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墙被严丝合缝的夜色裹紧。暗沉的天幕似不着色的黑画卷,独衬托出一钩孤独的残月,月光都湮灭在云里,如同剪碎了揉在水里的发丝。
这座秦代的罪犯之城像自我流放的末路老人,数百年来安静地藏身在千岩崚嶒、万流湍急的古哀牢国境内,仿佛传说般神秘而厚重,承载着永恒的月光。
寂静像死亡般吞噬着古老的城市,附近山野的风吹荡而来,吹拨得城上的旗帜呼啦啦地飞旋起来,倒似哪个莽撞的南中汉子不知收敛的鼾声。忽然,官道上隐隐浮起了若断若续的喘息,仿若夜间觅食的小幼兽,离得近了,才听出那是焦躁的马蹄声。
骑手已奔至城门下,高喊道:“成都急报!”一面呼喊一面从背上拽下一把小竹弓,双手用力一拉,只听“嗖”的一声,一道金光射上城楼,却是一枝邛竹箭,箭头镶了金。早有守城士兵握住弓箭,凑去有光处仔细一辨,却见那剑身上深烙着“汉军侯令”几个墨隶字,方知是报信的使者。
奄奄一息的城门戛然打开,骑手策马冲了进来,已有人在门内等候,大声道:“跟我走!”
信使被带入了不韦城的郡守公署,这座公署却是夷汉合一的风格,青色四阿顶,瓦当梁柱,斗拱椽檩,台基却竖起高高的吊脚,檐下还垂着铜铃铛,风一过,“叮叮叮”格外动听。
信使沿着竹梯子爬上楼,还没站稳脚,亮着灯的房间已冲出两个人,走在前面的是永昌郡功曹吕凯,后面是郡丞王伉。两人都像是几年没睡好觉,眼熬得发紫,整日被失眠折腾得茶饭不思,竟瘦脱形了。面颐在肉里凹陷成尖锐的三角形,嘴巴因而显得特别大,浑身上下像失水的桃,都在萎缩,胡须却在疯狂生长,直垂到胸腹。
吕凯一把接过信使递来的急报,轻薄的简牍上摁着紫泥,豁然可见“丞相诸葛令”几个白文印。
终于等到成都的回音了,吕凯的手颤抖起来,忙慌慌地去抠印泥,因太着急,动作也不细腻,险些失手丢了令信。
“成都怎么说?”王伉眼神不太好,天色又暗,他凑近了些儿,却还是看不清楚。
吕凯把信递给他,呆呆地说:“成都说,谢谢我们忠勤王事……”激动的情绪从红通通的眼睛里跳出来,沿着瘦削的脸颊一直流在胡须里。
王伉也看到了那句话,他抬头和吕凯对视了一眼,两人仿佛中风麻痹似的扯着嘴角,哭不是哭,笑不是笑。
太不容易了,近两年来,他们被隔绝在偏远不化的永昌郡,道路壅塞,和朝廷音信断绝,像保卫大宅院角门的忠诚猎狗,受着偷儿窃儿的轮番袭击,挂了花流了血,却连主人的面也见不着,更不要说得到支援和褒奖。吴蜀两国兵锋相接时,东吴遥署益州郡雍辏啦ぬ兀宏'数次移檄劝降,或遣兵越境挑衅,永昌郡太守偏偏这时改易,朝廷恰逢新丧,专心稳定大局,竟把永昌郡暂时抛弃了。失了一郡长官的永昌郡像个没有家园的孤儿,在凄风苦雨中咬牙坚持,吕凯和王伉顶着后援不继的巨大压力,两年之内率励军民,将边境反叛一次次挡了回去,撑着熬着,一度以为永昌郡将被叛臣的铁蹄碾碎,自己那一腔赤胆忠心注定被汹涌的澜沧江吞没,到底苍天可鉴,终于等到了朝廷的音信。
吕凯稳稳心神:“丞相令我们继续闭境避敌,等待成都驰援,这消息传下去,足可鼓舞士气。”
有了成都的支持,王伉也来了精神:“对,是该让大家都知道,”他拍了一下自己的脑瓜仁,“对了,该回信成都,若是朝廷有南征之意,我们可为先导。”
吕凯点首:“是,我立刻着手去做。”他亢奋起来,一把握住王伉的手,“终于等到了!”
