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苗蹿得老高,“就已经变成了一片烧焦的枯骨了。然后,出于对死者为大的悲痛怜悯之心,你们一定会将他们像这样掩埋起来的。对了,劳烦家住的近一些的,帮忙每天铲些新鲜的灶灰,倒这里来。”
毕竟,谁会给自己的仇人立一个时时供香火的坟茔呢?
众人相视一笑。哦
第70章 天长路远抵西疆()
这一天,是八月初八。
自华家六月廿出事至今,整整两个月,华家众人从失去亲人被诬为罪臣,到家中妻眷全体殉节,再到表公子邕王萧让成为“谋逆叛国”的所谓逆子,京城大乱被救出,一众姐妹兄弟经历种种追杀逃亡,终于抵达了西疆恭州城。
恭州,乃西疆的核心城市,是整个西疆最丰饶富庶的地方,也是西疆境内的交通要衢。最重要的是,恭州城建立在澜江之滨,而澜江则是如印象当中的长江一般横贯南方,整个水系包含了包括西疆在内的西蜀南越两国国土。这样跨越两国又堪称天险的长河,是整个南方的母亲河,而这条巨龙的喉咙,正在恭州。
可以想见,恭州即便只是守着一条澜江而不是什么西疆首府,也足以让其成为三国第一大城市。
——也许是第二?和魏京也许是没法比的,毕竟魏京是前朝故都。
华家的十六人一行抵达恭州城门外,守城的官员自然而然是要检查通关的文牒和身份的。他们当中的所有人都没有什么正经身份。
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但是华盈琅并不是个傻的,所以早在距离城门还有十几里地的时候,她就已经要求刘狗剩将车转向,直接弃了马车,一众人跟着盈琅往城墙的另一个方向走。
不多时,城墙果然消失了。
在这个时代,除了京城这种地方,没有哪个城市真的没有农人。只要是能找到农人的田地,就一定能找到农人的房屋然后,慢慢就可以从小路走到大道,最后进城了。
农人的田地在城外,家却在城里。他们作为原住民,自然是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还要拿身份证明的。因此,这样的路径,是最难让人想到也是最容易渗透的。没有人会对一家农夫起疑。
一个时辰之后,当他们终于出现在华家在恭州城最后的产业,也是江老夫人临行前交给盈琅的那个地址处的时候,众人默默。
众兄弟姐妹:所以这就是传说中南方第一大城的城防是吗?通关文书是个什么东西?
刘狗剩:哦,三小姐跟当年三爷一样聪明哎,反正不是钻狗洞,也算光明正大了吧。
倪嫦:喵?少校你好可爱!所以当初你就是这么大摇大摆堂堂正正进了人家金三角的毒贩根据地的吗?
章元老先生:家主,老师,啊,您,死了,都没有,忘记,坑学生一把,吗?吗!
这好像是我在恭州的别庄吧。是吧。是这样的吧。
'老华相:哦。我知道了。但是所有人都有私心哪,你肯定会收留我的孩子们的对不对?看看他们多可爱,你忍心抛弃他们吗哦呵呵呵呵呵'
——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气愤摔!
——————作者有话说:————
到西疆啦!男主白苍澜也快出场了。(话说还有人记得他吗,我觉得你们可能已经忘了他了)但是在希真看来,不管怎么样女主应该起码足够强大才能配得上男主呀。虽然我想写暖宠文,但是也不能太小白。
华盈琅:我差点死了两次,被人质疑身份三回,为了救人在青楼住过甚至还上过舞台子扮过舞娘,那个杀千刀的冤家爷到现在还在怀疑我是不是心狠手辣这是你的暖宠?说好的一生一世一双人恩爱不疑鹣鲽情深呢?!
希真:'抱头鼠窜'我没有说假话!没有真没有!很快就可以见到他了!真的!
华盈琅:还差多久?我连我的姓都给你了,你给我写些这个?
希真:呃,说起正式见面的话,还有个,二三十章?哎哎哎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放心不会再多了!如果有人给我票票我就加更早点放他出来!
