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皇后和晚春同时张大了嘴巴。
第277章 横生枝节()
在柳心被押大理寺期间,陕西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陕西这几年的大旱,秦牧这边就靠柳心在山东附近运送粮食得以维继,但也是堪堪能饿不死人而已。
可是自柳心出了事情,沿路的一些府衙就开始趁火打劫,不像以前那样给予方便,甚至中途还有扣留或鼓动难民把粮食抢走的。
一时间粮食迟迟不到,秦牧的日子难过了,延安府就更不容易了,府城聚集了大量的流民,城里没粮的消息没有持续几天,就在流民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原本延安府的民众,倒没有对秦牧有多少怨恨,而是把火发到了后来投奔的流民身上,觉得要是没有后来这些人,粮食还可以维系一段,也许就撑到了从山东接济过来的粮食,由此暴乱就开始了,不时的有一些人互殴。
秦牧一方面在积极的筹谋粮食,另一方面了加强了对治下的管理,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谁也不能让一群饿肚子的人消停下来。
在延安府形势愈发紧张之时,恰巧克鲁派人赶来了,带来了几车粮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大旱不结束,粮食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能不能活下来是至关重要的。
蒙古漠南的旱情已经结束,草原上经过这些年番薯和玉米的推广,粮食已经能够自给自足,那边只是缺乏人口,其实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填饱肚子不成问题。
蒙古的情况让秦牧大为动心,因为延安府即使在目前危机重重之时,每天还有大量的流民涌入,如果真能有让人活命的去处,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
秦牧和几个心腹商量后,让人散布出消息,草原有粮食能活命,有愿意去的,可以先出关,等旱情结束还可以回来。
对于在绝望中的人们来说,这消息可谓久旱逢甘露,有一大半流民踏上了出关之路,延安府大大减轻了负担。
就在秦牧刚刚松口气之际,锦衣卫出现了,以勾结蒙古的罪名将秦牧羁押进京,此时秦牧才弄明白原来柳心出事了。
养心殿里崇祯这边正琢磨给柳心结案,蒙古大妃的事虽然柳心认了,可崇祯不想认,他被这事膈应着,但柳心该惩戒还是得惩戒的,崇祯思虑良久,最终写下了“言语无状、恣意妄行、罚俸一年”的旨意。
可惜圣旨的字迹还没干,锦衣卫押解秦牧入京的急报快马送来了。
崇祯看看新写的圣旨,又让王承恩给收起来了,在柳心案子上的御笔朱批暂时搁置,要和秦牧的事情一并考虑了。
崇祯十五年春,在大理寺关押五个月之久的柳心终于接到了圣旨:“不遵礼仪,言语无状,免去三品淑人称号,降为五品宜人,着闭门思过。”而同时秦牧被免去知府一职,也同样着其闭门思过。
降了级的柳心终于重见天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里,秦牧也随着一同返回,这场灾难暂时告一段落!
第278章 克鲁求亲()
经过了几个月的煎熬,不管是降级还是怎么样,柳心的事情总算有了一个结果,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本想着事情也就这样了,可谁知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柳心和秦牧回去,还没有把心绪平静下来,就传来消息:陕西的延安府有人勾结河南的张献忠,在陕西举起义旗,领头的人就是延安府本来的驿卒王小虎。
历史的进程如此相似,原本的李自成换上了今天的王小虎。
陕西陷入战乱之中,一部分流民出了关,一部分参加了王小虎的农民军。
这支农民军,不到半个月就占了两个府
陕西又起贼寇,连陷两府的折子飞报京城,而且王小虎喊着口号就是:朝廷诬陷忠良,为秦牧伸冤。
不论王小虎是真的为秦牧,还是借一个名头,都是给秦牧架在火上烤了。
朝堂上对秦牧的谩骂声一片,觉得秦牧对朝廷心生不满,以流寇相迫。
不久宫里传旨,重新把秦牧关押大理寺!
