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敌。
刘文静和殷开山嘴上虽然答应了李世民,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毕竟这俩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而此时的李世民不过才二十岁,一个『毛』头小子的话他俩自然是没怎么听进耳去。心中肯定还愤愤不平的:秦王这是在否定我俩的带兵能力啊!我俩一定要给他好好展示展示才对。
于是这俩自以为是的家伙将唐军调出高墌城,在西南方的浅水原上列阵,其实这俩将大军调出城来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当薛举笑话他们,唐军主帅病倒唐军就不敢出城应战,这是个不小的讽刺,基于以上的两个原因,刘、殷二人果断地调兵出城,这多少有点耀武扬威的意思。
当李世民得知此消息的时候,惊恐万分,赶忙派人去阻止,但,为时已晚。
薛举此时已经派出一支精锐的骑兵快速绕道唐军后侧进行偷袭,而现在的唐军以步兵为主,没有多少骑兵,据说只有几千匹马而已,而薛举所占据的陇西一向都是产马的地方,战马数量自然多,质量也很好,加之其骑兵大多都是少数民族的人,所以其骑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正在浅水原上威风凛凛的刘、殷二人,这时哪能知道,就当他们严阵以待来自正前方的敌军时,他们的后方,杀出一支骑兵,顿时唐军『乱』作一团,不知所措。
所以,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唐军死伤惨烈,大将小将被杀的杀,被俘的俘(俘虏后还是被杀),据史料记载,此战,唐军死者十之五六,也就是说四万人有两万多都战死了,这一仗唐军损失还是很大的。
秦王李世民连夜整合残部,返回长安。薛举则乘胜占领高墌。唐朝开国以来的第一场大战,竟然以惨败告终,这是远在长安的李渊所始料未及的。
正当薛举准备一鼓作气,乘胜拿下长安的时候,他也不幸的被病魔给撂倒了,但与李世民不同的是,他这一病就再也没能康复,到武德元年八月(618年),薛举病死,其子薛仁杲继帝位,继续与唐朝作战。
薛仁杲是个好对付的人,他生『性』残暴,与许多将领都有矛盾,所以当薛举一死,薛氏一族的这股力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且很快就被唐王朝所灭。
此时在西北的军事力量除薛举外还有李轨,所以李渊尽量与李轨搞好关系,让他不要帮助薛仁杲,这李轨也就没怎么闹腾,保持中立。
其实李轨这样选择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在他看来,薛仁杲与李唐大军的较量终究会决出胜负,但胜方也肯定会损失惨重,到两者打的差不多了,自己在出兵收拾残局,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快哉。
但他不曾知道李世民的军事素养是如此的非比寻常,更不知道没有薛举的西秦大军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同年九月,李渊又拜李世民为大元帅,西征讨伐薛仁杲,李世民这次还是不打算速战速决,因为他知道薛仁杲大军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当李世民率军『逼』近高墌的时候,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率兵十余万迎击。薛军多次叫嚣,李世民就是不为所动,因为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唐军由于之前与敌军交战的败绩,士气上肯定不如对方,而敌军打败过我军,所以心气上肯定较我就要高,如果此时应战,孰胜孰负实在难以预料,索『性』按兵不动,等到敌军粮食吃完时,再来决战。
就这样,两军相持了俩月,到了十一月,薛军粮食都吃的差不多了,众多将士都不耐烦了,薛仁杲的部将梁胡郎等可能是实在饿的不行了,这不让人吃饭能行吗?当兵打仗还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都到吃不上饭的境地了,这当的是什么兵。
于是,梁胡郎等人率部归降唐朝,我估计这梁胡郎本来就和薛仁杲不对付,又加之如今这种没饭吃的的日子,多年来的积怨一并而发,索『性』率部投奔唐朝,不为别的,就图个能吃饱肚皮。
