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天我买房子的时候就已经顺便打听了。”
我不由一愣:昨天买房子的时候我一直和童玉儿在一起,她有向别人打听过这样子的事情吗?
以童玉儿雷厉风行的风格,她确实办得到。
“那我们是去找什么人啊?”
“去一个叫旧正窑的地方,在城西南!那地方不小,你找人打听打听说知道了。”
的确跟童玉儿说的一样,打听那个叫旧正窑的地方并不难,我们一路顺利的就到了那里,童玉儿便叫我打听一个叫陶叔翁的人。
这个陶叔翁在这里也是个名人,没一会儿我便打听到了,当然也很快就找到了陶叔翁的家。
这时候的童玉儿却是从马车里递出了一个本子给我,道:“去敲门,拿给开门的人。”
我奇道:“这什么东西啊?”
“拜贴啊!”
拜贴?!
我一愣:拜贴这东西我自然是听说过的,要写倒也会写,不过我是从来就没有用过,因为这向来就是有身份的人才会用的东西。
我可从来就没用过。
当然我也明白,我们对于那隐叔翁是陌生人,见面没点礼数,别人才不会理会我们呢!
我接过拜贴,打开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的是:
湛州姜玉,姜小玉兄妹,素闻陶叔翁先生德名,经巫渠商行掌柜李大富引荐,前来拜访,望盼请见。
童玉儿这写的还算客气,我倒也不知道,原来童玉儿是这么知礼的人。
于是我敲开门,没一会儿,便有一个人开门进来,我打了声招呼,便递上了拜贴,那人不认识我们,尤其见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实在是平民百姓的寻常衣物,只道我们是不速之客,但显然这家人还是有些儿礼数的,只让我们等一会儿,便拿着拜贴进去,那多一会儿,那人是又开门让我们进去。
算来拜访这样子的高门大户,我还算是第一次,所以我是特别的拘谨,相反童玉儿却是悠闲自得:毕竟她是大家闺秀,这种场合还难不倒她。
于是我就几乎是成了童玉儿的跟班。
没一会儿,我们便被请到了那大厅之中,那大厅中正有一个还留着长辫,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正在等着我们。
这老者一身长衫,看着精神还不错,一看就知道虽然是富贵人家,但也不是那咱养尊处优的人,倒像是个学者大儒。
这个人,想必就是那陶叔翁吧!
第132章 探秘铜镜()
我们一进到厅中,童玉儿便彬彬有礼地向那老者半鞠了个躬,道:“小辈姜小玉,见过陶老先生。”
我也赶忙行礼道:“小辈姜玉,见过陶老先生。”
我是感觉浑身的不舒坦,因为说完话我就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我作为哥哥,竟然让童玉儿先开口,这老人家恐怕也是小瞧我吧!
果然,那陶叔翁脸上有些许的不快,根本就没有理我,而是向童玉儿问道:“何处的姜家小嫒,来拜访都头子是为何事。”
这老先生倒是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只是我见他根本就不理我,我心里多少有些儿不高兴,不由得想:难道这老头子也是个好*色之徒。
呸呸!怎么我心里那么龌龊。
童玉儿也是开门见山地说道:“听说陶老先生是这巫渠的金石录态泰斗,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就是想请老先生,帮我们鉴别一件物事。”
那陶叔翁还是没有显出半点儿兴趣,估计他是不会认为我们能拿出什么稀奇的东西出来,想来他肯见我们,肯定是那拜贴上写着我们是由那巫渠商行的掌柜李大富推荐的吧!
“也罢!”陶叔翁颇有些儿不耐烦地说道:“今日我也无事,帮你们一看也无妨。”
我连忙就将那装着铜镜的箱子拿了出来,打开箱子,拿出铜镜。
陶叔翁斜了我一眼,原本漫不经心的脸顿时是惊讶起来,随即说道:“快快快!放下放下!”
我将那铜镜轻轻地放了了下来,陶老先生随即捧出双手,生怕拿在手里怕摔了,慢慢地将那铜镜拿了起来,嘴是惊讶得张开了就盒不起来了,双眼更是直得眨不了了。
我可真是被惊到了:虽然我料到这铜镜会是宝贝,但是我可想不到,这个“见多识广“的老儒见到它竟然也是这么的惊喜,看来这铜镜还真不是一般的宝物啊!
