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很喜欢,和娘娘说您是他的老师,这次也捎来了礼物,这些礼物都是娘娘和太子亲手选的,恭人可不要辜负了娘娘和太子的一番心意呀!”
“这,柳心感谢娘娘太子隆恩!”柳心就要起来跪下磕头谢恩。
“娘娘让一路不可张扬,素锦这才轻车简从,没有沿路打扰,直奔莱阳,只是在县衙稍作耽搁。恭人要是多礼,素锦当不起,娘娘有话明天千秋节邀请恭人京城一聚,到时恭人再当面和娘娘、太子谢恩吧!”素锦笑着给柳心扶住,从袖袋中又拿出一个金花帖子。
柳心接过帖子一看,竟是来年九月二十八皇后千秋节的请柬,这还有一年多,也太早了吧!
“恭人,娘娘知道恭人事情繁多,才提前邀请恭人,早作安排,也不用什么金玉贺礼,皇宫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只盼着与恭人一叙。”素锦想来是明白柳心的意思赶紧解释道。
“恭人让公子小姐也出来吧,娘娘和太子还有赏赐!”
柳心让秦大娘赶紧把心纯明珠还有学堂的明远、木川、木周找回来。
待众人见礼后,小太监也进来了,从素锦姑姑手中接过礼单,开始唱单;
“皇后娘娘赏玉如意两柄,白羽莲花镯一对、三色彤手镯一对、白玉环耳坠两套、镂空雕花水晶钗两支、翡翠玉簪两支、珠玉璎珞两个、碧玉璎珞一个、镶金玉佩一对,云南宫纱两匹、江南宫纱两匹、宫缎素雪绢两匹、织锦皮毛斗篷一件、妆缎狐肷褶子大氅一件、孔雀绣花手帕两条、金锞子两匣、银锞子两匣。
太子殿下赏白兰花香扇两把、书香小扇两把、翡翠玉笛两个、翡翠玉萧两个、宣笔两支、湖笔两支、徽墨两块、歙砚两块、洮砚两块、端砚两块。”
众人赶紧磕头谢恩,柳心这次也跟着磕头了,素锦笑了笑也没阻止。
素锦在这儿休息了几日,柳心和秦玉陪着聊天。素锦本也是农家女儿,只是进宫年头多了,宫外的生活有些陌生,经过了开始的矜持后,也和柳心说了些家常。
柳心和秦玉动手做了些农家菜,看到柳心和秦玉毫无官夫人的架子,自己也有些羡慕,也动手摘摘菜,一起乐呵呵地吃着家常饭。柳心和秦玉还陪着素锦去看看马铃薯、番薯和玉米,回来还用马铃薯做了土豆丝、土豆泥、还有烀土豆等各种土豆菜式,给素锦尝尝。素锦不是一个古板的人,也挑些不忌讳的事给柳心说,原来皇后娘娘不是什么高官大员家的女儿,只是个小官吏的女儿,甚至小时候也做过家务。后宫很太平,没有多少争宠的戏码,崇祯皇帝很节俭,太子朱慈烺是五岁的小正太,后世传说中的独臂神尼朱媺娖才是个三岁的小奶娃。
和素锦一起来的几个小太监和宫女,这几天心纯和明珠陪着,在秦家岗逛了个遍儿,明远木川木周从学堂回去,也和几个小太监说说话。他们在皇宫里都是低等的太监宫女,整日战战兢兢唯恐做错了事受罚,这还是第一次离开皇宫办差,心里都是雀跃的很。何况皇宫里前段时间流传柳恭人的段子,今天看到了真人,回去也有的炫耀,更是在这儿不愿意走了,而且年龄也不大,和心纯明珠几人竟有了几分友谊。
临走前,柳心做了一大堆熟食,点心,还拿了果酒和罐头,酱菜、肉干给他们路上吃,心纯和明珠给几个小宫女拿了自己的珠花,簪子和小装饰包,明远也拿出了平时玩的弹弓、木川木周珍藏的贝壳海螺等海物送给了几个小太监,柳心还把饰品店最新的样品,什么布娃娃、中国结、小装饰包、儿童木马,装了一大车,给娘娘和太子做回礼。
送做了素锦,柳心在不经意间对崇祯上次的圣旨也不再耿耿于怀了。
柳心还不知道,皇后娘娘的这次赏赐在有心人眼里就是一个信号,皇上对柳恭人还是很看重的。
前段柳恭人为皇家厌弃的传言渐渐变了风向,说东林党污蔑柳恭人,皇上被蒙蔽了,现在真相大白,皇上要还柳恭人一个公道。
第58章 番薯收获了()
地里的番薯终于到收获的时候了。
这是柳心到大明朝后最想找到的高产作物,可阴差阳错先种上了玉米和马铃薯,后来徐光启给捎来了种子,一场大战又给耽误了,好在徐光启在京城种出来了,要不柳心都觉得自己是历史罪人了。
现在番薯终于要收获了,柳心和一大家子都来到田里,秦家岗的村民也来了不少,玉米和马铃薯已经大量种植了,听说番薯的产量更好,人人都想看看到底产量怎么样。
田间一大群人,张云白和秦槐接到消息也赶来了。
徐光启捎来的一袋子番薯,育苗后前后取了三四次苗,共种了二亩地,现在已经全部成熟了。
柳心和秦成下地,抓起番薯秧,一排红色的大个儿果实就出土了。
“哇,这么大,这么多!”人群一阵惊呼。
柳心招呼秦坤元和秦富,找几个干活的好把式收番薯,再另找人拿来秤就地称,一个时辰番薯就收完过秤了,二亩地七千二百斤,亩产三千六百斤,按现代计量就是亩产四千多斤了,有些出乎柳心预料,这和现代的产量也差的不多了,以后再整地施肥上下下功夫,还能增加点产量。
这产量把周围人群都弄蒙了,三千六百斤,天哪,是小麦二十倍,这是真的吗?
