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野山枣-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猎奇、致郁系插画家蔡啖自从玩上了一款名叫《神秘之旅》的新世代网游后麻烦不断,当他发现这款游戏不单单是一款简单的游戏时已经太晚了,川上富江、灭世海龙以及一大票人外娘已经跟他一起陆续进入了现实世界。。。妈妈再也不担心我的san值过高,没有创作猎奇插画的灵感了,液~交流群:40640719~
 ://149402

开篇() 
山区所多的自然是山。

    岳家沟村后的这座山名叫崮山。看上去,它比附近的那些山,似乎也没啥特别之处。但在方圆这一带,就数它最为著名。

    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应了那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当年神农氏曾在此山遍采草药,山顶上至今尚有一块大石,名为“鞭药石”,据说那就是因当年神农氏在上面晒药而得名的。

    原因之二:据传,此山顶上昔日曾有七级宝塔一座,晴天朗日东可眺海。而且此山当年还曾是寺、庙、庵皆备,僧、道、尼俱全。因而鲁地有句谚语,叫作“泰山神多,崮山庙全”。

    不难想象,当年那时候,就这么巴掌大的一座山,那众多的孤男寡女偏偏都往这一个地方来扎堆凑热闹,这可是有点抡着菜刀上街——没事找事的节奏了。久而久之,不出事才叫见鬼呢!

    至于原因,说来也简单;别看他们表面上都是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六根清净之人,但他们的六根到底清净不清净,谁能说得准?

    毕竟讲到根上,他们也都是血肉之躯,心如止水的境界,那根本就不是寻常之辈所能企及的!孤灯黄卷下,晨钟暮鼓中,肉胎凡人的寂寞空虚之感自然也就难免在心头滋生、蔓延。天长日久、一来二去的,有的和尚道士跟尼姑之间,备不住便会出现凡心乱动之举,一个把持不住,清规戒律便被抛至九霄云外,颇伤大雅之事也就不幸发生了、、、、、、

    这也让后来的乡间多了两句辱骂出家人的俏皮话:

    尼姑庵里不养孩,

    和尚道士哪里来。

    从志书的记载来看,昔日此山确是一香火旺地,只可惜在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此山的庙宇神舍悉数崩塌无存,自此香火渐渐息绝,风光不再。

    说起这山有些名气,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那就是当年在这山上,不光寺、庙、庵皆备,在山的南面坡的半山腰处,竟还有一座连泰山上都没有的“月老亭”,这在释、道山林堪称一绝。

    据志载,此月老亭是六角飞檐,雕梁画栋,青瓦红柱。正面额书“月下爱圣”。柱有楹联曰:

    慈笔正点鸳鸯谱;

    情线系定连理枝。

    同样令人叹息的是,这座月老亭也毁在了清康熙七年的那场大地震,如今已是踪迹难觅。唯有那有关它的美丽爱情故事,还在山下乡民中口口相传着。

    传说固然是美丽的,但传说毕竟就是个传说。时序到了现代,那些美丽的传说,越来越显得只配用来讲了哄孩子玩!因为在这传说爱圣驻足过的山坡上,不仅谁人也没碰上过月老显灵,甚至此间还发生过一桩可悲可叹的自缢命案!

    悲剧发生于一九七四年的初秋。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在这崮山北去三里有一村,村里有一户彭姓人家,家中共育有三女一子——小女儿叫穗,儿子叫根。别看山里人日子过得穷,可深山育俊鸟,柴屋出佳丽,三个女儿那是一个比一个出落得漂亮,水灵灵的惹人喜爱。

    但遗憾的是,情况到了儿子这里居然就急转直下,似乎是品种变异了一般,儿子不光相貌丑得可以,还容易连话都说不利索;像素常平日里不急不躁的,他的嘴巴倒也还勉强凑合着能用,可要是一遇到点急事就不行了,肯定就会结结巴巴掉链子。

    话说他小的时候,有一次给队里放牛,不知咋的,他竟让一头小牛犊掉到了一口大井里。当时,他一见事情不好,拔腿就跑去喊父亲。一当找到父亲,气喘吁吁、心急火燎的他,一时之间就结巴得说不成话,只会憋胀得脸儿紫红,满头冒急汗,嘴里反复地说着两个字“小牛、、、、、、小牛、、、、、、”——这让他的父亲云里雾里的,一下子也摸不清头脑,急得连连拍打腚、、、、、、

    最后,父亲突然想起了解决结巴的办法,就对他道:

    “根啊,你唱吧!”