两人都很兴奋,这一封来自成都的急信仿佛是治愈垂危的汤剂,瞬间振奋起他们一日日消沉的意志。
那弯月亮悄悄地钻出莲花云,皎白的光华将黑暗撕开了一个角,像燃烧在天上的一捧篝火。
结盟江东内外安稳,把握时机亲征南中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成都。“轰轰!”成都大城的直道抖动起来,像是路上滚着一只巨大的石磨,压得路基上下战栗,把那声波传入道路曲折繁复的成都城。邻街的父老还以为是地震了,慌得抬头去看房梁,偏那屋子却没有摇动。集市上吃着热汤面摆龙门阵的闲人们也吓得跳起来,面片儿不小心荡出海大的陶碗,倒泼得正舀汤的伙计一脸水沫。
众人皆循声奔去,却见那宽平笔直的通衢大道上尘埃滚滚,高擎彩旗的虎贲侍卫队走得气势汹汹,簇拥着浩浩荡荡的东吴使团。那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原来是两头黑滚滚的长鼻子巨象,象背上嵌着牛皮鞍子,两个驭手骑在上面,手里持着软绵绵的彩毛鞭子,将这两头庞然大物驯服得如同温顺的长毛狗。
竟然是两头象!众人各处打听了一番,方知这两头象是吴王孙权送给皇帝的礼物,大多数成都人从没有见过象,乍见着世间还有这般大得像栋房子的动物,新奇得满街跟着跑起来。有调皮的孩子怯怯地去拉象尾巴,手才小心翼翼地伸出去碰了一碰,却被象鼻子喷了一脸水,那劲道儿十足,殃及了旁边的一排大人,诸人躲避不迭,一窝蜂地摔做一团,却也不恼,反而你推我、我打你地闹将起来。
队伍一径里走到蜀宫门口,使臣张温跳下马,有黄门令迎候他入宫,跨过宫门,却看见诸葛亮已经等候在承明门外,身后是衣冠楚楚的蜀汉官吏,便是一色儿的玄色朝服,诸葛亮也有种鹤立鸡群的超拔气质。
张温慌忙行礼:“怎敢劳动丞相亲迎。”诸葛亮伸手轻轻握住了张温:“惠恕前番使汉,宣达使命,得成盟信,陛下甚为赞叹。今番再使,足知惠恕可堪良使。”
张温谦虚地推让了几句,诸葛亮领着张温往正宫走去,缓缓道:“江陵侯前番宣传书意,称曹魏有南下之图,临江边境而今可有动向?”
江陵侯指的是陆逊,他镇守荆州,为江东守护长江,孙权给他便宜之权,乃至把王印也放在陆逊幕府中,以便随事所宜。他经常与诸葛亮书信往来,倘若有国体之事商度,信上加盖的还是孙权的印章。
张温道:“承蒙丞相挂心,北边传来消息,曹魏确已在调动舟师,吾江东严兵以待。”
诸葛亮点点头,却也不再问了。转眼已走到宣室,一队黄门迎出来,请了张温入宫,须臾,刘禅已站在面前,他这是亲自下席接应使者,算作是两国外交的最高待遇。张温一面诚惶诚恐地行礼,一面用余光打量刘禅,和两年前初次见面相比,他似乎长高了,人也胖了,脸圆溜溜的像饱满的白玉璧,曾经与陌生人谋面时藏不住的羞涩也淡化在冠冕堂皇的辞令间,他已经很像一个皇帝。
是很像,却非就是一个皇帝,总有些地方差了一点。与其说他是皇帝,莫若说他是大富人家的纨绔子弟,他身上养尊处优的富贵气太浓厚,皇帝这顶冠冕压在他不知愁绪的脑袋上,不免太沉重,也太不匹配。
同样是十九岁,孙策已身经百战,“孙郎”的称号早就名盖东南;孙权已持掌江东印信,接受着无数英才俯首称臣;曹操即将踏上举孝廉的仕途道路,他不拘一格的雄才大略正在崭露头角;而刘禅的父亲刘备虽仍是涿县寂寂无闻的落魄皇族,满怀的雄心却已在家乡聚合起一群为他效死的徒众。那些留名千古的英雄们可能会历经很长一段岁月的艰苦磨砺,却必定在早年间有超拔常人的非凡表现,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已透露出他日可高山仰止的卓越气度。
过去的英雄们死了,老了,孤单了,而今在世上称王称霸的是他们虚弱的后嗣,像软绵的年糕,模样儿捏得精致美好,却撑不起坚固的英雄心。
十九岁的刘禅身着皇帝的华贵冠冕,说着皇帝专有的威正言辞,仍然像披着皇帝礼服的膏粱子弟。他骨头里的水太多,泡软了他的意志,他达不到他父亲的雄壮伟烈,也少有冒险精神,至多做一个太平天子。可惜他生不逢时,在残酷的乱世,只有嗜血的狼才能生存,做一个弱势皇帝是这个血腥的时代对他的讽刺,他要么被强者消灭,要么借着外力勉强支撑住摇晃的皇位。
招待使臣的宴席很盛大,蜀汉朝廷的重要人物都出席了,张温在席间呈上了孙权送给蜀汉的礼物清单。
刘禅捧着礼单看了半晌,他像是遇着了什么棘手事,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