是无法夺取关中的。

    刘邦马上掉头而回,给宛城一个回马枪。刘邦军队偃旗息鼓,悄然而行,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宛城城下。待到天色微明时,已将宛城包围三圈。

    南阳守令做梦也没有想到刘邦这么快就杀回来,原来,他见刘邦队伍绕开宛城而去,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便邀集部下,痛饮一场,尔后,痛痛快快地睡了一夜觉,那觉睡得真叫高枕无忧。

    早晨,他尚处在甜甜的梦乡,他的亲兵突然而至:刘邦又回来了。

    南阳太守战战兢兢地穿上衣服,跑到城楼往外一看,魂飞天外,傻了。城外,刘邦的军队环集如蚁。南阳太守自感自己的末日到了,此次必死无疑。人失望到了极点,便只有一种办法来解脱——自杀。

    南阳太守口中反复说着两个字:

    “完了,完了”’

    说着说着,便抽出佩剑,横在肩上,意欲自刎。

    在千钧一发时刻,后面传来喊声:

    “大可不必,离死还早着呢!”

    南阳太守忙回头,见是舍人陈恢,便冷冷地又毫无希望地问:

    “你不叫我死,你有什么办法解脱困境?”

    “办法有的是,就看郡守办不办了。”

    “那你说说看。”南阳太守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平时南阳太守与陈恢接触并不很多,并没有发现陈恢有多大本领,陈恢见了他也惟惟诺诺,此时此刻,他不得不看重陈恢,也许他能给他一条生路。

    陈恢也神气起来,大胆进言:

    “沛公宽厚待人,有容人之量,依我之见,太守不如投奔沛公,既可免死,也可保全禄位,何乐而不为?”

    陈恢的“保全禄位”一词最具诱惑力。

    “你说的有道理,你愿到沛公大营与沛公商议吗?”南阳太守一改往日骄横的神态,几乎用乞求的口吻对陈恢说。

    “大人有难,小的怎敢不帮。”

    当下,陈恢出城与刘邦相见。

    陈恢见到刘邦开门见山:

    “仆闻楚王有约,先入关中者为王,今沛公要取宛城,理所当然,然而宛城连着几十个县城,吏民甚众,自知投降必死,逼得他们不得不凭城固守,沛公虽有精兵猛将,未必能一口气都能攻下,且多伤士卒;若舍宛不攻,冒然西进,宛城必发兵追出,沛公前有秦兵,后有宛卒,腹背受故,这样,胜负难卜,沛公如何进得了关中呢?依敝人的看法,最好招降郡守,给他封爵,仍用他守宛城,沛公可带宛城士卒继续西进。郡守都降了,其他城池必效仿,沛公西行路上所遇各城,必然会开门迎接沛公,这样,沛公可长驱直入,毫无阻碍了。”

    刘邦连连称好,对陈恢说:

    “我从不拒绝受降,如果南阳郡守出降,我自然给他封爵,烦君向郡守通报一声。”

    陈恢急速返城,通报郡守。

    南阳郡守亲自打开城门,引导刘邦入城。

    刘邦封南阳郡守为殷侯,陈恢为千户,命他们两人留守宛城。刘邦带着原有人马,再加上宛城兵卒向关中进发。

    果然,沿途城邑,见刘邦军队到了,纷纷归降。

    刘邦对降将一般按功封赏,让他们各得其所。

    刘邦大大加快了进军速度,并且队伍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起来。

    刘邦经丹水,出胡阳,下析郦,直抵武关。

    武关系秦朝重关,只因刘邦进兵太快,守将来不及征调兵力,只有老弱残兵数千人,守将如带兵迎敌,不值刘邦一扫。

    三十六计走为上,守将不顾兵卒,自己溜之大吉。

    这样,好端端的一座关城,白白送给了刘邦。

    过了武关,就进一步临近咸阳。此时咸阳城里讹言四起,人心慌慌。

第39章 进军咸阳(1)() 
第七章进军咸阳

    公子婴见刘邦走到近前,便屈双膝跪倒,将玉玺举过头,向刘邦献上玉玺,当然,公子婴同时献出了江山。

    就在刘邦与项羽分兵攻打秦兵的时候,秦二世与赵高已把堂堂秦朝搞得七零八落,乌烟瘴气。秦朝垮台已成定局。秦朝垮台首先败在内部。当然,这也帮了刘邦等反秦力量的大忙。

    秦二世胡亥是昏庸无道的天子,赵高是阴险残忍的奸臣,这种奇妙的组合,断送了秦朝的数百年基业。

    昏君任用奸臣才更助昏庸,奸臣因为昏君才有存在的市场。

    赵高由于二世的宠信,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

    政局动荡,民声鼎沸,民变纷起。

    赵高自知罪责难逃,他深怕别人利用二世皇帝除掉他。赵高滥杀无辜,树敌过多,想搞掉赵高的人确实不在少数,只是赵高地位太重,别人没有机会罢了。

    奸诈的赵高决定先下手为强。

    为了控制朝政,赵高先利用淫乐这一软刀子将二世皇帝封在深宫。

    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善玩权术的赵高并不发愁,赵高的腹中几乎都是歪招邪技。

    一天赵高走进皇宫,面见二世。

    别人见二世是难上加难,赵高见二世就像父亲看儿子那样方便。

    赵高对二世说:

    “陛下贵为天子,皇帝可知天子称贵的原因吗?”

    二世闻言,茫然不解,便转问赵高原因为何?

    赵高侃侃而谈:

    “天子所以称贵,无非是高拱九重,只可叫臣下闻听声音,不可让臣下见到面孔。”

    “始皇帝天天与大臣见面,群臣不是十分敬畏吗?”二世越听越糊涂,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