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程谷余沉默了一会,他盯着自己空无一物的手看了好半天,然后道:“可现在我是信了——谷华你还记得吗?小时候妈带我们去城隍庙烧香,有一年那个年轻庙祝,就是那个脸上长痦子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要钱给我们摇了次签。你的好像是个中签,我的则是个二奶奶签。

    二奶奶签——那个庙祝就是这么说的!他的话我都还记着了:你这签是二奶奶的,‘机关算计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说的就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得这个二奶奶签的人要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小心一误就是一生……”

    “这天杀的二奶奶签居然应了呀!我就是误了我自己呀!”程谷余拍着自己的大腿嚎啕大哭起来。

    他还没真的全醉,还知道有一件事打死都不能说——解放后他早死的爸爸程根生的亲弟弟程水生找上了门。徐阿婆拿着扫帚把这个曾经和其他亲戚一起欺负孤儿寡母的叔叔赶出了门。可是其实那之后程谷华自己还见过这水生叔几面,还从他手里弄到了一个上夜校的名额。

    靠着在夜校学会的电工手艺他才能被招进的电厂。这事直到3年前他都一直感到有些亏心,名额只有一个,当年他怕徐阿婆做主给了二弟谷华,所以回家就没说自己悄悄去上了——徐阿婆总说二弟人老实,要自己这做大哥的多看顾一下,可是这夜校的名额他真不愿意‘看顾’,就想着大不了以后自己多照顾一下二弟,然后就把这名额给吞了。

    哪知道事情就是这么寸——上海这么多电厂,偏偏就把他在的那个厂搬去支援小三线了!

    “……我连上海人都做不成了!”程谷余泪如雨下,早知道会这样他绝对不会要那个天杀的名额,一定好好照着徐阿婆说的话不理水生叔。

    “二弟呀!”程谷余站起来踉跄着往旁边走了几步,一把抱住一脸傻笑的程谷华。

    “大哥对不起你,但现在也受了报应——以后我儿子迎军还得你可得看顾好了,大哥……”程谷余抱着弟弟又大哭起来,程谷华一直嘿嘿直笑。

    高四海听着程谷余的话心里直皱眉头,好在这大哥没再往下说,要不然他就尴尬了。怕等会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话。他赶紧起身下了天台,吴纪嘴里一边念叨一边也跟在他的后面下了天台,

    一上天台就灌了自己两斤白酒一斤生啤,吴纪现在看什么那都全是重影,根本就不能自己好好走路。高四海见状只好扶着他回了吴家住的一楼后客堂间。

    见高四海把喝得直说胡话的自家男人送回了家,朱芳忙叫上大儿子大女儿把爸爸扶去了里面睡,然后她非要拉着高四海坐下说话。

    “高四海,我家没茶,就有点红糖水,你别嫌弃呀!”朱芳一边说一边把脚边的纸箱把一旁踢。

    “哪里会,朱大姐,你太客气了”,高四海说着喝了一口,他心里想急着走,就一边和朱芳说话一边抬手看了几次表。

    朱芳还是有眼力劲的,就道:“四海,我就是想问你一下——我家吴纪把那事给程二说了没有?”

    “那事?吴哥上去就只顾着喝……”

    还没等他说完,朱芳就急了,叫道:“我就知道他肯定没说!这人……”她急得直抹泪。一边抹,她一边看着高四海,嘴张了几次,就是没开口。

    高四海暗暗吸了口气。把胃里上涌的酒气和心里很不耐烦的情绪一股脑的压下去,才笑着问:“朱大姐,有事要我带话就只管说。”

    朱芳立时脱口而出:“我家要用程家的客堂间!”

    迷雾镇,巡夜人小屋。

    陶小霜目瞪口呆的看着孙齐圣:“吴家中秋那天想要我们腾房子!”

    “对!”孙齐圣点点头。

第52章 小霜的秘密() 
求人腾房子的事早在民国时就出现并流行在上海的小市民阶层——每逢红白喜事,家里摆不开场面的人家就会向相熟交好的邻居借半天一天的房子来应急。几乎每家人都会有因为这事求人的时候。没办法,谁叫上海的住房实在是太困难呢!

