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入门-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乙膏太乙,天之贵神。以此名方,神之也。

    一粒金丹一粒,一丸。以金箔为衣。

    紫金丹方有紫金皮也。

    历代医学姓氏

    按医林史传、外传及原医图赞而类编之,俾后学知所观感云。

    历代医学姓氏

    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

    伏羲氏有天元玉册,乃鬼臾区十世祖口诵而传之,素问中重载其语。

    神农氏有本草传世。

    黄帝氏与下九人更相回答,作灵枢、素问内外一十八卷。素者,本也,五行之本也;问者,黄帝问也。赞于易,载于史,序于大学,古之圣人也。后世辄言黄老之学,不知黄乃黄石公也。

    僦贷季三皇时岐伯师也。定经络穴道、脏腑阴阳度数,以人法天地万物,理色脉而通神明,医之端肇于此。

    岐伯黄帝时臣也。与帝更相问难而作内经,以垂教万世。

    伯高、少俞、鬼臾区黄帝三臣也。发明五行,详论脉理,以为经论。又有少师,亦同时臣也。

    俞跗黄帝臣。治病不用汤液,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炼精易形,以去百病。

    桐君黄帝臣也。多识草木性味,定三品药物为君臣佐使,撰采药对四卷、采药别录十卷。

    雷公名,黄帝臣也。善医术,着至教论及药性炮炙二册。

    巫咸尧臣也,药方之始。

    伊芳尹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

    历代医学姓氏

    秦汉以后,有通经博史,修身慎行,闻人巨儒,兼通乎医。

    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公无以加焉。

    后世称为医圣。其门人卫沈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人胎脏经、小儿颅囟经方。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西晋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居贫,年二十始感激读书,带经而锄,博通典籍百家,以着述为务。沉静寡欲,高尚其志,征辟不就,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羸疾知医,着甲乙经及针经。

    裴字逸民,西晋河东人也。多学术,善医经,官至尚书左仆射,校正太医权衡及上古药物轻重分两。

    范汪字玄平,东晋颖阳人,雍州刺史略之孙也。博学,善谈性理,以拯恤为心,着方书百余卷。

    殷仲堪东晋陈郡人,性至孝,善属文谈理。祖融吏部尚书,父师骠骑咨议参军。因父病精医,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好古易,精医术,妙解经脉,着方书。

第3章 集例(2)() 
徐熙南宋东海人。早好黄老,隐泰望山,遇道士授以扁鹊镜经。晚精心学,名振海内,官至濮阳太守。世医徐秋夫、道度、文伯、徐雄、之才等,皆其子孙也。

    褚澄字彦通,齐河南阳翟人。宋武帝之甥,尚书左仆射湛之子。博学善医,官尚书。论僧道尼姑异乎妻外家,求嗣必有子,妇人如未笄之女则不宜也。着医论一帙,发身中造化之秘。治一人服鸡子多而得奇疾,煮苏汁一升饮之,吐涎升许,其中有一鸡雏,翅距已全而能走,后吐三十余枚而瘳。

    王显字世荣,后魏阳平乐平人。好学精医,少历本州从事,明敏有断才,领军有功,迁廷尉御史,官至太子詹事,兼吏部行事,仍在侍御营进御药。着医方三十五卷,颁行天下。

    徐之才字士茂,后周雄之子。幼隽发,年十三召为太学生,通礼、易,善医术,兼有机辨,药石多效。官尚书,赠司徒公,录尚书事,谥曰衣冠文物。撰药对。治一人患足跟肿痛,诸医莫识,公曰:蛤精疾也,由乘舡入海,垂脚水中而得。为剖出二蛤子而愈。治一人酒色过度,眼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尺,亭亭而立。公曰:此色欲多,大虚所致。乃处补药饮之,数剂而愈。

    孙思邈唐京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道养气,求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千金言三十卷,脉经一卷,独于伤寒不及。朱子小学笺注谓思邈为唐名进士,因知医贬为技流,惜哉!孟诜、卢照邻师事之,与论心欲小,胆欲大,智欲圆,行欲方之语。

    狄梁公知针术。有富儿鼻端生赘,为脑下针,赘应手而落。

    王绩字无功,绛州人,王通之弟。唐太宗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还里莳药自供,或以济人。以周易置床头,他书罕读,游北山东皋着书,自号东皋子。

    孟诜唐汝州梁人。举进士,累迁凤阁舍人。睿宗即位,加银青光禄大夫,后致仕,以药饵为事。常曰:保身养性者,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年九十三卒。着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食疗本草。

    陈藏器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县尉。撰神农本经,总曰本草拾遗,共一十卷。

    许胤宗唐义兴人,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后为散骑侍郎。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公以黄、防风煮汤数十斗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关中多骨蒸病,递相传染,得者皆死,公疗必愈。

    或劝其着书贻后世者,答曰:医者意也,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工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言传,虚着方论,终无人能悟,此吾所以不着书也。卒年九十余。

    许叔微字知可,宋白沙人。尝获乡荐,省闱不利而归,舟次吴江平望,夜梦白衣人,曰:汝无阴德,所以不第,何不学医?吾助汝智能。归践其言,果得扁鹊之妙。人无高下,皆急赴之,后绍兴登科第五。着本事方,撰伤寒辨疑。

    郑樵莆田人。博学强记,搜奇访古,好着方书。绍兴中,以荐召对,授枢密院编修,尝居夹山,学人称夹先生。

    纪天锡字齐卿,宋泰安人。弃进士业,精医,注难经五卷。太定十五年上其书。授医博士。

    杨文修字中理,浙人。性纯孝,因母病遂去举业,读轩岐氏书,药不效,割股和粥以进,母疾即起。

    母死,庐墓有群鸟随文修起止,府县旌表其宅。修曰:某之事亲,不足以起名哉!朱文公就见,与谈性理及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竟夕乃去。晚年着医衍二十卷,编地理拨沙经图,卒年九十九。

    李惟熙舒州人。博学通医,善论物理。云: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也。又曰:桃、杏双仁辄杀人者,其花本五出,六出必双仁。草木花皆五出,惟山栀、雪花六出,此殆阴阳之理。今桃、杏六出双仁杀人者,失其常也。

    麻九畴字知几,金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神童之目。章宗召见,问:汝入宫殿惧否?对曰:君臣,父子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子。弱冠往太学,有声场屋间。南渡后,读书北阳山中,始以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为尤长。少时有恶疾,就道士学服气数年,疾遂平复。又从张子和学医,子和以为能得其不传之妙。大率九畴于学也专,故所得者深,饥寒劳苦,人所不能堪者,处之怡然,不以略其业也。

    刘完素字守真,金河间人。少聪明博学,忽遇异人,以酒饮之,大醉,及寤,洞达医术。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元处士。

    张元素字洁古,金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学医,洞彻其术,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故其书不传,其学则李东垣深得之。

    李庆嗣洛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读素问,洞晓其义,着伤寒纂类四卷,改正活人书二卷,伤寒论三卷,针经一卷。年八十,无疾而逝。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元之镇人也。幼好学,博经史,尤乐医药,捐千金从张元素,尽传其业。家富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谒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当时称为神医。东垣十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