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虑到陈大姐儿娘家没有亲娘,李小红给她准备的收生喜包里面,应该姥姥准备的,褪毛衣褪毛裤都备好了。
收生喜包里的东西摊了一炕,陈大姐儿一样一样仔细看着,有小银锁、小袜子、小手套、小衣服、小被子,还有一个小米枕头。
衣服都是棉质的,没有用老土布,害怕磨着孩子细嫩的皮肤,都用的松江细棉布。
针脚细细的放在外面,连一个线疙瘩都没留。就算是自己亲娘在世,做的也不过如此了。
陈大姐儿放下手中的小衣服,心满意足地感叹,就算家里有一个不着调的婆婆,可还有一个如此知道疼人的嫂子。
相比较陈大姐儿,刘大姐儿那边儿就热闹得多了,那天她刚发动,杨大哥就慌手慌脚的把李小红请了去。
李妈妈也要去凑热闹,非要看着新生儿诞生,说是沾沾喜气。
杨大哥感激得不行,这是他第一次当父亲,什么经验也没有,当然娘家人来的越多越好。
李小红一进杨家,就进到产房,李妈妈指挥杨大哥烧热水。
刘大姐儿毕竟是有过生产经验的,阵痛的间隙还要吃点东西,补充下体力。
她不喊也不叫,极力配合接生婆,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用力。她盼这个孩子盼得心都疼了。接生婆都说这是她见过最省事的产妇。
孩子出生得很顺利,才一个时辰就落了地,是一个健康,漂亮的小男婴。
刘大姐儿虽然疲乏,硬撑着不肯睡过去,非等到接生婆把孩子洗好包好,放到她枕头边儿,定定的看了半晌才睡过去。
杨大哥开心地到父母的牌位跟前汇报去了,“杨家终于有后了。”
李妈妈从头到尾领着小壮壮。所有的人都在欢欣鼓舞,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孩子的心理,虽然只有六岁,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他早早的便已记事了。
李妈妈一直陪着他,跟他说,小弟弟来了以后,阿娘还会再生更多的弟弟妹妹,壮壮做为哥哥,一定要带领好弟弟妹妹。
壮壮懂事的点头,信誓旦旦的跟李妈妈承诺,“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也要照顾好阿娘,有阿娘,才有壮壮的家。”
李妈妈看着这样懂事的孩子,想起在空间里,只顾自己享福,根本完全遗忘了还有一个孩子的壮壮娘,心里酸酸楚楚。
虽然空间里又安置了一大批年轻农妇,可是这一次壮壮娘运气真好,她找的那个男人不仅有本事,居然还不花心。
壮壮娘已经有了身孕,每天笑容就没有离开过她的脸庞。
每天笑着下地,笑着回家,笑着洗衣,每次在空间里见到壮壮娘的时候,她总是一脸幸福。
李妈妈侧面打听过壮壮娘的丈夫,显然这个男人不知道妻子以前的经历,壮壮娘显然是想把这段黑历史完全抹去。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有时真的觉得命运捉弄,有的人其貌不扬,一副农村老大妈的样子,胖的要死,偏偏嫁个老公飞黄腾达,又有钱又有势,儿子又孝顺听话,真真是人生赢家。
还有的人,明明自己做精做的什么样,周围的同事都不搭理她,可是人家还偏偏就嫁个有钱人,老公还忠心不二,处处为她鞍前马后的奔波,不服气真的不行。
再回头想想自己,又聪明又听话,学历高长得又漂亮,偏偏就找不到个好老公,这也是人生常态。
第147章 文曲星要独立()
看着这样可爱的孩子,李妈妈又动心了,她悄悄地跟壮壮商量:“你阿娘刚生个小弟弟,自己也需要人照顾,壮壮不如到姥姥家去住一段时间,姥姥家有个小姐姐,还有两个小弟弟,你就跟他们一起上学堂读书,一起回家写字,有不会的,小姐姐都会教你。”
小壮壮犹豫再三道:“我得跟阿娘阿爹说一声。爹娘同意才能出门玩。”
李妈妈心疼地搂住了小壮壮,这么懂得体贴父母的孩子,哪找去?