    在解放前,沪上的房子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者,有花园洋楼、新式弄堂、公寓等等;中品者就是市区最多见的石库门里弄;下品者则是那种极其简陋胡搭乱建的棚户区。那时候,有钱人的家里有小花园、弹子房、停车库,有的还有游泳池,连佣人们都有单独的小卫生间可用;而穷人就只能睡在石库门和公寓的楼梯间里,马桶就放在床头和饭桌下;至于那些温饱都成问题的人则是棚户区的住民——这时的‘住房’是穷难富奢。

    而自从1955年上海大部分的房屋都被公有化后。曾拥有宽裕房屋的老克拉和中产家庭只允许保留60平米以内的房屋,其他的由市公房管理局收回作为市属公房。住房难,住得太逼塌就成了上海人的普遍难题:1962年后,上海市区的人口达到600万以上,人均居住面积据统计是3。2平米。很多家庭你一进屋看到的全是床,床头还搁着马桶;吃饭的桌子都是板桌,随吃随用,不用时就拆了放床底。有些内空高一点的石库门房子全隔出了二层阁和三层阁——就是把二楼和三楼一分为二,加上楼板隔成两层;这样就能多住一户人,只不过住户们会有患拘楼病的风险,站直了容易顶着天花板所以只能躬着过呗!

    而程家所在的同寿里的4弄2号,一共住了6家人。住二楼后厢的王姿和李建国一家就两人,人口最少,所以一人大约有5平方米的‘空间’——后厢大约10平米,而最困难的王家(李照弟家)则一家八口人挤在只有20平米不到的亭子间里。

    至于程家之所以能一户人家独享二楼一整个的客堂间(42平米),而不像同寿里的大部分邻居一样住一半大小的前、后客堂间或者前、后厢则全亏了徐阿婆曾经的主家査家。

    1955年后,沪上绝大多数的无私房的家庭都成了公房管理局的‘租户’,但住哪住多大还是照原样来。只是换了房东;4弄2号在此之前就是査家的房子,査太太一直都以很便宜的价格租给程家,要不然以程家的收入可住不起一个完整的客堂间。而55年后由房管局开始‘租赁’公房后,上海的房租骤降至原来的五分之一,但一切有关住房的问题都要由房管局和单位房管科说了算——打这以后想住得大一点好一点就只能等这一局一科的‘分配’,所以邻居里羡慕程家的人真不少。

    再说回吴纪家。住后客堂间的吴纪家‘住房’问题比最困难的王家好一些,他家两个大人五个孩子,7口人大约有25平米的面积,刚好过3。2平米的‘均线’,不算是困难户。但吴纪和朱芳都是郊县人(上海这时有十区十县,十县里的农村地区和县城都被市区人叫做郊县),所以吴家总有不少乡下亲戚上门来作客;来个两三个人的时候还好说,白天坐天井里聊天,晚上在家里打打地铺挤挤就成了;要是人来多了,哪怕不过夜,坐都坐不下。这时候,吴家就只能求着邻居们腾房子给他家用用。程家房子大,程谷华又和吴纪关系好,所以几乎每年都要腾房子给吴纪家用。

    可是,这一次吴纪家居然中秋当天要程家腾房子,这不是不让程家人过节嘛!所以陶小霜乍听之后真是目瞪口呆,嘴张得能塞个鸡蛋。

    “不可能吧!大圣,你是不是听错了——吴纪叔和朱阿姨怎么会提这么过分的要求……”

    要知道今年的这个中秋节对程家来说意义非凡。程谷余夫妻所在的安徽电厂每年给职工的探亲假是7天,上海和安徽没有直达的火车即使在火车不耽误的情况下要往返两地一次也得花上三天的时间,所以往年大舅一家只会在过年的时候才使用探亲假回上海,今年因为程迎军的事,他们把探亲假提前到了中秋节前用,也就是说明年的春节大舅一家三口都回不来上海了,所以5天后的中秋节就是他们今年能在上海过的唯一一个节日。

    徐阿婆早早就和程谷华夫妻以及陶小霜商量好了,这几天要仔细准备,像过年似的过一个中秋。这事总和二舅早上一起出门上班的吴纪肯定知道的呀!

    孙齐圣道:“吴家也没办法,他家出人命啦。”

    陶小霜问:“人命——他家有老人过世,要办白事?”

    孙齐圣说:“不是白事,出人命的是吴家大儿子吴伟华的对象。”

    陶小霜想了一秒,惊道:“那对象是不是有了!嗯,就是有了……那个,是吗?”

    孙齐圣直接道:“对,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