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步于电影世界-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你妹,走你妹啊!

    哦,当时没骂,觉得惬意极了,一个人踩着雨水,走在一条古色古香的长街上,路边来往车辆不多,耳边能听见的尽是各种乐器鸣奏的声音。

    是的,那条街应该是叫南新华街,我走的那边一路行去,尽是乐器坊,裱画书法之类的店铺。而且还很有趣,乐器店不会和乐器店相邻,它的邻舍总是裱画书法店。

    这些店铺或是宽大或是狭小,各式不一,但是一样的是从它们身边经过,你总能听见乐声,有提琴声,这是西洋乐器,有二胡声,这是民乐。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经临一家西洋乐器店时,一名十八九岁的小哥,站在一众乐器前,拉奏着小提琴的专注。

    我没有看清他的样子,我也辨别不出他拉的如何,不过却没有让我有塞耳机听歌游览的想法,也让我的接下来的旅途再也听不见我歌单中的歌声。

    如果只是这样可能也不算什么,大家也都会嗤之以鼻,不过在后面还听见了一曲,是二胡的声音。

    这家店就很奇怪了,正门极其狭窄,店铺也很小,我从外面都看不出里面卖的是什么乐器。

    不过,听见洞缝中飘出的二胡声,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里面卖的是何种乐器。

    不过这洞缝中飘出的乐声,又是二胡拉奏,还真有一番风味。(确实是洞缝,中间墙面的角下有两个孔)

    一路走走听听,听着各自的争鸣,看着街边有些古旧的建筑,雨竟然不知不觉间停了下来,那是九点左右吧!

    来到天桥,在高德的指引下,我傻冒的来到了玻璃厂文化街的对面,哦,那应该是玻璃厂文化街西街,我没走错,只是从东街来到了西街,以后还是要走回去的。

    误打误撞的来到了西街,也就看看了,一下天桥就是一家宣纸字画店(汇墨轩,似乎叫这个),囊中羞涩也就没有进去,没有买的想法,既不善书法又不会字画,何必进去呢!

    一路行去,全是古气文气的很的名字,什么阁什么斋什么轩的,反正也不出其右就是了,倒是也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名字,像是什么茹古,一得。

    不过名字也只是名字了,大部分店铺都是都是裱画,卖字之类的。有着几家古董店又不敢进去,门口站着的汉子也着实吓人。

    倒是有一家小作坊集聚的楼层,里面倒是文物古董都悬着,只是写着收,收。真品还真没见着他们摆出来,似乎就是一个办公收物件的地方。

    这玻璃厂就是这样吗?小说中的打眼掌眼,乡下人小心翼翼的拿出自家祖传物件什么的,我怎么一个都没见着!

    遗憾!

    或许是行当深着,我这么一个走马观花的人看不清由理吧!

    不过也不算全无所获,在这西街,发现了一家古籍书店,进去的时候看着四个金印大字,还想着出来的时候拍张照。

    进去了,正门口就是一些篆刻的石头,一看好贵啊!几块平平无奇的石头就二三十(没有任何字,就是让你买去找师傅篆刻或者自己耍着玩。)而一些石首上稍微刻出来点花纹形状的就要五十以上了,我随便一番,好家伙,两百。

    买不起,买不起!

    而且这些只是摆在最前面的此货罢了,里面还有呢!

    当然这是古籍书店,这类东西也不多,似乎这里的店都会摆一些。

    进去之后,也涨了番见识,古书虽然呢都是些民国近代之类的,但类型多数量大啊!而且人家还有二层呢,不过我没敢上,实在怕磕着碰着了赔不起,而且在这诺大的书店转了一圈之后时间有点吃紧了,这家书店完全在我计划之外啊!

    赶着时间,也忘了拍照的事了,可惜!

    顺嘴一提,在这书店里,遇见好几名女性,那可真是厉害。

    不知道是京都女性强势还是京都的女性都很渊博。这里的导购人员,四十来岁的样子吧,站在书边,对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侃侃而谈,那小伙子听得仔细,那阿姨也讲的认真,讲秦末,讲民国,听了一耳朵,也只能说声佩服。

    书店里还遇到了一位女性,她是妈妈也是三四十岁,偶然听见了她和她儿子的对话,对她儿子讲的话很是感兴趣,说什么喜欢恐龙(应该是最近侏罗纪公园二上映吧)要等自己长大了之后将自己的名字改成迅猛,姓我倒是忘了。

    然后他爸爸(对,先是爸爸)说:那爸爸回去就给你改!