第71章 始吾家四室之德()
“大姐,你看着选选院子。这个地方应该改造成”
刚进宅邸,大家就开始忙活开了。各自选各自的院子,忙着考量“入洞题松过,看花选石眠”的居住环境。
毕竟是京城第一大府超一品国公华相府养出来的世家贵女,千金之躯怎容污秽安身。清贫可享,颠簸可居,但是不能忍受庸俗的鎏金嵌银和生尘的繁华堂皇。
削竹代替象牙,石兰可换翡翠,再怎么华贵的蜀锦也比不过满园的春色盎然。
萧让居于松树旁边,顾倾云选了引流山泉的小偏院与活水比邻而居,没有人这时候盯着什么宅院的主次尊卑说话,整个院子虽为四方却暗合通圜的八卦之向,端的是风生水起的好宅居。
华盈琅果断住在一处竹林旁边,但却离竹林有些距离。真真住在竹林边儿上的是章元老先生,她退而求次隔得远了些。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她的小院里有些并不容易在南方成活的牡丹。
她喜欢牡丹,并不为富贵,为的是牡丹不同于梅兰竹菊的高华的气节。它不仅仅高,也愿意华。抱元守一固守气节不能带来什么实效——牡丹就很好,灿烂却不媚俗。
当然,毫无疑义的,主屋会客厅旁边的“主卧”被划作了会议室。
实话说,没过一天功夫,整个恭州城都知道了恭州城南的三十里长街上来了一大家子外来户。听口音,好像是南越的京城那边过来的。
要想问为什么大家这么快就都知道了?那是原因有三:
第一,那个宅子空了得有将近十年了,一朝入住就是将近二十个人,口音又和恭州这边的口音不一样。这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长街忽然热闹了好多啊。
第二,这一家子的人口结构有点儿奇怪。据那帮工乔迁的人说,这家人很是大方,给的工钱是一般人家的三四倍。但是也就算了,最让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一家子竟然是老中青三个男人,然后剩下的十多个全都是姑娘!
——当真不是来贩卖姑娘的?但是看起来老者还很尊重那些姑娘的样子啊!
第三,也就是最让人惊诧的一点:这一家子购置了锅碗瓢盆柴米葱姜,明显是打算长住在这里的,也是准备自家生火做饭——但是,他们竟然!没!有!买!茱萸!花椒!芥末!
这样算是吃饭吗?这样也能吃进饭去?
可能,果然是鱼米之乡养出来的人,不和他们相同吧。
但是这都不是高调的理由。不管老者是不是贩卖姑娘的,只要不打他们家姑娘的主意那就不会牵扯;一家子不吃辣就不吃,保不准这一家人都吃不惯就是了,有什么要紧?至于怎么能在三十里长街这么繁华的地方买到这么大的宅子说实话,咱老百姓也不想高攀什么。
高调起来火遍全城的原因很简单,是这家里的几个姑娘出了门就去了木匠铺,请人家木匠帮忙在门楣上钉一个匾额。那匾额是木制,早就打制好了的,偏偏上书“华府”两个大字。
要仅仅是华府,那也不至于这么让人激动。真要激动起来,是门的两侧挂了楹联。
谦冲自牧承先祖风范继琅琊百代之义,
继往开来当后人疾苦始吾家四室之德。
这么霸气的对联,实话说,当“四室”这个描写一出,大家就全明白了。除了那个琅琊华氏,除了金陵老华相府,那是还有谁!还有谁!
(今天三更,因为这一章的说明太长了,延续到下一章)
第72章 西疆总督段丞扬()
长街的百姓激动了,恭州的百姓激动了,全西疆的百姓都激动了。
是老华相府上的人?是老华相的后人?说起来怎么会有这么多姑娘,华府的女眷都流放了嘛!华家的那些忠节烈妇,估计也是都殉节而死了。可以想见,留下来的全是老华相的孙女。
但是人们还有疑惑,毕竟是不是真的华相后人还难说。其实超出华盈琅意料的,西疆的百姓都很崇拜华相,也很尊重他。也就是说,既然是华家后人,哪怕是没有为恭州为西疆做些什么,西疆的人们都愿意拥护他,庇护他们。这个他自然是指的先祖父了。
所以西疆的百姓当真不愿意让任何人冒充老华相的名号消费他们对老华相的崇敬之情。
但是有一个人慌了,彻底的慌了。他就是现在的西疆总督,住在恭州城中心总督府,距离华府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