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倾情:王爷,别风流-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卡送出,很快又收到宁公子送来的新年礼物,是一幅写意墨梅花挂轴,墨意淋漓,枝干劲挺,花色虽为素净的白,但黑白之间却有说不出的风雅俊逸,神采风骨。

    凌小落不十分懂画,但也看出笔力遒劲,墨透纸背。

    落款题字为:“香如故,任众芳妒,宁某自况。”想来此画是宁公子手笔。

    清雅俊逸,让凌小落想起一袭冰蓝色长衣的宁公子立在风雪之间卓尔不群,凌小落暗笑,有人竟自恋如此。

    如此传递小礼物,使凌小落想起读书时,和同学在老师眼皮底下互相传递纸条的情形。

    只是现下,两人隔着的并不是那重重课桌,老师猜疑目光,而是隔了教坊和皇宫的朱墙宫禁,但却更有种说不出的惊喜和意趣。

    两人如两个小孩子一般,守着彼此的小心思,传递着彼此亲厚无间的情谊。

    如此两相传递,寂寞的日子便多了一些意趣,凌小落竟然喜欢动手做起以前从不喜欢做的手工。

第378章 宫中(一)() 
她有时会折一条小纸船,有时会剪一些窗花,有次甚至动手做了一个万花筒,都是她小时候在少年宫学做的小玩意。

    不知宁公子是否喜欢这些这些如哄小孩子的玩意,但凌小落既不会绣花,也不会绘画,天赋如此,没法做些更艺术的礼物送给他。

    过了年后,宁公子让景秀捎话给凌小落,说道宫中起了疫情,所有进出皇宫的人员都隔离起来,恐有一段时间不能送东西给她,而且与她相见还要过一段时间。

    凌小落知道他康健平安,也就不以为意。

    汴梁,大宋皇宫

    荆王从紫宸殿下朝后,便即前往福宁殿向皇帝宋仁宗请安。

    安静的福宁宫色泽仍以明黄为主色调,纱幔绣着雅致竹叶花纹,不华贵,但让人有一种安宁之感,流鑫鼎燃着龙涎香屑,整个宫殿安宁祥和。

    宋仁宗斜倚在龙榻上,正由太监伺候着,一勺勺喝着冬日滋补汤药。

    他的脸容依然清秀儒雅,眉目温润,并无一般帝王的威严之相,看着倒象一位文人雅士,虽年已四十二,但保养极好,发色仍是黑亮。

    精神尚好,看着气息比数月前荆王进宫时好了很多。

    只是他的眼眶处略有青淤,看着稍显疲态。

    荆王总是对这位以“仁”称颂于世的帝王怀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怜悯、敬重,兼而有之。

    宋仁宗看着荆王从小长大,而荆王看着宋仁宗渐渐老去。

    两人不是真正意义的父子,但关系、情感犹胜于父子。

    宋仁宗看得荆王进内,他让太监拿帕子印了印嘴唇,又用花茶水涮了口,才在龙榻上坐正了身子。

    荆王向他跪拜后,便垂手立于一旁。

    宋仁宗温润的眼神落在荆王低眉顺目的脸宠上。

    看着他如他一样温润的眉眼,谦恭的身姿,脸上露了温厚笑意。

    荆王自小进宫,虽由曹皇后抚养,但难得的是没有一丝一毫专横独断。

    让宋仁宗更为喜欢的是,荆王天性极为淳厚,喜好读书,谦卑有礼。从不不做嬉游玩乐的事情,而且能秉承祖宗遗训,穿的用的节俭朴素得像一个儒者。

    朝堂上下,对他交口称赞。

    包拯说他仁慈忠厚,有仁君之风。

    王宫教授吴充则说他好学自律,能将他所进呈的宗室六箴背诵如流,以用作约束自己。

    只是那些武官将军对他性子柔弱颇有微词,认为肃王赵翔飞更有担当。

    为免那些武将对他有所抗拒,所以宋仁宗便将他封为右羽林军大将军,自小让他习武,但他看这个养子,喜欢做学问多过习武。

    他熟读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文采斐然,出口成章,连一向以博学著称的吴太傅也认为他是当世奇才。

    曹皇后虽性子执拗,在后宫中事事专横,对自已这个皇帝也不留情面,但她教子有方,这个养子自小由她教导,竟然文才武略,温文有礼,自已纵使无后,大宋也有明君延续。

    宋仁宗对这个养子颇为放心和满意,放眼皇族子侄,能担当大宋明君非这个养子莫属。

    唯一让宋仁宗感到遗憾的是,他不是他的亲生儿子。

第379章 宫中(二)() 
他缓缓对荆王道:“朕数月来生病,难为你主持朝政。听皇后说,你勤于政事,日夜批阅奏折,处理事宜也较为得当,朝中文武百官也没有多少异议,甚好。”

    荆王连忙道:“谢皇上夸赞,这是儿臣份属应当,皇上现今龙体康健,儿臣这便将朝事交回皇上主政。”

    “不忙,太医说朕的病还需要仔细调养,不可过于劳神,朝政之事还是先由你监国,等过得中秋,朕再亲政。”

    “近日宫中起了疫情,可是处理好了?”

