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意思?”被丈夫质疑交际能力的高三梅有些不高兴。

    “我觉得既然这丫头不吃软的,我们就来点硬的——干脆把她弄去上山下乡。云南,新疆,东北,总之越偏远越好,城里小囡哪里吃得苦,待个一年半载后准得哭着喊着要回上海来,到时候还不是我们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呀。”

    高三梅听得直摇头,“这是多此一举!林家是什么人家,他家一个保卫员都是18级的干部编制,陶小霜说说假话就能认下林家做亲戚,她怎么会不愿意;只不过现在她和我的关系不好,我不好开口说这事罢了。”关系不好就意味着陶小霜不会向着周家向着高三梅,那她和周胡斌可就白忙一场了。

    把当时的事来回想了很多遍后,周胡斌觉得陶小霜十之八/九没有认出自己来——两人已经差不多有两年没有见过面了,但为防万一,他还是想把陶小霜弄出上海一阵子,所以就不停的劝说起高三梅来。

    可高三梅从来就很有主张,她听完摇头道:“只要肯下功夫,就是块石头也能捂热了。而且你的办法太花时间了,万一林家派出的人自己发现了陶小霜,可就没有我们的事了。”

    “所以说,我们得把她弄出上海去,那林家要找到她就只能靠我们了。”

    高三梅想了想,还是摇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谷霞说陶小霜已经定档了,要把她拉下上工档发配出上海,动静太大了,只要我们做了,那以后她总是会知道的。”

    这话让做贼心虚的周胡斌出了一背的冷汗——有一瞬间他甚至想到也许陶小霜一回市区就已经上门来告诉了妻子白鹰的事。这样想着,他不由仔细的看了看高三梅的脸。看完心里松了口气——她不知道。

    高三梅被他看得一愣,觉得自己是不是太生硬了,就转了话题,“胡斌,有件事我差点忘了——你买的那辆新永久我准备给白露用,她在杨浦上班,那么远;至于我——馆里有个同事有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愿意便宜卖给我,我就用那个,你说好不好?”

    “哦……好。”周胡斌胡乱的点点头。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就关灯睡下了。

    高三梅很快就睡着了,周胡斌则完全没有睡意,他想到过年时要在高家和陶小霜面对面,心里就又急又怕。

    自打洪春生下了白鹰,周胡斌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1960年时,周胡斌被邮政局派到松江县出了大半年的差,那时他正当壮年,大半年沾不了荤,实在受不了,就放纵自己找了一回乐子,说是找其实还是洪春那个嫁给傻子的童养媳自己送上门来的。

    谁知道那洪春一次就怀了孕,还生了个儿子。周胡斌当时是很高兴的——周家终于有后了!他想了好久给儿子取名叫白鹰,接着又设法让洪春进了县图书馆。从此他瞒着家里常去松江看儿子。

    原本以为绝后了,居然有了儿子传承香火,周胡斌曾经一想到白鹰就能笑出声来,但几年时间过下来,有了儿子的惊喜悄然褪色了,如今一想到妻子和三个女儿可能会发现白鹰,周胡斌就感觉提心吊胆,而且越来越甚。于是,这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的想了半晚,决定瞒着妻子在过年前把陶小霜弄出上海去。

    ……

    另一边,和宁鸥分开后,陶小霜4人回了同寿里。他们的满载而归几乎惊动了整个里弄。

    邻居们都说要趁着松江县的集市还没被上面关闭,赶去那里买年货。正说得热闹,徐阿婆闻声出来帮着陶小霜把麻袋提回了程家。

    “外婆,你不知道——我在那集市上还遇到一个熟人。”

    “是谁呀?”

