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张问所料,长顺回到户部分司,想着杨洛差遣他之前说的“你办事我放心”,如今事儿没办成,那可怎么办才好,想来想去,只能添油加醋,将自己的感觉说成了事实,“张问十分嚣张,说他上系皇上,下系黎民,还说咱们改盐是不顾百姓不顾社稷,死活不愿意改盐。”
    长顺自然隐去了自己被迫下跪的一节,有些事儿,被打落了牙齿,只能往肚子里吞不是。
    杨洛听罢,一张黑脸愕然,眼珠子睁得老大:“他真这么说?他敢明目张胆抵制改盐?谁给他的权力,给他的胆子!谁指使他这么干的?”
    长顺心道虽然没明说,不就是那个意思么,便回道:“可不是,这张问是吃了雄心豹子胆,狗胆包天。”
    杨洛气得“啪”第一声拍案而已,“反了他的,就是东林硬塞到咱们清吏司的王化贞,不是出了名的胆儿大?也不敢明目张胆拒绝执行改盐!”
    杨洛来回走了几圈,说道:“这厮冥顽不灵,谁用他谁倒霉,不能再让他坐在那个位置,把事儿给浑搅……去,立刻下官报,限期勒令他张问改盐,哼哼,我倒是要看看,是胳膊粗,还是大腿粗。”
    张问当天就从总铺拿到了户部下达的公文,当即让书吏备案,坐回公座,毫不犹豫地打开印匣,取出大印,在官报上盖印,“立刻将官报传视各司衙门,贴出公示,勒令期限一到,全浙江盐课改‘开中纳米’,停止接受盐商输银,严查各司盐引数量。”
    “是……大人,要增印盐引么?”
    张问指着户部下达的明文公文道:“这上边写得清清楚楚,增印价值五十万两的盐引,按数增印。”张问心道:东林那边,也没给句话,都看着户部如何改盐,这担子不能我张问一个人扛着不是,人家有朝廷的政策,改就改呗。反正以后开中纳米干不下去了,怎么收场就不关我的事了。
    黄仁直坐在旁边,眯着眼睛,好似睡着了一般,过得一会,又拿手去捣鼓下巴的山羊胡,这才说明他并没有睡。
    张问回头问道:“黄先生以为,这样办可以吧?”
    黄仁直睁开眼睛道:“户部下了明文,有何不可?大人不仅要办,还得实心了办,知会镍司衙门,协助清剿私盐窝点,让大伙都知道大人是在执行户部的政策。”
    张问呼出一口气,手里把玩着一本线装的《大明律》,里面的内容,他小时候读私塾时就读过无数遍了,现在拿在手里,只当玩具,就像黄仁直玩他的胡须一般。
    他看着山字笔架上的朱笔,叹了一口气道:“油盐柴米,百姓家每日愁的,不就是这个么……黄先生觉得,以后改不下去了,户部要怎么收场?”
    黄仁直道:“寻几个官员顶罪,改回开中折色。”
    张问和黄仁直对望一眼,黄仁直长吁短叹道:“他们这是在用官府的威信换银子。”
    张问低声道:“户部缺银,又要筹备大战,底下被官员商贾制肘,谁坐那位置都头疼。皇上看得明白,同意这么干,不也是因为能拿银子回去?人人都说皇上爱钱,可皇上弄点银子还得派税使,弄得一身臊腥,被言官骂得睁不开眼睛。按说这天下都是皇上的,犯得着这样吗?”
    万历皇帝好享乐,也有点好大喜功,和人打了好几场不是很顺畅的“胜仗”,需要银子不是,可作为皇帝来说,他弄点银子还真是不容易……
第39章 五味() 
“他张问不是要抵制改盐吗?”杨洛将一张官报重重摔在公案上的围桌上,揉着太阳穴沉思。
    长顺忙躬身道:“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怎么能坐到那个位置上,大人可上书参劾,让他早点滚蛋。”
    杨洛翻着张问上次送上来的方案卷宗,用食指咚咚点了几下卷宗封面,看着长顺道:“用哪条参劾他?就凭他和你说的几句话?谁作证,谁说得清楚。这厮是故意说来激将我们,让我们下公文,好推卸责任!”
    长顺急忙是、是地应了两声,又说道:“张问会不会还和东林一个鼻孔出气?”
    “这不是明摆着?”杨洛瞪圆了眼睛,“他总得寻个地方立锥不是,要不然朝中谁为他说话?”