李世民见时机已经来临,遂选择浅水原上有利的地形与薛军决战,李世民派行军总管梁实扎营于原上,诱敌出战,薛军的统帅自以为很勇猛,所以率全部精锐出城迎击,然而李世民打仗还是有一套的,虽然决定要和你决战了,但还是令梁实依据险要地形不与薛军决战。
等过了几日后,薛军士气有所下降,士兵疲倦之时,李世民命部下与薛军展开正面交锋,当薛军集中兵力与唐军的正面部队交火时,李世民则出其不意亲率大军从敌军背后袭击,薛军腹背受敌,死伤数千人,于是赶忙突围逃走。
不过这时薛军的主力还是尚在的,如果此时乘胜追击,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李世民的一个部下就劝他不要追击,但在李世民看来,这种破竹之势,机不可失,所以就没听进部下的建议,当即率2000余骑兵乘胜直追,占据泾水南岸,使溃散的薛军不能入城。
其实当时薛军还是有好几万人的,对抗两千人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此时的薛军已经人心涣散,也并不知道前来追击的唐军只有两千人,求生的欲望迫使他们丢盔弃甲,四散逃离。
而此时的薛仁杲,除过攻打李世民的部队外,手中还是有着好几万兵马的,所以其将大军摆在城池的周围,来抵抗唐军,但薛仁杲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部下浑干等一批人,很是识时务,竟然临阵降唐了,这不可否认的成为对薛仁杲最致命的一击。
薛仁杲此时陷入极度的恐惧,赶忙关紧城门。傍晚,唐大军围城。
眼看大势已去,薛仁杲于十一月初开城投降,自此,唐军平定了陇西,确保了后院的安全。薛仁杲也被李世民押往长安斩首。这时的唐王朝由于收编了薛军的一些人马,尤其是拥有了陇西这块天然的养马场,军队的实力也大大提升。
第3章 唐高祖李渊(河东不能丢)()
就当秦王李世民在于薛氏父子作战的同时,中原地区的形式也是瞬息万变,先是李密率瓦岗军击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被迫逃走,然而打败宇文化及的瓦岗军也元气大伤,又被王世充率军击垮,一些大将如单雄信等也都归降王世充,李密也只好率残部来到长安降唐。
到现在,唐朝所要面对的军阀主要有西北一带的李轨,中原的王世充,华北一代的窦建德和刘武周,还有江南一带的萧铣等。
由于李密的来降,唐高祖李渊很是高兴,但也仅仅是李渊对李密有好感,其余将臣们都不太理睬李密,因为李密此人并不是一个好人,其『性』格诡诈,为人也不是很好,他的瓦岗军领导地位还是他杀死前任领导翟让所得,由此可见此人的品质实在不怎么的。
李密见在长安也得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连自己带来士兵的粮饷都供给不齐,所以李密奏表李渊让自己重回鲁地好招降在山东的一些旧部,这自然是个阴谋,是个连傻子都能看得出的阴谋,朝中官员门斗极力反对,但唐高祖李渊却同意了,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果然不出所料,李密在离开长安后,很快就反水了,但不久后就在当年年底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时年38岁,连年都没过成,唉,好可惜。
李世民在平定陇西的薛氏父子后,一刻也没停闲,又转战关中东北方的太原,太原本是李唐王朝发家的地方,不过在太原镇守的齐王李元吉没能好好地完成皇帝老爹下达的任务,在自己的疏忽大意下,太原沦陷,被刘武周占领。
李元吉也只好率部撤走,其实这也不能怪李元吉,毕竟当时他才十五六岁,还未成年呢,对于失败是不需要负法律责任的,再者说太原距离关中也不是很近,各项的军需补给都很费劲,加之刘武周早已对太原垂涎三尺,太原的失守也是一个必然事件。
这河东地区由于各路反对势力的攻击,基本上全部沦陷,消息传到长安后,整个朝野都震惊了,老家都被人占领了,这可是个很严重的事情。
唐高祖李渊被迫下令,“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这句话大意是:我们应该放弃山西一带的疆域,只要好好把守住关中这一片就行了。
这显然是个不怎么好的策略,但能怎样啊?如今这刘武周等军阀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如果贸然派大军去征讨,弄不好连老本都搭上了,划不来。
大臣们肯定也有反对此做法的,毕竟太原那是咱的老家啊,就这么丢了还行?秦王李世民这位骁勇的战将自然也是主张夺回旧地的。
于是,李世民上表劝阻他老爸说:“太原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