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来,河北境内鲜有抵抗,当地的县令或逃或降,没过几天,叛军就直抵黄河,兵临河南,河南部分州县也望风而降。
当唐玄宗得知安禄山造反后,内心十分愤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在后勤工作上的种种失误,导致洛阳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失守,在东京留守的官员有的投降,有的被杀。洛阳攻打下后,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封常清和高仙芝在洛阳失守后也只好退守潼关。潼关自古就是西进关中的咽喉,只要好好利用这一要塞,守住关中的问题不大,至少在短时间内安禄山的叛军不会进入长安,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位将军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就没有贸然的出击,只是死死地守住潼关,以观事态的发展。
但又是杨国忠,他诬陷封常清和高仙芝二位将军与安禄山串通一气,所以在按兵不动,此时头脑发昏的唐玄宗也听进杨国忠的谗言,下令处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又派身体不太好的老将哥舒翰去接替他们的位置,与叛军决战。
哥舒翰也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有头脑的将军,他分析到,安禄山的叛军常年驻守边疆,个个都骁勇善战,而且他们准备充分,此时与叛军决战无疑兵败无疑,而现在潼关就是天赐的堡垒,只要稳稳地守好潼关,等到安禄山的叛军士气消弭,后勤保障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出其不意的杀他们一通,胜算会很大,所以也就没有主动出城迎敌。
此时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也在河北同安禄山的手下史思明作战,打了几大个胜仗,他俩也认为潼关只要好好守住,不要轻举妄动,二人建议引朔方军北取范阳,捣毁叛军的老巢,促使叛军内部溃散,这样叛『乱』就会很快平息。
几个月过去了,此时的唐玄宗心里很忐忑,应经没有了耐心,他希望能够迅速地消灭叛军,再加之杨国忠在身边的怂恿,也不知从哪里来的不靠谱的情报,说安禄山的部队在陕郡的人马不过四千,而且并没有什么战斗力。所以他很快就命令哥舒翰出击杀敌,不得有误,因为此时驻守潼关的唐军足足20万之多。哥舒翰接到命令后也非常无奈,他料定只要现在出击结果肯定是不堪设想的,但君命不可违,他只好硬着头皮将大军调出潼关,与安禄山决一死战。别看安禄山一介莽夫,但他手下的谋士们还是有一套的,他们将精锐部队雪藏在险要的地点,让一少部分战斗力弱的士兵在明面上,这也正好与唐玄宗得到的情报相吻合。
当唐军杀出城时,最前方的士兵只是象征『性』的做了做抵抗就丢盔弃甲的向安禄山精锐部队埋伏好的地点撤去,这个埋伏地点南边是山,北面是黄河,中间是长达70里的山道,等到唐军进入设好的口袋后,只见南边山上响起了震天的冲杀声,叛军的主力倾巢而出,大败唐军。。。。。。
20万人马多数被叛军斩杀,哥舒翰等8000余人退回潼关,不久,潼关失守,但哥舒翰还是比较忠诚的,率残部退守关西驿站,继续募兵,准备夺回潼关,但被手下的叛徒捆绑后一起投降了安禄山。
在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京城人心惶惶,朝廷内部也混『乱』不堪,每天只有一两个人去上朝,唐玄宗为了稳定民心,发布诏令说自己要亲征,可是没有几个人相信,因为现在京城兵力空虚,部队都在边境地带,拿什么去和安禄山的大军对抗?
叛军日益『逼』近,长安城中一片萧瑟,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紧急整编了卫戍部队,赏赐了很多钱财,又从马厩里挑出九百匹马,但外界都一无所知,次日凌晨,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妃子、孩子,以及部分大臣和警卫部队悄悄地离开了曾经无限辉煌的长安城。。。。。。
在临走的时候,国库里有无数的财宝无法带走,这可急坏了杨国忠,他思来想去该如何藏匿这些珍宝,但唐玄宗却说,不用藏了,留给安禄山吧,他得不到财宝肯定会搜刮民众的,与其让子民受难,不如就将国库完完整整的留给安禄山。表面上看,李隆基还是很爱民的,但这里边还有深层的用意。
其实李隆基早就想到了一个计谋,他令崔光远为京兆尹,招募散『乱』的官员、士兵,镇守住国库,然后投降安禄山,将国库交给他。李隆基是这么想的,安禄山率领的叛军,五花八门,军纪肯定涣散,等到他们来到长安城,看到数不尽的金银财宝,肯定会疯狂的抢夺,势必造成内讧,哪还有心思去继续追击?
