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于炸药的碳要硬,不容易折断,黑,光滑,甚至相互碰击的时候能发出金属声,这才是上品。
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是无色透明棱柱晶体,可以捣成粉末。
虽然矿洞是个百宝山,可却偏偏没有硝酸钾。
白海棠想到的是,可以用土硝来代替,土硝一般在墙根,屋角下,跟盐的样子差不多。
染坊是新盖的房子,自然没有。她记得老房子装修的时候似乎看到了,于是白海棠在自己家和腊梅家的房子后面背阴的屋檐下一路寻觅起来。
不经意的,真的发现了不少,将这些包好,带到染坊。
为了确认这些不是钾盐而是硝石,白海棠必须做个小实验。当然不能用舌头去尝有没有咸味了,这东西到嘴里可不是闹着玩的,除非这辈子不想说话了。
南北朝时的陶弘景“草木经集注”中就说过:“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硝石也。”这和近代用火焰反应鉴别钾盐的方法相似。
火烧。
白海棠在炉灶中点火,待火旺盛,撒入一些硝石,一会功夫,紫色的青烟从炉灶中渐渐的升起来了,这是最好的证明,不是盐,是硝石。
灭火,收好硝石,不用磨粉了,倒是现成的。
硫磺也是现成的,只要捣碎就好了,它的用量最少,一块足够做很多了。
用料最多的就是木炭了,也是最花功夫的。
在染坊建造的时候,白海棠特意让二同和腊梅哥砌了三个小土窑,用来煅烧生石灰什么的。
要造出适合做火药的木炭,必须用封闭的土窑进行煅烧。
白海棠从劈好的木柴中精挑细选适合烧炭的木料,然后根据土窑大小,又将木料均匀的劈成十五厘米左右。
木柴像馒头一样平整的堆积在土窑中。
第53章 她必须征服()
白海棠用泥水密封窑口,然后从顶部的排烟口点燃土窑内的木炭。
火渐渐的燃烧起来,一阵阵黑烟从排烟口排放出来……
待黑烟排放完毕,又开始排放白烟,又过了一是个时辰,待所有白色烟雾排放完毕,白海棠同样用泥水封闭了排烟口。
这样土窑里面就成了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如果进入一点空气的话,等燃尽之后还会再次燃烧,这样木炭就烧光了,所以形成封闭的空间至关重要。
在土窑外面都能感觉到周围的热度,正直夏季,白海棠已经满头大汗。
这时候门推开了,是婆婆进来。
“媳妇,这里怎么这么热?”婆婆煽起手中的扇子,一下子就受不了这个温度了。
“娘,你有事找我么?”白海棠擦了一把汗。平时婆婆是在自己院子里呆着,不进染坊的,当初修建的时候,她也立下了规矩,这个配剂屋只有自己能进,没有允许别人不能进来。
“我刚才看到外面冒了不少黑烟,然后又成了白烟,我怕你……”婆婆担心的说。
“没事,我在配染料呢。”白海棠说完领着婆婆一起出去了,并且锁上门。
这些木炭至少要燃烧一天一夜,加上冷却的时间至少两天。锁上门就不用理了。
婆婆虽然不得其解,可是却相信儿媳妇能给家里带来大富大贵,将来儿子再高中状元,那么家里可以说是喜事连连了。
自己坐等享福就行了。
“你呀,别太累了,累坏了怎么照顾田田呢。”婆婆说。
“放心吧,我知道了。你的发钗真漂亮。”白海棠赶紧转移话题。
“是二同买的,这个儿子平时看上去没心没肺,到挺细心的,还知道买个发钗给我。”婆婆幸福的摸着自己的发鬓,满脸笑容。
把婆婆打发去织布,来到染坊院里,腊梅正在染布。
“腊梅,帮我准备一些干粮,大饼和馒头,还有装水的竹筒,火折子。”海棠吩咐。
腊梅知道海棠姐是铁了心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按照吩咐去准备这些东西了,还特意在包袱里放了五个鸡蛋和五个咸鸭蛋。
在等待木炭燃烧的时间里,白海棠用泥土和水,捏了十几个乒乓球大小的土瓶子,上面留下一个玻璃球大小的孔,然后放在太阳下晒着。
这些土瓶子就是装火药用的。
除此之外,白海棠还用削了一把竹刀,放在包裹里,另外支出十个铜板,随身携带。