秦家岗的人们已经经过了玉米高产和马铃薯高产的冲击,可面对三千六百斤的高产还是觉得不可置信,秦家岗是富裕了,可大明朝还有多少老百姓饿死。
这要有了番薯,
那还能添不饱肚子吗,还能吃不上饭吗?
看着周围人张大嘴巴震惊的样子,柳心不禁想起玉米大丰收时,人们欣喜若狂的模样,特别是秦三爷口中喊着“这是金米呀,老百姓有救了!”跪地上香磕头的情景。现在秦三爷要知道番薯这产量又是得怎么激动哪,自己心里顿时涌现出自豪感,我种出了番薯,对大明朝的百姓也有交代了,柳心也不禁喜极而泣。
张云白和秦槐手里拿着番薯反复摩挲着,心里激动得说不出话,地头的人群也都围在这堆番薯前,久久不愿离去。有小孩子已经回去给家里传信了,柳心想到的秦三爷此时更是激动地手舞足蹈,可惜说话不利索了,比比划划,半天家里人才弄明白他想看看番薯是什么样,秦坤元只得拿几个番薯回去,秦三爷手哆嗦地一手拿起一个,呜呜地哭起来。
算算时间,今年还能种一茬秋薯,柳心在地头就把事儿给落实了。让张云白拿走二百斤在县衙种,然后推广出去。给府城王天书、戚家军和秦刚各送去二百斤试种推广,剩下的秋天都种在秦家岗,把秦成打发出去,去几处指导育苗种植。
忙完了这些,柳心给徐光启的书信也上路了。
京城的徐家,徐光启的几个孙子也在收获这一季的番薯,徐光启从春天气病了一场,虽然慢慢地好了,但总是没多少力气,这农活干不动了,想想自己已经七十岁了,日子不多了,看着这几个孙子不禁陷入沉思。。。。。。
儿子有个秀才身份,但无心仕途,几个孙子小的还看不出来,大的几个都对科举不感兴趣,只是干点农活还行,也许以后在农学上能有些造诣,现在只有外甥陈于阶,虽然未曾获得科举上的功名,但因自幼跟随自己学习西学,在天文和军事上颇有建树,于崇祯二年进入历局参与历法编修,可自己那些著术,数学的、科技的、包括科举的种种心得恐怕要后继无人了。只有个最好的人选,那就是柳心,可她一个寡妇,一大家子怎么走得开,只能指望明远那小家伙了,他虽然年龄小,可和他母亲耳濡目染,见识不俗,又很用功,培养起来也容易。
拿着柳心番薯报喜的书信,徐光启下定了决心。
早朝上,许久没上朝的次辅徐阁老来了,脚步有些踉跄。周延儒上前扶了一把,他对这老友有些愧疚。
徐光启笑了笑,面色很平静,在山呼“万岁”后。崇祯也看到了他,温煦地询问:“徐次辅,身体可是大好了?”
“老臣年迈体弱,恐怕为皇上效力的时间不多了,现在就能出这点
力了。”说完递上本折子。
崇祯接过折子打开,半盏茶的功夫手一抖,“啪”地一声落在御案。
“徐次辅,番薯真的被你种植出亩产三千多斤!”崇祯带着颤音问询徐光启。
“皇上,番薯是登州柳恭人种植出的,老臣虽在京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