事实证明唐玄宗的做法是很睿智的,果然在叛军攻入长安后,大伙争先恐后的抢夺国库的珍宝,也闹出了许多摩擦,最后安禄山的部下还真有弃他而走的,并且带走了大批钱财和众多战马。
但李隆基可能不会想到,就在他西逃的途中,他最宠爱的杨贵妃却要离他而去了。。。。。。当西逃的唐玄宗来到马嵬坡时,将士们又累又饿,怨声载道的,此时的陈玄礼认为是杨国忠的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的,秘密的通知太子李亨要杀死杨国忠的想法,李亨与杨国忠那是死对头,肯定很爽朗的答应了,而此时20多名吐蕃使者正纠缠着杨国忠,抱怨没有食物。
就在这时,有官兵喊道:“杨国忠要和胡人一起谋反了!”
杨国忠一听就吓破了胆,赶忙骑着马逃窜,被愤怒的官兵杀死并肢解,他的家人也被杀死。之后,陈玄礼等将士又要求唐玄宗杀死杨贵妃,毕竟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官兵们害怕日后得到杨贵妃的报复。此时高力士也劝主子以稳定军心为重,将杨贵妃处死。李隆基忍痛下令,让高力士将杨玉环缢死。。。。。。自此,李隆基与杨贵妃的千古爱情故事在马嵬坡落下帷幕。
在马嵬坡兵变之后,唐玄宗继续西逃入蜀,而太子李亨及其儿子李豫、李倓等北上灵武。
第40章 唐肃宗李亨(安史之乱Ⅱ)()
马嵬坡事变之后,也就注定了唐玄宗李隆基政治生涯的结束,唐玄宗逃到四川,太子李亨去了灵武,公元756年农历七月十三,当了快20年太子的李亨在灵武登基大宝,是为唐肃宗,尊称远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上位后,重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开始了自己收复大唐失地的历史征程。
起先由于安禄山内部比较团结,所以唐军在于叛军交战的过程中并没有优势。但事情的转折点就出现在安禄山身上,是的,他死了,被自己的儿子与部下杀死的。安禄山早些年身体就很臃肿,而且患有眼疾,又加之起兵反唐后,压力很大,最后完全失明,因此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动不动就对手下拳脚伺候,他的贴身太监李猪儿可因此吃了不少苦,自己尽心尽力的照顾安禄山的起居,却得不到安禄山的任何好感,完全不顾自己的死活,李猪儿的身心都很痛苦。
遭殃的不只李猪儿一人,由于安禄山眼睛失明,所以长居深宫,也不接见大臣,只由他的亲信严庄代为处理政务,但严庄也没有逃脱被安禄山打骂的下场,每次见到安禄山,只要安禄山不高兴,就会打骂严庄,丝毫不顾及君臣情面,但受委屈的严庄也只好默默的忍着,毕竟自己是给人家打工的,老板打几下就打几下吧。
双眼失明了的安禄山虽然坐着龙椅,但内心十分孤独,所以对自己的宠妾段氏依赖很深,段氏为安禄山生了一个儿子安庆恩,很是讨安禄山喜欢,所以段氏常常怂恿安禄山立自己的儿子安庆恩为太子,这件事让骁勇善战的二儿子安庆绪很不安
(大儿子安庆宗在安禄山造反时在长安,被玄宗处死),作为理论上的接班人,战功也很卓著,自己的父皇却迟迟不肯立自己为太子,这让安庆绪的境地很难堪。
安庆绪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比较闷『骚』,而且很粗鲁的一个人,不像安庆恩,识文断字,『性』格活泼,所以安禄山也有意将安庆恩立为太子。也正是因为这样,就避免不了他悲惨的命运。
安庆绪不得宠内心很纠结,严庄与李猪儿天天被打,内心愤怒,这三个人注定要联合起来干点什么的。
757年正月初五的夜晚,安禄山像平常一样在李猪儿的侍奉下躺在了自己的床上,但他怎么也不会知道,他这一躺下就再也没起来了。安庆绪、严庄和李猪儿来到安禄山的帐外,事先做足准备的李猪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