研究了一下临摹的水濂山地图,找出从桥头村到那里的最短路径,一路上经过哪些地方,可以在哪补给,这些白海棠大致有数了。
第一次离开桥头村,心里有点激动,有点担忧,各种心绪复杂的交融在一起。
但她知道,为了玫瑰茄,水濂山她必须征服。
山上哪些植物有毒性,哪些植物可以食用,这些白海棠也都牢记在心。
她知道,只有尽可能充足的准备才能减少“万一”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有办法应付。
第54章 消失的客栈()
两天后,木炭冷却的差不多了,屋里的温度降低了不少,土窑上还有点余热,白海棠用水浇了一下土窑门。
用竹刀轻轻划开窑门,一条条黑色木炭光又亮,整齐的摆在土窑里,下面是炭灰。
白海棠将它们一一拿出来,放在置物架上,同时拿出已经磨碎的硫磺和硝石,并把木炭磨碎,按照一比二比三的比例混合搅匀,分别放在十几个土罐里,每个乒乓球大小的土罐添的满满的,不留空隙。
最后再用泥土和水将土罐口封住,晾干,最后放入准备远行的包裹里。
万事俱备,今天天色已晚,当晚,海棠就和腊梅告别了。同时也告诉了家人,自己要回娘家一趟。
陪了女儿整整一夜,说了不少田田还听不懂的悄悄话。
第二天黎明时分,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白海棠吃了点东西,背着包裹动身向村外走去。腊梅就在染坊边上一直看着她,祝福姐姐一切顺利,早去早回,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村口。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白海棠穿了一身没有经过染色的旧衣服,这样都在大众人群中,不会惹人注意。
本想女扮男装出门,可镜子里唇红齿白的自己即使挽起头发,也能看出来不是男人,更何况生了田田之后胸部的膨胀还没有完全恢复。
如果扮成男装,反倒弄巧成拙,此地无银了。
小径两边的清晨的露珠沾在鞋子边上,白海棠碎步匆匆,朝着水濂山的方向走去。走到小集市的时候,白海棠停了下来。
如果靠着双腿走,到水濂山边上,恐怕得走个三天才能赶到。
小集市上人来人往,四通八达,是到诸多村镇的必经之路,这时候,一对赶着牛车的老夫妻在集市上停了下来,买了些布料上车了。
老两口穿着朴素,看上去憨厚老实。
“大娘,大爷,敢问你们这是去哪啊?”白海棠走过去问道。
“我们去三河村看闺女去,闺女嫁到那开生娃了。”老两口高兴的说。
三河村,白海棠脑海中立刻闪过本县的地图,那里虽然离水濂山挺远,不过倒是去水濂山的方向。
“能载我一程么?我也往那个方向走。”白海棠请求到。
“没问题,上来吧,姑娘。”大娘倒是个痛快人,白海棠本来以为他们会想想,结果人家立刻就答应了,还把白海棠主动拉上了牛车。
“坐稳,走喽,驾!”老大爷轻轻拍打牛臀,老牛虽慢,可比人脚力快多了。
就这样白海棠一路和大娘在车上聊天,一路看着沿途的风景。
到了三河村,谢过老夫妻,白海棠在路口继续拦车,她打算用一路搭车的方式来到水濂山脚下。
一路都很顺利,有回娘家的,有串门看亲戚的,还有专门去相亲的,白海棠搭的车都是淳朴的村民们。
到了黄昏天快黑的时候,离水濂山也不远了。
白海棠下车往前走,地图上这里有一个客栈,可到了标示地点之后,却找不到客栈的影子了。
第55章 女人家走夜路不安全()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
白海棠拿出包袱中的地图,仔细看了一遍,没错,前面那座郁郁葱葱连着云朵的山就是水濂山了。
那这客栈水濂山东五里,这里就是东五里的地方,偶有稀稀疏疏的草房连着矮山,依山势搭建。
客栈还是无迹可寻。
脚下原本是客栈的地方,这里的荒草长的比其他的地方都要矮上一截。
眼看天黑了,正踌躇之计,正好一个樵夫从山上砍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