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基本上都住红砖房了。”薛伯说。
“恩。”孟樊扭头瞥了几眼道旁,红砖房稍显密集了起来,应该是到了孟家村的核心位置了。
不过,薛伯所说的那种低矮的石头泥巴房,也还是有,多数是已经废弃,但有的里头也还住着人,露出来的一个小窗口,可以看见里面亮着灯。
对于孟家村,虽说是老家,但孟樊其实没怎么回来过,也没多大的印象,所以他看着车外面的情景,极其陌生,可那种归乡的感觉,却还是有的。
之所以说是老家,就是因为他爸孟苍是出声在这里,而且孟苍以上好几代人,都在这里生活。
说道这,孟樊忽然想起一件事,随即问道:“妈,当初你跟我爸怎么认识的啊?”
因为张桂芸是湘南市人,不说别的,就说家庭环境,肯定是要比农村强很多的。而孟苍,偏僻农村的一个农家子弟,按理来说,两个人都不该有任何交集。
可偏偏是他们两个还结了婚,生了子,的确挺神奇的。
“你爸读书勤奋呗,考了大学,改变了命运。”张桂芸笑着说,眼睛里有一些光华闪动,仿佛又想起了年轻的那段时光。
“我爸还上过大学?”孟樊差点呛到,以前他为了不让张桂芸伤心,很少问父亲的事情,这时听到,挺诧异,关键是他自己高中毕业证都险些没拿到手,要不是参军,前途未卜。
他当然知道二十几年前的高考,跟后来扩招后的高考有多大区别,敢情他爸竟然是个学霸!说好的优良基因遗传呢!难道只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弟弟孟晖,才是亲生的?
“你以为像你这么笨,高中都读不完。”张桂芸嗤笑道。
对于这种嘲讽,孟樊只能是忍了,实在没办法反驳。
“你爸很聪明,而且啊,又是孟家村这里的传统武术家庭走出去的,可谓是能文能武,不然,怎么能留到城里。”薛伯说道。
“我爸还会武术?”孟樊感觉自己今天知道了太多的新东西,“还好,还好,刚还在想我是不是我爸亲生的呢,看来我继承了他会武术的这些基因了,这我就放心了。”
“放心你个头。”张桂芸笑着扇了孟樊的脑袋一下,“怎么说话呢,你妈我难道长得像会出轨的样子?”
“那不好说,妈你年轻时候那么漂亮,除了我爸,追的人肯定很多,那要是一不小心沦陷,偶尔思想上抛锚,可不就出事了吗?”孟樊没大没小的开玩笑。
因为考虑到是在说他爸的事情,而他爸又过早的离世,所以怕张桂芸会心情不好,特地说这些来转移情绪。
一车人哄然大笑,氛围良好。
“到了到了,那是孟家村的祠堂。”张桂芸指着前方的一个造型十分独特的建筑,一看就不是现代风格,透着几分古朴。
祠堂外的屋檐下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里面亮着点等,大门敞开着,里面依稀可以看见还有一些燃着的蜡烛和香火。
祠堂前面有个挺大的平地,立着一株至少四五人环抱大小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上面还绑着很多红绳,挂着一些挂饰。
孟樊把车开过去,在平地上停了下来,随后各自推开门,从车上走了下去。
“樊樊,浩然,你们两个先去特产什么的提下来,待会儿要送人的。”薛伯冲两个年轻人说到。
孟樊和潘浩然应了一声,随后从商务车后车厢把薛伯买的那些东西都拿了下来。
就在这时,在祠堂旁边的一个房间里,亮起了灯,随后一排房间的灯都亮了。
不大一会儿工夫,好几个人推开门走了出来,老老少少都有,有个女人手里甚至还抱着一个小孩,一边往外走一边哄着,大家都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朝着孟樊等人走来。
为首的一个,是个老年男子,年纪估计有七十多岁,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他是村里的村长,孟益海。
“二伯!”张桂芸率先上前,冲孟益海喊了句。
“桂芸,都来了啊,路上辛苦了吧。”孟益海满脸笑容的应了声,招呼道。
“还好,有车呢,不累。”张桂芸回答道。
“孟二伯,您老身体可好啊?”薛伯走上去,跟孟益海握手。
“哎哟,这不是小薛嘛,可有年头没见了。”孟益海看了看薛伯,认出他来。