    “已经处理妥当,着命太医搜集良方,煎药煮水,用艾草除毒,患病的宫人妥善安排隔离,而且为免与民间相互传染,严禁宫中人等进出,若宫中之人要外出,必有专门的宫牌才可出入。”

    宋仁宗脸露笑意:“你做事朕放心,此疫情切不可大意,太祖当政时,此疫症从宫中蔓延,至民间和军中,死了太多人,真是一大祸事,不可不防。”

    “儿臣谨记,只是。。。。。。”荆王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

    “只是永宁公主不满此举,一天到晚吵吵嚷嚷要出宫,儿臣怕阻拦不及,永宁出宫会有凶险。”

    “这个永宁,真让贵妃惯坏了。”宋仁宗揉揉眉心,又道:“论辈份,你是永宁兄长,论权重,你有管束永宁的权力,你可得要多管教她,别让她太过骄横任性。”

    “是,儿臣定当多约束管教她。”

    宋仁宗又温言对荆王道:“近日听闻朝堂多有喜事,你坐下来,仔细说给朕听听?”宋仁宗喝了一口茶道。

    转头命人赐座。

    荆王坐下来,仍是一副恭敬的样子,肩背挺直,头微俯,态度谦卑。

    “是,托皇上圣恩,近来喜事连连,边塞军事捷报频传。”

    “其一喜是肃王赵翔飞亲自领兵镇守西北,西夏曾集结十万大军于边境与肃王对阵,此一仗敌众我寡,打得甚是艰苦。”

    “哦”听到此处,宋仁宗不由得坐直身体。

    “虽然打得甚是艰苦,但肃王善出奇兵,夜袭西夏大军,并于于数万敌军之中射杀敌将元括,震摄敌军,激起将士杀敌立功的士气,西夏就此退兵,并派遣使者与我大宋订立和约。”

    荆王又用他不疾不徐的语调说道,即便是当时如凶险万象,到了他的嘴中便变得云淡风轻。

    “战事不可忘,朕养兵百万,为的只是抵抗外侮,并不外侵。因一旦开战,生灵涂炭,劳民伤财,西夏若能遵守和约,能不开战就不要开战。”宋仁宗沉吟着道。

    “皇上圣恩;想必休战此举能让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虽边将无功,但也是我等子臣之幸;儿臣谨记皇上教诲。”

    “对了,闻说肃王在此战中也受了伤,伤势如何?”

    “肃王率玄甲精锐,孤身杀入敌阵,受了西夏军暗算,他的伤”荆王斟酌着用词“性命没有大碍,只是那伤可能要多加医治,要过得一些时日才好。”

    “没有伤到性命就好”宋仁宗宽慰地道:“若西北战事已定,朕想将他诏回京城。”

第380章 宫中(三)() 
宋仁宗又轻叹一口气:“他长年累月镇守边境,的确能做到保家卫国,却将自已的终身大事耽误了,朕对他有所亏欠,此次回来,便将永宁公主指给他,让他能成家立室,也是对他的娘亲有所交代吧。”

    “是,全凭皇上安排。。。。。”荆王低睑的脸容,看不到什么表情。

    “另外一些喜事是什么?”

    “狄青将军带兵奇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叛军,追击五十里,斩杀侬智高同党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僚吏属五十七人,只可惜让作乱的叛逆主脑侬智高逃脱,现正全力追辑中。”

    “好,好,狄青将军不愧为朕难得之将才,朝堂之上,名臣辈出,名将威武,文有包拯、武有狄青,实是大宋之幸,只是。。范爱卿去岁于徐州病疫,他文武双全,对朕一片赤胆忠心,唉可惜。”宋仁宗长唉一口气道。

    宋仁宗与范仲淹之间虽为君臣,但其情谊却是深厚,宋仁宗想起碍于朝中势力和刘太后的逼迫,新政落败,不得不将他贬谪外放,便心中怅然。

    “儿臣已经传皇上圣谕,将范大人追封为兵部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