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浣衣女-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夫人的慈善募捐大会在这种背景下提前召开了。收到邀请的官员富绅的家眷都来了,这种情形下,就算为了打探消息,也是要来的。

    知府后院的大堂里,大家都在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消息灵通的人家已经得到了消息,知道大批流民即将到来,大家都惶惶然不可终日。

    跑,往哪里跑,万一出城碰到流民更危险。不跑,就这么一座城,来的流民人数这么多,怎么救济,怎么让他们安分守己,不冲进城池。

    常夫人拉着李小红进来的时候,就见这些人潮水一样涌上来。

    李小红本不想参加这个宴会,她是硬被常夫人拉来的,慈善募捐,她有什么可捐的呀?到现在也没几件首饰。

    常夫人不这样想,现在手里有粮的才是大爷,有金银首饰算什么,银钱再多,能买到粮吗?

    刘家虽然才初露头角,根底不厚,可是人家家里有一手种地的好手艺,就凭人家庄子里能一年三种四种,不仅捐给官府那么多粮,还听说刘家打算自己再开家粮店,这就证明刘家手里还有粮。

    以前都说刘家是靠暖棚起家,可是后面跟风的人多了,都盖了暖棚,也没见产生多大效益,就刘家做起来了,不服气不行。

    有那眼红的发酸的,各种说怪话的,说:“刘家一群泥腿子刚有了点地,就混在高门大户中,真把自己当根葱。”

    “看那刘家老太太的样子,说个话连唱带说的,就知道和自家厨娘差不多出身。”

    常夫人听得多了,有的人当面捧背后踩,有的人当面就会让人下不来台,难怪上次李小红收了地契,自己不敢收也不敢还,非托人退回去。

第136章 道德绑架() 
知道李小红的出身背景在古浪县混得还行,到了府城就不够看了,所以常夫人把她拉了来,就打算给她撑这个腰。别人不知道,常夫人可是知道刘家这次从官府里要走了多少地。

    那些地在官府的帐本上,手续做得全全的,是官府以市价购买了刘家的粮,又把地卖给了刘家,一来一去,其实没有现银交易。

    而且官府的帐本上还记着,官府没钱了后,刘家忠厚传家,捐了大量的粮食用于赈济,常知府现在对刘家也很尊重。

    每个人对能帮自己度过难关的人都有感激心理,常知府和常夫人也一样。

    常知府那里,无论刘家建窑、开铺子、买地,全部大开绿灯。

    常夫人这里就想把李小红推到慈善领头人的位置,想让刘家再捐点粮出来。

    李小红要是知道常夫人是抱着这个打算,打死她也不来,兰州城是什么地方,看看街上的买菜大妈伸手都能带个全金戒指,藏龙卧虎之地啊,要说府里的高官、豪绅们家里没偷偷建粮仓,她是不信的!

    这年头,谁家不留几条后路啊。

    刘家根基太薄,自己心太软,这都是刘家目前的短板。李小红想到家里的圣旨,就不想再出风头了,人要低调才能有长久的安稳。

    所以两个人到了大堂,就谁座主位推来推去,李小红坚决不肯坐主位,常夫人看她太坚决,只好自己坐了主位。

    “诸位,大家可能已经从各种渠道知道,有大批流民正在往我们这里赶来,这次请大家来,就是希望大家能和官府同舟共济,伸出手共同度过这次劫难。”

    下面“哄”的一声,自己得到的小道消息是一回事,官府正面出来宣布是另外一回事。

    常夫人将手微举,大家都安静了,在这次赈灾过程中,常大人的能力有目共睹,大家也给了常夫人十分的脸面和尊敬,内宅女人的面子,就是外院的男人挣回来的!

    “官府已经上书朝廷,不仅兰州要开常平仓和义仓,沿途的官府都要开仓赈济,减少对陇右道的压力。”

    “而且,知府大人已经上书,请求减免今明两年的税赋,大家放心,官府永远是站在百姓这边的。”

    “最大的好消息是,朝廷派的监察御史即将到陇右道,这可真是朝廷的重视和恩赏啊!”

