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训班学过的伪装术又派上用场,她把腔调变作中年男人,彻底掩饰了原有声音,连莫小米都没听出来。为了稳妥起见,事后秦香兰运用技术手段把这条通话记录抹去了,丝毫不留痕迹。
武林高手讲求点到为止,对于这件事秦香兰觉得适可而止就行了,时间、地点都告诉莫小米,剩下的事情顺其自然,地下党足够聪明,他们的同志便会得救,否则听天由命。这是秦香兰在溃逃前做得最后一件善事,无人知晓,也不能因此宽恕她对人民犯下的罪行。
11月27日半夜11点是军统总部给重庆站下达的屠杀时间,对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关押的三百多名囚犯全部秘密枪决,尸骨浇上汽油焚烧,毁灭罪证,然后深坑掩埋。这种做法解放前夕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成千上万仁人志士壮烈牺牲,倒在黎明前的黑夜之中。
中共重庆特委还在猜测,另一条重要线索也传来相同指向: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两座监狱11月27日半夜即将执行集体枪决,由军统宪兵队实施,狱警负责监管押送。提供消息的正是渣滓洞监狱小队长杨钦典,亲口告诉侯丹青,为此侯丹青付出了四根金条的代价并帮助杨钦典逃到香港避难,躲过军统特务追杀。
莫小米第一时间把侯丹青口信传送给高嘉天,两条线索惊人吻合,证明情报准确性:敌人要在11月27日对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动手了!情势危急刻不容缓,高嘉天立刻组织人手,同时通知华蓥山游击队,两支人马合在一处,抢在敌人动手之前开展营救,争取武装暴动越狱成功。
第七百一十九章()
兰州,因地处皋兰山而得名,古称皋兰。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西北地区政治、军事中心,地理上也是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的枢纽。兰州城北面是黄河,东、南、西三面环山,易守难攻,抗战时期就构筑了国防工事,国民党守军称该城为“不可攻破的铁城”。
1949年8月中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在广州召开由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马步芳、副长官马鸿逵等人参加的“西北联防会议”,拟制了“兰州决战”计划。
该计划以马步芳4个军及新成立的骑兵军共9万余人为主力,依托兰州坚固城防和黄河天险,吸引、消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主力。以集结在中卫、中宁地区的马鸿逵部主力伺机转向兰州,以胡宗南部主力由秦岭出陇南,三路夹击,企图挫败一野于兰州外围,解放战争历史上著名的“兰州战役”由此拉开序幕。
此时解放大军历经扶眉战役、固原战役和陇东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骑兵14旅马成贤部、8旅马光宗部近万人马,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一路追击,占领彬县、长武、泾川、平凉、清水、秦安、武山等地区,解放了陇东广大地区。
马步芳退守兰州后,又将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构筑的国防工事进行加修加固,主要阵地构筑了钢筋水泥碉堡群,外斜面有高6至10米的环形人工峭壁,腰部修有暗藏的侧射火力点,外有两层3至6米的外壕,壕内遍布地雷,铁丝网。阵地之间有公路、交通壕连接。
马步芳视兰州会战成败为其生死存亡的关键,不仅主力全部集中兰州,而且在城内屯集了大量粮食、弹药并作了精心周密的部署:以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军和两个骑兵旅,共5万余人,重点守备南山各要点与城区;以两个军3万余人,控制在兰州东北黄河两岸地区,保障兰州左翼安全;以新编成的骑兵军2万余人,控制在临洮,临夏地区,保障兰州右翼安全。
兰州城防工事及兵力部署详细资料均汇编成册,加以扉页装裱,名为《兰州决战行动方案》。此书图文并茂,两万余字,由西安商务书馆印刷,仅有四本,分别送往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办公室、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办公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办公室。