“您老好记性,还记得我呢,得有十七八年了。”薛伯爽朗一笑,随即介绍旁边的黄阿姨,“这位是我爱人,当初不是说好带来让您过目的嘛,可算是兑现这个承诺了。”
“哈哈。这事我还记得,好,很好。”孟益海也是一笑。
“二伯,这位是樊樊,我家老大,小时候老被您带着打拳的。”张桂芸把孟樊拉扯过去,给孟益海介绍。
“二爷爷,您好。”孟樊其实不记得被孟益海带着打拳的事了,不过还是很恭敬的叫了句。
“这个头挺高了啊,要不介绍,碰见了都不认识。”孟益海打量了孟樊几眼,“身体很结实,跟他爹模子很像。”
随后,张桂芸又给孟益海介绍了下潘浩然,等一边介绍完了,那头孟益海也让自己家的儿子媳妇,以及孙子辈,跟张桂芸以及孟樊等人认识了一遍。
主要是跟孟樊认识,因为张桂芸以前来过多次,基本上都认识她。
孟益海家人丁兴旺,三子两女,三个儿子都跟孟益海住在一起,没分家,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也在家里。
等都认识了之后,孟益海邀请张桂芸一行进屋,来之前,张桂芸跟孟益海通过电话,所以他们这么晚没睡,就是一直在等着。
孟益海让儿媳和小女儿赶紧做了一顿晚饭,给张桂芸这一行人,大家在路上都饿坏了,也没客气,吃了一顿香喷喷的晚饭。
第264章祠堂前的全族宴席()
吃完晚饭,时间已经是十多点了,大家坐着随便聊了会儿,消了消食,随后孟益海安排孟樊一行住进了卧房。
家里的房间不够多,不过孟益海早就有所准备,从邻居家借了几床面被回来,打了地铺。
孟益海的三个儿子还有各自的媳妇都分开了,男人和男人挤一个房间,女人跟女人挤一个房间,分房睡了地铺。
其实孟益海家的房间都挺大,不像城里那样狭窄,在地铺上铺了竹席子,又垫上面被,跟睡床上也差不多。
原本孟樊等人都觉得挺不好意思,不过主人家实在太客气,一定要让远来的客人睡好床。
推让了一阵,最终还是按照孟益海之前的安排,就这么睡了。
这一晚上,孟樊跟潘浩然睡了一张床,两人都感叹这种兄弟挤在一块睡的日子,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挺难得,瞎聊了一阵,很快都睡了过去。
村子里实在太安静,孟樊睡得很香甜,到了第二天早上,才被外面的鞭炮声给吵醒,看了下时间,都已经十多点,潘浩然早已经起床,没在房里。
要在城里,这都得起床三四个小时了,他慢吞吞的穿了衣服,出了门。
鞭炮声是祠堂门口的大平地上响起来的,也不知道炸了多少,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等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眼前一片烟硝弥漫,还有不少村民模样的人正在忙碌。
搬桌子的搬桌子,端菜的端菜,看样子像是在搞一个露天的大型聚餐,好家伙,孟樊随意的扫了一眼,估算出这怕是有七八十人,而且远处还有人群在朝这里赶来。
“小姑姑,这是干什么呢?”孟樊揉了揉眼睛,打个哈欠后,问旁边从厨房里端着两盆菜正往外走的一个女孩。
这女孩是孟益海家最小的女儿,叫孟娉,论年龄,也才十八岁,比孟樊小了不少,可没办法,人家辈分在那,所以孟樊叫她小姑姑。
这一声小姑姑叫出口,孟樊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孟娉脸色唰得下红了,有些害羞。
“我爸说你难得回来一趟,又是多年没回来,大家一起吃个饭,让族里的人都认识认识你,热闹热闹,顺便给你接风。”孟娉腼腆的说。
孟樊看着眼前的人群,心里很暖和,也挺感动,有那种在外漂泊的很久的游子,终于找到家的感觉。
“这些人,都是我们家族的?”忍住涌上来的热泪,孟樊又问道。
“对啊,我们孟家村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沾亲带故的,除了娶进来的外姓媳妇,倒插门的上门女婿,没有外来人,大家是供奉同一个祠堂的。”小姑姑回答着,用手指了指祠堂门。
祠堂门上,孟樊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