    嗨嗨,他爹支的这一招还真是立竿见影!他像唱歌似地把腔一扯开,心里想要说的话竟然就顺利地表达了出来:

    “小——牛——掉——井——里——啦!”

    就因为他有这些缺陷,加之家里的日子过得也不如人,所以当村里的许多同龄人陆续订了亲,甚至结婚生子了,可他的婚事还不知在哪块云彩影里飘荡着。

    为此,他的父母心里自然是也为他心急,但还并不着慌害怕;他父母觉得,尽管前面的两个女儿已经出嫁了,可小女儿穗还没有。只要有小女儿在手,就不怕儿子娶不上个媳妇——即使不得不采取用女儿去换亲或是转亲的办法,那也不至于就让儿子落下个打光棍的结果。

    至于这样的做法,对女儿来说是否有失公平,是不是太委屈自己的女儿,父母就没有那么太计较了。毕竟在这种事情上,父母更关注的是儿子的问题!

    不必讳言,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可谓由来已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更是根深蒂固。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草灰不打墙,闺女不养娘;养儿防老,儿子才是一个家庭的根本——是传宗接代的根!因而,在涉及儿女的重大问题上,父母往往也都是为儿子考虑的多一些。

    尤其在婚姻方面,有些家庭,由于贫穷等方面的原因,儿子到了老大不小的年龄还说不上媳妇,到最后,做父母的宁愿通过换亲或是转亲的方式,也要让自己的儿子娶上个媳妇。

    尽管他们也明明知道这要委屈女儿,可即使如此,他们也要成全儿子的婚姻——不能让儿子打了光棍,让家庭后继无人!

    说到此,关于“换亲”和“转亲”这两个概念,略做说明似乎是必要的。

    换亲和转亲,这是乡间包办婚姻的两种存在形式。所谓换亲,就是在两个家庭之间,相互娶对方人家的一个女儿为妻。而转亲这种方式,则至少需要三个家庭来形成。具体操作规程是:abc三家,a家的女儿嫁给b家,b家的女儿嫁给c家,c家的女儿嫁给a家——这样一来,一桩完整的连环式的婚姻就算形成了,俗称转亲。

    对父母心里的“小九九”,作为女儿,穗自然心知肚明,毕竟这种事情在乡间已是司空见惯,实在说不上稀罕。但她对此一直是不动声色。直到父母决定换亲,打算让她去跟上崮山东边崔家峪的一个瘸巴男人时,她这才有所反应——突然地失踪了。

    刚失踪的头几天,穗的父母还以为女儿只是因为换亲的事负气出走。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事出不久,穗的父母也就知道了:敢情穗不是独自一个人负气出走那么简单,竟是跟本村一个与之暗暗恋爱已久的庞姓青年私奔了!

    最让父母感到可气的是,那庞姓青年不光家里兄弟多,家景也是破鞋捣蒜一般,穷得够呛;更为重要的,是那个青年的家庭成分还不行——出身是地主!

    在那个“血统论”盛行的年代,这可是要命的事情!穗要是跟这样家庭出身的人家结亲,漫不说她自己将来生下的孩子必然会受影响,就是她娘家彭姓门里的这些亲支近股人等,要是哪个想“追求进步”,在诸如当兵、入党、提干之类的问题上,势必也容易受此牵累,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还了得!一当得知了穗逃婚的真相,不仅穗的父母暴跳如雷,就连彭姓本家族的近亲族人也是群情激愤。于是,一群人闯进庞姓青年人的家门,不光兴师问罪,立逼交人,还砸烂了人家包括锅碗瓢盆在内的几乎所有家具,甚至连庞姓青年的父母及兄弟姊妹也挨揍见伤,几乎无一幸免、、、、、、

    几经折腾之下,庞姓青年的父母实在支持不住,最后只得交人了事。

    就这样,穗和心爱的人儿被强逼拆散,她最终还是得去嫁给崔家峪的那个瘸腿的男人。但父母能够棒打鸳鸯两分离,却打不断穗和心上人藕断丝连的感情,更没有打断他们生死相依的决心!

    话说七四年初秋的一天,对别人来说,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