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氏族公社?
氏族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自然形成的血缘组织。原始人过着群体的生活。每个群体的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的后代(不排除其中可能有收留或俘虏的外族成员);它们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共同战斗,财产公有并且有共同语言、崇拜、葬地等。这种人群就构成一个氏族。每个氏族都有族名,用以区别不同的氏族。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当时主要是以石器和弓箭作为生产工具。母系氏族时期的生产,起初渔猎、采集还很重要,但农业、畜牧业已开始发展,手工业也已经出现,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制陶业。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是伴随着氏族制度的发展而缓慢出现的。总的说来,生产效率极低,生产力发展异常缓慢,人类完全受着大自然的支配。第二,氏族制度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得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维持生存。氏族内部按『性』别和年龄分工,男女老少都参加生产劳动。由于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因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归氏族集体所有,个人只有一些生活用品和随身携带的工具。与此相适应,消费品也是平均分配。第三,氏族公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决定的。氏族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在议事会中,全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都享有平等表决重大事项的权利。氏族首长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如果他们违背了氏族成员的利益可以撤换。在氏族内部,除了舆论对人们的褒贬之外,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更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第四,氏族内部的婚姻制度是族外通婚,禁止同一血缘亲族集团内部互相通婚。当时典型的婚姻形态是对偶婚。同一个血统的几个氏族组成胞族,两个或几个姻系胞族组成一个部落。于是形成了氏族—胞族—部落这样的组织系统。
原始人为什么要绘身和文身?
在原始人的心目中,绘身和文身是一件非常重大神圣的事。如澳洲土著平时总是随身带着红、白、黄各种颜料,不时地在颊、肩、胸、腹等处点上几点颜『色』,到了重大庆典时则要把全身涂得五彩缤纷。北美温哥华的努特卡印第安人在他们的节日里喜欢用动物油脂配制成各『色』颜料在脸上绘制出五花八门的图形,还要撒上些闪闪发光的云母碎片以渲染喜庆气氛。与绘身相比,文身就多少要忍受一点痛苦。如澳大利亚某些土著是用锐利的贝壳片或石片在胸部和腹部制作瘢文的,为了使纹路更深、更大,不少人还用泥土『揉』擦伤口,以减慢愈合的速度。伊利安岛上的巴布亚人更是用火在皮肤上烫制瘢文。尽管要经历这种种的痛苦,但人们在施行文身时的隆重热烈并不下于绘身。太平洋中马绍尔群岛上的土著居民不仅在文身之前要唱祈祷歌,而且要奉上供品并跳起舞蹈,以献给他们崇拜的两位文身之神——里奥第和兰尼第,据说文身术就是由他们发明并传授给人类的。
那么,原始人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费尽心机地去绘身或文身呢?有人推测可能是出于图腾或祖先崇拜。据现有的人类学调查资料,在有关绘身和文身的实例中,最常见的就是把本部落的图腾绘制或文刺到自己身上。由于在原始人的心目中,本部族的图腾不是象征着自己的祖先,就是象征着最受崇拜的主神,因而身上绘有或文有这些图案能够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帮助。据记载,在文身的巴布亚人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专用图案,一旦有人抄袭了其他部族的花纹,轻则引起口角纠纷,重则触发械斗甚至战争。
绘身和文身的另一个原因是出于某种巫术或宗教的目的,如澳大利亚的土人在打仗时全身绘红,为死者举行丧礼时全身绘白,以此求得天神的庇护。生活在澳洲中部的阿兰达部还把他们的图腾绘在自己身上,再用山鹰的羽『毛』沾上自己胳膊的血贴在那些图案四周,并且跳一种“图腾舞”以与神灵交流。几乎所有的澳洲土著部落的巫师在作法时都要绘上花纹,否则会被认为法术不灵,而失去人们的信任。
此外,绘身和文身也往往反映出各人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如巴布亚人年轻时一般用红『色』绘身并黥刺面部,老年人则用黑『色』绘身并加刺手臂、腿部或胸部。在日本的阿伊努人中,花纹大而直的社会地位较高,小而曲者社会地位较低;而新西兰的『毛』利人也是面部黥文越复杂精细的人社会地位越高。加洛林群岛的土人甚至明确规定,只有贵族阶级才有权在背部、手臂、腿部黥刺精美的花纹,非自由的人只能在手、足部刺一些简单的线条。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哪里?
地球上最早出现文明之光是亚洲西南部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河的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河间之地。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居住着苏美尔人。对于苏美尔人,人们虽然至今还不知道他们是哪一族人,但他们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却得到了较为一致的认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首先出现人类的文明,得益于“那里生长的枣椰树,不仅提供了充裕的食物,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木材;那里的芦苇『荡』里,有各种野禽小兽,还有鱼类,提供了宝贵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而尤为可贵的是,那里的土壤是极其肥沃的冲积土。”(斯塔夫里阿诺斯,1999)。聪明的苏美尔人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成功地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的楔形文字。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用两河流域的黏土制成写作材料,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作笔印刻成的文字,由于字形像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除了楔形文字外,苏美尔人已能把五大行星和恒星区别开来,并将肉眼能看到的星辰划分为星座,以后又从星座中划分出黄道十二宫。此外,还有文学上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长约3500行,是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
原始社会为什么有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族”。处在氏族社会时期的原始人类,用一定的动物、植物与无机物等为氏族组织的名号,此物便被奉作氏族的图腾。每一个氏族对他们的图腾物都有着一定的血缘传说与崇拜形式。图腾乃血缘的旗帜。图腾的文化意义是一个氏族中同一血缘的象征。认为在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都是源于同一种血缘的,属于同一种图腾的氏族成员都深信他们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因此,共同的信仰与义务感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图腾也是维持氏族成员团结一致的有力纽带。它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是一种社会结构和一种凝聚力。
最原始的图腾就是生殖崇拜,是对整个氏族中生命力的歌颂和崇拜。高举着火把与石斧的原始人类都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精神世界。他们既崇拜生殖,又崇拜生殖器。很多考古发掘都证明,在人类历史上也曾经有过一段漫长的生殖崇拜时代。由此可知,处在野兽出没、荆棘丛生的恶劣环境中,生产力极其低下,另外受着大自然严重威胁的原始人们,若没有对生命的崇拜,哪能走出荒蛮的远古世界。因此,原始人也都把人的繁衍生息当成氏族部落兴亡的头等大事,自然也便出现了生殖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代,人们曾把生育后代认为是女『性』一方面完成的事,所以,他们所崇拜的对象便是母亲、女神。对女『性』的崇拜同时就是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像鱼、蛙等动物就成了图腾。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伟大女神——女娲,但女娲实际上就是蛙。娲、蛙都是一个意思。现在中医仍然把女『性』阴门叫做“蛙口”,人们也把孩子叫做“娃子”。这全是原始社会中蛙崇拜在语言文字当中的遗留。当原始人从生殖愚昧当中醒悟过来时,意识到了父亲在生育过程中的作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