    “小人觉着,东林早就唾弃这样的人,利用完一脚踢到一边也说不定。”
    杨洛和长顺说话的当口,在提举司衙门里,张问也在沉吟:“李氏的人也不定能靠得住,别说朝中东林大员了……黄先生,左大人现在何处?”
    黄仁直道:“听说是下去考察民情去了,具体去了哪里,老夫也不清楚。”
    “立刻叫人打探具体在什么地方。”
    “让谁去?”黄仁直道。
    张问想了想,“这事要找靠得住的人,不然我们用什么招,别人都一清二楚,总归不好……沈小姐给我那两个侍卫,叫什么?”
    “侍书、侍剑,她们现在只听命于大人。”
    张问心道沈碧瑶要是有命令,她们听沈碧瑶的,还是听我的?不过张问没有说出来,只说道:“那立刻叫她们两个人一起去,无论用什么方法,保密就行。”
    改盐的正式官报出去之后,浙江舆论哗然,议论纷纷,但是辽东边报告急,国家要进剿叛乱,要用兵,兵是人,就要吃饭要穿衣。有这么一条大道理在那里搁着,议论也就议论,还能怎么着。
    盐商开始抢购盐引,管他什么政策,先买些放着,盐是必需品,还愁以后销不出去么。有资金周转有问题的商贾,甚至四处借贷,将资产全部压到盐上。
    印刷坊得到命令,已加紧增印盐引,每有新盐引,立刻就被抢购一空,盐引从来没有这样火爆过。有官吏开始动心思,欲在上边取利,但是盐引从印刷到售,都有严格控制,有备案,私印盐引是重罪,有许多双眼睛盯着,没人敢上面做手脚,只能用其他安全些的法子弄钱。
    官吏弄钱从来是手段多样,盐引不是谁来都能买到的了,中介开始收受贿赂。盐商贿赂官吏,自然要算到成本上面去,成本提高了,盐价比预想的攀升还要快。
    当此风声鹤唳,大伙疯狂乱整的时候,张问不想被人抓住把柄,挑了两个太傻、太贪婪的官吏杀一儆百,并痛心疾地教育官吏为百姓作想。
    不管怎样,待盐课提举拿到五十万两白银的时候,盐价已经涨了十倍,每斤售价竟达三两!三两银子,可以买四石米,近五百斤米了,也就是说吃一斤盐巴,等于吃一个人一年的口粮,时局变得动荡而疯狂。大伙都说过些日子,拿着银子也买不到盐巴了。
    盐巴作为必需品,暴涨十倍,对浙江经济的冲击是不可预料的。如果官府真能硬抗下去,在高价盐的诱惑下,等盐商的囤盐售完,可能还真愿意向边关送米。按洪武制,一小引(二百斤)输米一旦,按如今的盐价,输米也是有赚头的。
    同时对政治也是很大的冲击。朝中大臣破口大骂户部,甚至进行各种人身攻击,言官才不管你牛不牛,皇帝都敢骂,户部算什么。
    盐价攀升的同时,私盐泛滥,禁之不绝。利益是万恶之本。而正式停止开中折色后,盐引已销不出去,几乎没有盐商愿意老远送粮食的,没有买盐凭证,盐引就不能给,大量淤积在盐课各司衙门。
    张问当着众官吏的面,长吁短叹,一半是出自真心,一半是作样子,“如今的盐价,百姓还能吃上盐巴吗?李郎中,日常缺盐,对人体有何影响?”
    那郎中胡须飘逸,一身布袍,世外高人的打扮,自称是李时珍的后代,也不知道真假,他下巴的长须道:“五味酸、苦、甘、辛、咸,对应到五藏肝、心、脾、肺、肾,五行木、火、土、金、水……缺盐可致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脉相细弱、肌肉痉挛、目力模糊等症状。”
    张问又道:“会死人吗?”
    李郎中点点头道:“如果长期缺盐,是会死人的。”
    张问一副心痛的模样,有气无力地挥挥手:“你们先下去吧。”
    众人退出,唯有黄仁直留在堂中,等人走后,才小声道:“左大人的行踪有消息了,正在富春江一带考察民生,左大人是真在考察民生,对百姓家中的营生、人口、收入几何、开销几何、作息时间都详加记录。看样子,左大人是铁了心要反对改盐,不知最后的文章,会怎样的感人肺腑……”
    张问踱了几步道:“文章出自内心,连他自己都感动不了,何以感动天下?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