杨大哥立马就同意了,在他看来,男孩子就应该摔打着长大,以后才能立马横刀闯四方,能出门就多出门,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他自己本来就是这样长大的。
李妈妈看着刘大姐儿母子平安,放心的带着小壮壮回庄了,李小红则留了下来,过了洗三再走。
刘大姐儿醒来看到小壮壮到姥姥家去玩儿,倒也放心,她自己还需要人照顾,这种时候,亲友愿意伸手帮她照顾壮壮,感激还来不及。
洗三完毕后,李小红看刘大姐儿身子恢复的挺好,可以自己照顾孩子。又雇了个婆子,照顾大姐坐月子,李小红放心的回去了。
从头至尾,不管是刘大姐、李小红还是杨大哥,没有一个人想起来要给刘白氏报个喜捎个信。
当亲娘当成这样,可谓失败彻底。
又到了月底,李小红开始盘帐。
她做了好几个分类账簿。田庄的、空间的、帐房学堂的还有几个铺子的。
先在分类账簿上体现各自的盈亏,再汇总到总帐上,这样才能区别出那一块儿盈利,哪一块损失。
她真没想到所有的产业加一起还是入不敷出啊!
瓷窑现在只有投入,没见到一分钱利润。
账房学堂,也是勉强持平,今年受到兵役和饥荒的影响,生源大幅下降,持平已经是大徒弟竭尽全力的结果了。
糖坊,本小利薄,还打出没名声。
粮店,卖的是自家产出,谈不上收益。
农庄,大都今年才收上来的新农庄,收成连往年的一半都比不上。佃户的生活还得有保障。冬天的口粮还要发下去。
空间,唯一有收益的就是空间了。空间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种苗,而且还收了很多的粮食,药材。但如今空间里有400多人需要生活,这也是一大笔开支。
李小红登完了总账,开始琢磨,看来今年还得过个紧巴年。
好在空间,在冬天里也是有产出的,不受外界四季的影响。若是没有空间,这个摊子真是撑不下去。
看看天色已晚,她起身到院门口,等候放学的孩子们。
这几日,这是收麦子最繁忙的季节,农民们辛苦了一年,就等了这么几天收获喜悦。
刘大牛日日趴在地里,没时间每天迎接孩子们,李小红自觉地接过了这项工作,让孩子们随时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今天孩子们回来得有些晚。李小红翘首企盼,等候了好一阵儿,才看到车过来,只有小妞和小宝乖乖地等着娘亲抱下来,大宝和壮壮利索地自己跳了下来。
大宝心里存不住事儿,下车就唧唧呱呱的跟母亲说,原来是壮壮想家了,他们放学先去大姐那里看望了一会儿。
他扯着母亲的裙子问:“小弟弟的手和脚都好小好小,特别可爱,我们可不可以把小弟弟抱回来养?”
耐心的李小红蹲下身子,温柔的给孩子们解释,“小弟弟是姑姑的孩子,他有自己的父母,我们不能把他抱回来养,那样他就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亲。”
小宝也遗憾地说,“小弟弟好好玩,我们好想要个小弟弟。”
李小红很温柔的摸着他的小脑袋,心想,刘大牛的避子汤可以停了!
壮壮学上得晚,不太会写字,小妞放下自己手里的书,一点一点教他怎么握笔,怎么用力。
李小红看着几个孩子相处得好,很欣慰,孩子们知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学得快的不骄傲,学得慢的不气馁,这很好!
现阶段她没想让孩子读多少书,只希望培养一个好的品格和习惯。
读书不仅为了求取仕途,更为了明事理,辨是非。
看着读书的孩子们,她想起了刘文星。上次在接圣旨时见到的刘文星,经过这两年的师长们有意地锤炼,日常生活的磨练,还派专人带着到各地游学,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世事。
不说脱胎换骨,至少让李小红耳目焕然一新,刘文星洗去了年轻的浮躁。
虽然还达不到沉稳练达,起码能做到,少说多听多看,从细微处观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决断。连五车学堂的山长都夸奖他,认为他可以参加下一届殿试了!
却遭到刘文星的反对,他只说殿试考的不仅是书本上的学问,更是做人的学问。
他与五车学堂上下都熟了。山长连殿试的保人都给他准备好了,再说他已经成年,不需要家人的照顾了,他更想和其他的同学、师长们,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雨,经历世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