在朝臣的争争吵吵之中,王小虎带着农民军已经向山西进发,势不可挡,贼势已超过张献忠,成为流寇中最强大的一伙,山西形势堪危。
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进言不易再起事端,而且现在边关吃紧,平叛流寇的兵力不足,主张以安抚为主。
崇祯十五年端午节前后,崇祯下圣旨,任命秦牧为招安使一职,让他前往山陕一带去招安王小虎。而已经降为五品宜人的柳心却被崇祯作为了人质,着其在京城不得外出。
秦牧赶到陕西,让人给王小虎捎了信儿。
王小虎这个驿卒本是个磊落的汉子。秦某被抓后,延安府整个就断粮了。
老百姓大部分往关外流动,府衙里的人还是坚持着想等秦牧回来,其中就包括这个不起眼的王小虎。
众人忍饥挨饿左等右等,却等来了秦牧被革职押入大理寺要问罪的消息!
一干官吏衙役都为秦牧鸣不平,气愤不已。
这时,张献忠的农民军要进攻陕西,派人来打探消息,探子恰是王小虎的一位义兄。
王小虎一腔热血地想着要给秦牧讨还个公道,和这位义兄就大发了牢骚,义兄借机鼓动他,朝廷不可信,要给朝廷施加点压力,才能迫使朝廷给秦牧换回来。
在这个义兄的一番劝说下,王小虎就上了张献忠的贼船。结果,出乎了众人的预料,延安府竟然有不少民众追随王小虎,加入了农民军,而且视王小虎为首领,打出了义军的旗号,为秦牧喊冤。他们也没想到竟把秦牧给害了。
辗转了几个月后,秦牧再次返回陕西,却是以朝廷招安使的名义来的。
虽然几个月间两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免有些尴尬,但王小虎一直视秦牧为上官,接到信后倒是没含糊,直接来见秦牧,言道自己就是为了给秦牧出口气,回去就把人解散,大家重回延安府,只要朝廷能拨给粮食,大家还安生着各过各的日子。
王小虎倒是干脆,可是人心易变,王小虎的手下经过几个月的征讨,已经不再是手无寸铁的流民,有些人已经不愿意放弃目前这种日子,重新回去耕田种粮,讨一口吃的那种生活,结果起义军打不成共识,招安的事陷入了僵局。
这次陕西边镇的俞云博也接到旨意,配合秦牧进行招安,招安不成就要负责剿灭叛军。因此俞云博也参与了秦牧和王小虎的谈判。
在王小虎那边迟疑时,俞云博把队伍带来,给农民军造成了威压,大有大动干戈的意思。
王小虎那边迫于压力,最后给出了一个答复:“农民军可以解散,但是不能在陕西落户为民,免得朝廷以后翻脸不认人,他们要求出关到草原上去开荒种田。”
虽然当时克鲁和秦牧有协议,让人偷偷出关。秦牧也是因为这点事儿被锦衣卫缉拿的,但是那毕竟不是正经的告示。
现在秦牧是招安使,代表了朝廷的颜面,就不再适合和克鲁谈私人之间的感情,也不能不向朝廷汇报,等待朝廷的旨意。
曾经克鲁和俞云博合作过,组成明蒙联军,一同抵抗了后金,也算有过亲密的感情。
不久俞云博和秦牧秘密出了关,和克鲁进行了一次会谈。
随之秦牧的奏折飞往京城,详细禀报了招安的情况和王小虎提出的条件。而克鲁以漠南蒙古大汗的名义也给崇祯上了奏疏,求娶大明朝五品宜人柳心,同时允诺王小虎等叛军可以到草原边界安置。
随着秦牧和克鲁的折子先后抵达京城,大明的朝堂再次沸腾了。
上次柳心的事情虽然有些知情人,但毕竟崇祯没有在朝堂上公开,所以大臣们只是听到风声,柳心的事和蒙古有关,甚至秦牧也是因为和蒙古的关系被革职,但没有拿到台面上去说。
这次通过内阁,直接在朝堂上谈论两封折子,直接就验证了前几个月的柳心是蒙古大妃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对于秦牧能招安王小虎,内阁是持赞同意见的。至于把王小虎他们安置在关外草原,那更是大明朝求之不得的事情。但现在蒙古大汗以安置王小虎叛军为由头来求娶柳心,这倒犯了明朝文官们的一个忌讳,也犯了崇祯的一个忌讳。
要是答应了克鲁的请求,算什么,和亲还是正常的嫁娶,柳心如果是一个皇家的公主、郡主,这也算为了明蒙之间的邦交,为了大义。可现在柳心是个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