“来人!”陶叔翁看了一会之后,便喊了起来:“快把我的眼睛,还有放大镜拿来。”
不多一会儿,便有一个青年拿了一副眼镜和一支放大镜走了进来,然后递给了陶叔翁,陶叔翁戴上眼镜,拿着那放大镜,看得更加的仔细了。
而那拿眼镜和放大镜进来的青年也是在一旁看着,他也是满脸的惊讶。
这陶叔翁看着那铜镜,很明显是看得痴迷了,竟然根本就把我们两人给忘在旁边了。
看了将近半个时辰啊!我和童玉儿在这边都是快要睡着了,那陶叔翁才是将放大镜放下了,摘下了眼睛,双眼看着童玉儿,道:“姜家姑娘,还有姜家公子,你们这铜镜,是从何处得来啊?!”
我们一愣,要说是从墓里拿出来的,还真有点儿不好说出口。
“哎呀哎呀!”我们都还没说话,那陶叔翁便在嘴边扇了扇风,道:“是我坏规矩了,这不能问,只是我太过于惊喜了,唐突了。”
我不由得心里一奇:还有这种不能问从哪里来的规矩吗?
童玉儿却是直接就问道:“陶老先生,你能看得出这镜子的名堂。”
陶叔翁摇了摇头,道:“我也就是能看得出其中的一二。”
童玉儿忙道:“那请教老先生这其中的一二。”
陶叔翁是缓缓地说道:“要说古铜镜我倒也见过,但是这个古铜镜,依我之见,最晚,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东西。只不过,那个时代的青铜,也不应该有如此精湛的工艺。”
陶叔翁又将那铜镜拿了出来,道:“可是这古镜上面有文字记录,我虽然没作过古文字的细究,但是我还是略知一二,这上面的文字绝不是秦汉统一之后的文字,所以它应该是春秋战国之时七国文字中的一种,甚至是其他小诸侯国的文字。”
那三面镜子的背后,确实是都刻有几个字,当然和我童玉儿都不认得,而这面铜镜是那三面镜子中刻有蜥蜴的那一面镜子,所以我们之前有猜过:那些文字是不是写的就是“蜥蜴”。
童玉儿问道:“那没有可能,是后人用前人的文字写上去的吗?”
“不会!古人可没有这种习惯。”
我们想想也是啊!要在写字,干嘛要用古代的字呢!
“那先生能看出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这也正是我奇异之处。”陶叔翁道:“这镜子的用处,无外乎就是正衣冠,洁仪容,正仪礼,镇邪祟。”
好在我还读过点书,知道陶叔翁说的是:整理衣着;整理脸面;可以作为礼仪之用;还有驱邪避凶。
陶叔翁是继续说道:“但是这面镜子,镜面上却画着一只蜥蜴,所以不会是用来正衣冠,洁仪容之用,那就只有剩下两种可能了!这蜥蜴虽然是具有去旧换新,破旧除尘之意,却也少有用来驱邪避凶的,所以它应该就是一件礼器,可能是古代贵族祭祀或者其他仪典上用的,当然也有可能是贵族之间的互赠。”
我们回想那三面镜子摆放的情形,我们是都觉得那是用来驱邪避凶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当然我们现在只拿了一面镜子来,所以也不敢直接说。
但我还是试探性地问道:“那就没有可能是用来‘镇邪祟’的吗?”
“镜子确实也有‘镇邪祟’之能,但如果是用来‘镇邪祟’的,不应该画上一只蜥蜴,蜥蜴虽然是具有去旧换新,破旧除尘之意,却也不见他有辟邪之意。”
“那陶先生,你觉得会是什么样子的人,才能拥有这样子的一面镜子呢?”
“春秋与战国时代的,虽然冶铜之术已经普及,但是那多是有来打造家具兵器,或者冶炼生活用具,能用来造镜子的人还是很少数的,我看这镜子的质地极为难得,工艺也极为精湛,想来不会是寻常百姓家的,怎么也是个诸侯王的,假若是再往前,只怕是周天子,或者商朝天子所铸也不可定。”
天子?
我随即问道:“陶老先生您凭什么这么说呢?”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礼崩乐坏,各诸侯国都不尊周天子,但是本诸侯国内,这种等级制度却还很森严的,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