其实,所谓的“兰州决战”形成并非一帆风顺,在此之前也曾在马家军内部引发争端,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以马步芳、马鸿逵、马继援为主的“决战派”,主张在平凉或者定西与解放军决战;二是以82军副军长赵遂、参谋长马文鼎为首的“游击派”,主张将主力撤到黄河北岸,南岸兰州只做一下牵制消耗性的抵抗便放弃,主力在黄河北岸沿河机动,解放军在哪里渡河,就在哪里“半渡击”。
马家军内部两派各执己见,在定西会议上展开激烈争论,会议开了大半天都没有定论。按理说军队等级森严,决不允许“以下犯上”,青海马家军尤其如此,类似于南宋时期的“岳家军”或者明朝时期的“戚家军”,马步芳就是当代岳父和戚继光。
马步芳这个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有一点却值得称颂:对属下十分和善开明,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广泛听取意见,在大战前尤为重视各方建议,善于归纳总结。正因为如此,定西会议迟迟没有结束,马步芳尽管坚持与解放军决战的初衷,但不排斥反对者,也在思考“游击派”言论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也密切关注着马家军的动向,急于知晓他们下一步行动计划。据史料记载:当时党中央和一野首长都希望敌人固守兰州,与之决战,彻底把马家军消灭在黄河以南。最不希望看到“游击派”所提那种状况,这样会把歼灭战打成持久战,无谓消耗兵力和武器弹药。
马步芳究竟怎么决定?事关西北解放全局,此事意义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尽快获悉敌人真实意图,党中央指示特委——紧急唤醒潜伏在马家军达四年之久,代号“百灵鸟”的中共秘密特工,尽最大努力打探到定西会议最终结果,如有相关作战方案设法获取。
第七百二十章()
国民党军队历来不是铜墙铁壁,早在黄埔军校时期便是国共两党共存,后来发生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大搞“清党运动”,军队中共产党员开始锐减,但一直存在。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早已不是秘密,然而西北马家军属于特例,军队中完全没有共产党员,直到抗战快结束时“百灵鸟”打入敌人内部,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百灵鸟”能歌善舞,也是回回,擅长回民歌舞,深受马家军官兵欢迎,“百灵鸟”既是特工代号也是官兵送给她的美誉。这只美丽的“百灵鸟”是怎么飞入敌人巢穴的呢?说来话长,她原本对共产党心存芥蒂,经过漫长改造后幡然醒悟,最终加入革命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她就是马雨露。
四年前,在宝塔山下延河水边,年永忠代表中央特委与马雨露进行了一场改变她命运的谈话。年永忠的话让马雨露刻骨铭心,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事业,最终为解放兰州献出宝贵生命。
河水平缓流淌,河岸两边芳草萋萋,鸡鸭成群,看不到一丝战争硝烟。经过两千多个日夜学习劳动,马雨露体格变得健壮,皮肤黝黑,长发换成齐耳短发,英姿飒爽,与根据地其他女同志没啥分别。由最初的顽固分子,到旁观者,再到劳动积极分子,马雨露脱胎换骨,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
中央特委一直关注着她的变化,同时也在酝酿新的计划:把日本鬼子打败后存在诸多变数,国共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国民党不会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战争不可避免。只要战火不灭谍战就永远相随,中央特委决定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培养一支战斗在敌人心脏的秘密部队,犹如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
这些特工最好是经过党组织观察考验的坚定党员,具备地下斗争经验或有过国民党军队工作履历,不容易识破。1944年下半年,这支秘密部队初具雏形,在延安集中强化训练,由留苏高级军事干部任教,为时四个月,马雨露名列其中。
特训结束后,学员们被派往全国各地,绝大多数进入国民党军警特宪机构,成为特别党员。马家军是西北军中战斗力最强悍的队伍,也是中央特委工作重点,早就想把“暗桩”埋进去。然而马家军不像其它部队,实行宗教化、部落化、家族化,不要说军官,即或普通士兵也不用外族人,无计可施。
年永忠找马雨露谈话,并非给予任务而是作为试探,因为她出生于宁夏,或许有办法打入马家军。自从年竹花离开延安后,马雨露很少再见到年永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