    儿子说:不行,这个名字是你给我起的,我得等大了之后自己改。

    爸爸说:小时候能改,大了就不能改了。

    没有丝毫责怪,也没有说不能改的话。

    然后妈妈说:为什么喜欢恐龙啊?

    儿子说了一大堆充满童真的话,然后总结说自己爱妈妈,爸爸,喜欢……

    好多名字,有男的有女的,有老师有同学,有小伙伴,有很多人。

    我当时就带着点惊奇的眼光,想看看这是怎样一家人,男的儒雅,儿子虽然跳脱,但是眼中尽是童真,女的说不上漂亮,但是很静,看上去就让人心静的静。

    手上捧了一大堆东西,有书,但多是字帖,不是咱们日常这种普通字帖,是很大张的,一页仅有四个大字,毛笔挥就的古体。

    不仅仅是她们,在里面我遇见了须发皆白的老人,遇见了刚及我腰的稚子,遇见了长发及腰的姑娘,遇见了倾听着长辈而不显耐烦之色的青年。

    我遇见了他们,而我只是遇见了他们而已,环绕了书店一周,看了一圈书目,感兴趣的翻了一翻,再听了几耳朵话,带着这些,也就离去了!

    离去自然是跑到对面去了,当时以为这里不是玻璃厂文化街(西街),就急匆匆的跑去对面了,高德这家伙标注的玻璃厂文化街(东街)。

    和对面很像,也是一大堆阁啊、轩的。这类统统没有兴趣。

    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书。

    来到对面,第一家就是中国书店的店,好大气的名字,得进去瞧瞧。

    一进去,左边有一进口,门口站着三四个导购员,额,不敢进去。

    再往里走,以为还是书店,但却不是,是其他店,环绕一周,进到了另一家店面。

    这里满是篆刻,不仅是篆真的有刻。弥勒、斗牛、珊瑚、怪石不一而足。

    但最多的还是印,名人印。这次可不是空的了,是真的有篆刻。

    而且现场还有两位老师傅,身前各摆着一个摊位,应该是帮人刻印的,不过看着这店,我也不敢上前搭话,实在是兜里没钱,说话也没底气。

    很快就逛完了,篆刻也只是因为他人才略知一二的一项技艺。

    所以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便出了门,这店名是忘了,不过好像有拍照。(北京安徽四宝堂)

    (照片太大,只出来了一半,奇怪)

    出了这四宝堂就进了一家笔墨纸砚专卖店,名字什么的没记住。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研台,贼贵,两千起步。

    玻璃厂文化街当然不只有这些,不过我也只看了这些,而后的路,一路都是走马观花,因为我已经确定了我下一个目标——北京大栅栏。这里是老北京商业街了,对于大栅栏的兴趣却是超过了西单和王府井的,所以定位了我的第二个目标,而且只要顺着玻璃厂文化街东街继续走着,拐几个胡同,走几步也就到了,这胡同也真拐的够多,这步子也真迈的多了些。

    不过沿路的建筑人物也算是抹去了不少乏味,北京大栅栏是老商业街,各种老味扑面而来,古典建筑的酒楼,茶楼,一些老字号的铺子,像什么北京烤鸭,狗不理,王麻子(北京大栅栏第一店),羊肉串,老北京炸酱面,涮肉铜火锅之类的在这里才能感觉到老北京的味道。

    店有很多,使我停下的却很少,一般都是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去了,实在是那价格不亲民啊!

    不过途中碰到一位穿着汉服逛街的小姐姐,虽然带着眼睛,但是还是十分美昵,尾随了几分钟拍了几张照。(我好痴汉啊!不过照片就不贴了,作为私人珍藏了)

    这时候中午了,因为早上没吃早饭,肚子早就空空,得找到吃饭的地方。

    原本的打算是去王府井那边吃饭,然后去天安门,故宫。(偶尔高消费一次嘛!)不过沿途吸引我的太多,所以上午的计划还没走到一半就已经过去,所以只能在这附近寻找,而且还得快点吃,吃便宜点的。

    看了下高德,附近有条小吃街还是美食街之类的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