    “我们陇右道百姓不能光等着朝廷的赈济,还要自己互相伸出手来,互相帮一把,天下百姓是一家。”

    “受到皇帝圣旨嘉奖的刘家,本次带头捐粮50担,希望大家能像他家一样踊跃捐物捐粮,我们将在城门口立一座石碑,将所有捐粮捐物的人,名字都刻在上面,永世流传。”

    谁不想留下好名声啊,别说刻石碑了,哪怕就是在地方志县志里面留个名字,也有人愿意付出代价。

    果然,大堂里的夫人们不再叽叽喳喳了,而在默默的思索,既然来了这个慈善赈灾大会,大家本来就准备好了放点儿血,知府的面子多少还是要给的,现在官府付出的代价大一些,就可以多放点血,价值等额兑换。

    “我家捐十担。”

    “我家捐二十担。”

    终于慢慢有人表示了,有人打头,就有人跟风,常夫人微笑地看着。

    募捐宴会后,常夫人按照李小红给的地契,一家家私下拜访,只说刘家心善,可怜流民不易,替这些人家把地捐了。

    原本这些人家送礼的时候就是探路性质,送的也不是什么好地,李小红看不出这里面的猫腻,常夫人可是门清。

    看看这写的十二亩地,其实那片地区大部分是盐碱地,偶尔有一两家确实是心有所图,送的贵重,看着常夫人的笑靥如花,也说不出来要把礼物收回的话,只好硬着头皮捐了。

    这些人吃了哑巴亏,大部分人家看在知府的面子上,倒也一笑而过。

    有些舍不得的,眼睛小的,就有刻薄话冒出来,“这个刘家,真是小家子气,连一点礼物都不敢收,还生怕别人沾上他怎么的,难道真当自己是皇亲国戚了?多大的架子呀?”

    李小红听到也当没听到,这世上,谁人不说人,谁人不被人说。

    若想人不说你,要么就位高权重的,让别人说不起,不敢说。要么你就窝囊废到让别人不屑一说,所以被人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刘家虽然没有远行,但是李小红很重视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每天吃完晚饭后都带着孩子们,在庄子里面,转一转,玩一玩。

    老杨树下,听庄子里的老人讲讲古,捉捉知了。让自家孩子跟庄子上的孩子们玩到一起,让他们体会到百姓生活的不易和困苦,在玩耍中体会人情世故。

    这天李小红刚出门,居然有人跪在道旁,庄子里的人聚在一旁指指点点,到跟前一看,竟是几年没见的二徒弟。

    二徒弟自从上次诬告李小红,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把自己的哥哥关进了大牢,自己也倒赔钱出来,事后虽然想求得李小红的原谅,李小红却对她的眼泪已经免疫了。

    后来听说二徒弟去嫁人了,李小红再没有关注过这个人的行踪,没想到在这种时候居然见到了她。

    二徒弟身边居然带了个小儿。见李小红过来,二徒弟痛哭流涕,不断的向李小红磕头。她本就长得柔弱,身上又带着孝,哭得伤心,庄里的人都对她怜惜。

    “师傅,当年都是我糊涂,求你再原谅我一次,帮帮我,我怎么样都无所谓,只要我家宝儿能有口饭吃。”

    李小红见那小儿才两三岁,这是活泼灵动的时候,偏被饿得一点都没有精神的靠在母亲身边,觉得甚是可怜。

    可是二徒弟上次的背叛,伤她太深,实在不想再见这个人,于是让庄头给她们给点东西打发走。

    夜间,刘大牛在给她洗脚时问她:“二徒弟来了,听说也是遭了饥荒,而且丈夫没了,公婆也没了,就剩下她和一个小孩子,看着挺可怜的。”

    “你怎么知道?”

    “庄上的人都传遍了,我们不伸手帮一把,对我们的名声可不好,”刘大牛意有所指的指了指堂屋,堂屋上还供奉着皇上亲赐的圣旨嘉奖。

    李小红不由得觉得肚子里面一股憋屈气,难道受到嘉奖就得一辈子行善积德,甚至被人欺到头上了,也不能还手。

    这是道德绑架!

第137章 有只苍蝇嗡嗡叫() 
“她父母兄弟都在古浪县,古浪县没有受灾,怎么就不能去投靠娘家?投靠我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师傅是怎么回事?我没有责任养她和她的孩子。”

    “我知道,你知道,可是外人不知道,她这一声师傅喊起来,旁人可不知道她以前怎么背叛过你,难道你能一个人一个人去解释?”

    李小红觉得如同吃了个苍蝇般的,让人恶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