    “是高三梅的丈夫周胡斌。不过我只是远远的看见了他一眼,没上去和他说话。”其实看见周胡斌的人是孙齐圣。他最近已经在对高三梅摸底,所以一眼就认出了周胡斌,然后他在回程的途中告诉了陶小霜。

    “周胡斌怎么会在松江的?我记得谷霞说过他这一年都是在宝山县那边上班的。”徐阿婆有些不解。

    “我也觉得奇怪。”所以孙齐圣已经准备有空就去松江县摸一次底。

87|10。16|() 
次日,上午8点半,陶小霜卡着时间打开了2班教室的门。

    几天前,67届的第二批外农在学校和毕工组的组织下出发了。这一批外农一动,2班的外农也走得差不多了。现在班上统共只剩下了20来个学生,加上定档也结束了,班主任贾鸿干脆就放羊吃草,不再硬性要求考勤和到校时间了。

    按着贾鸿的要求,现在班上由陶小霜和张可茜、庄沙三人轮流做值日生,负责每一天的开门关门以及组织同学每三日做一次扫除。

    陶小霜打开灯,在教室里走了一圈,顺了一下前排放歪了的桌椅,就掩门回了毕工组。办公室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值班老师,另一个是张可茜。

    “小霜师傅,这椰子糖好好吃啦!”张可茜说话时,嘴里包着糖块,眯着眼,一副很享受的表情。

    “恩,这糖确实好吃,我也喜欢,所以买了不少。”陶小霜拎了拎办公室的公用水瓶,发现两个都是空的,就准备去打水。张可茜见状忙跟着一起去了。昨天留在毕工组帮忙的只有她一个人,听了不少小道消息找不到人说,她感觉嘴里都要长虱子了。

    “我们班的彭潇不是去参军了吗?听说因为他是个平足——平足不能急行军的,你知道的吧,所以就被退回来了。”

    “彭潇被退回来了?”陶小霜吃了一惊。要知道在1968年,能去参军是最光荣的事,而且极有前途。当了兵,吃住就不要钱了,从此净挣工资不说,退伍后还能包分配,像如今9中实质上的校长王援朝就是退伍老兵的出身。所以彭潇能去当兵可是让不少男生羡慕的事,他自己也在班上吹过好多次的牛皮。

    “对呀。昨天他爸他妈来了学校,闹着要分去二纺机。”

    “可是,我们班二纺机的名额不是已经给了王潇吗?”

    “就是呀。所以他们闹了一下午,最后还是灰溜溜的走了。”

    在第二批外农出发的当天下午,毕工组召集67届所有上工档学生开了一场大会。会上,公布了和学校对口的几个接收单位。有棉纺八厂,春纶针织厂和简称二纺机的第二纺织机械厂。

    棉纺八厂和春纶针织厂都是区属纺织厂,说句不好听的,这两个厂都是规模小福利差的典型,只有二纺机是市级厂,职工总人数更在3千以上。于是当贾鸿宣布分去二纺机的名额只有10个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开始了。

    67届有9个班,每班有6个上工,这就是54个学生,而会后毕工组收回的申请表里有50份是要求分去二纺机的;剩余4份,一份属于要去参军的彭潇,另外三份则是陶小霜自己和孙齐圣以及庄沙的。

    庄沙没交申请表,他已经有了去向。他的爸妈都是中铅二厂的工人,在他确定上工档后,庄妈妈就赶紧在厂里申请了病退,好让他这个独生子能顶替她入厂。

    而陶小霜和孙齐圣则在申请表上写了‘棉纺八厂’。当然这只是随便写写,其实两人早已经商量好要自谋出路了,至少要找个不上夜班的工作。

    在1968年,分去厂里做个一般工人就得三班倒,一个月至少上10天的夜班;要想不上夜班,那至少得分到厂部办公室做干事才行。而残酷的现实却是人多粥少:如今无论规模大小,这时只要是个厂就不愁招人的事,毕竟只要是份工作那就是能留城的铁饭碗呀。

    什么人端什么碗——这年头只有专科生和大学生才一毕业就包分配。这也是为什么恢复高考后有很多人不考高中反而去考中专的原因,因为包分配呀!而事实上在整个80年代,中专的录取分数可是一直比高中的录取分数高出一大截的。

    连高椹,高四海和程谷霞也只是想着要把他弄去军工大厂罢了。进了厂还是从普通青工做起。陶小霜和孙齐圣也就是两个初中毕业生,居然就敢肖想此时‘精英’的待遇,别说其他人,就是两家的大人知道了也得骂两人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

    所以,这个打算两人谁也没说,只是彼此商量着进行。

    怎么进行?情势如此,只能是走后门了。

    在此之前,陶小霜从来没有走过后门,老实说突然要她这样做,她是真觉得有些别扭的——这时候的工作都是‘一次定终身’,进了一个单位那就是一生的事,想到走后门进单位的事会被说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