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士兵哪敢隐瞒,一五一十讲述了修筑经过。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培训不到位,大多数士兵根本不懂修筑,完全凭自己想象蛮干;二是仓促上马,赶时间抢工期,粗制滥造;三是心里有怨气,当兵本不是自愿,到了前线又被当劳工使唤,怎么会出优质工程?
坐在台下的军官们听得心惊肉跳,这种工事哪经得起日本人飞机大炮强攻?一通炮弹轰过来岂不成了炮灰肉泥?简直就是自掘坟墓,不被炸死就被憋死。
有一个军官尤其难熬,内心如沸腾的油锅,五脏六腑都快烤焦了!他就是工兵连葛连长,负责全军工程建造,入伍十几年,也算老兵了。出川以前葛连长过着神仙日子,大工程没有,小工程不断,都是些修修补补的小差事,隔三差五便有人请客送礼,希望从他那里找些事做。说实话,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是家常便饭,只要不打仗,差就差点,无所谓。
见军长雷霆震怒,葛连长一颗心提到嗓子眼,军法无情,范绍增一句话就可以要他小命。好几次他想站起来替范老四开脱,可有心无力,毕竟是人头落地的大事,搞不好两人都会挨枪子儿。
“范老四知法犯法,罪不可赦,着令枪毙,立即执行!”范绍增大手一挥,两名警卫立刻把范福来拖出去,两分钟后枪声响起,葛连长一身冷汗随之渗出,衬衫全部湿透。
第六百七十六章()
范福来被范绍增当成一只鸡,杀了给葛连长这只猴看,杀一儆百,威慑力不可谓不大,震动了整个88军,从此无人再敢玩忽职守,军纪焕然一新。范绍增还乘胜追击,惩罚那些携带烟枪的“大烟鬼”,在川军尚属首例,这是后话。
葛连长奉命连夜对工事进行加固改造,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天拂晓日军果然发动猛攻,由于工事坚固布局合理,川军以最小代价守住防线,首战告捷。范绍增奖罚分明,战斗结束后请示上峰,给予工兵连重奖,葛连长官升两级,由正连级升为正营级,少校军衔。可惜在抗战后期不幸牺牲,年仅36岁,骨灰运回四川安县老家安葬,名垂千古。
宜昌战役是一场战况惨烈的防御战,也是实力均等的拉锯战,敌我双方倾其所有:日军出动了飞机、坦克、装甲车等现代化武器装备,川军也拿出全部家底,汤姆逊冲锋枪、捷克轻机枪、马克沁重机枪等轻重武器悉数登场亮相,弹药充足,要多少有多少。
战壕、防空洞和暗堡发挥了巨大作用,经过三个昼夜持续攻击,第一条战线被日军突破,战壕周围血流成河,尸骨堆积如山,川军退入第二条防线据守。又经过三个昼夜攻击,国军阵地巍然不动,仿佛铁打的秤砣。师团长土桥一次遭到总部严厉斥责,恼羞成怒,请求航空兵实施空中打击,摧毁中国军队有生力量。
川军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飞机成群结队扑面而来,超低空慢速飞行,扔下一枚枚重磅炸弹。这些大家伙爆炸后掀起巨大声波,弹片横飞,破坏力超过普通炸弹数倍,足以炸毁钢筋水泥构筑的一切建筑物,而且深达两三丈,不少川军官兵因此丧命。
相对于飞机的狂轰滥炸,地面部队更加凶猛,步兵像潮水一般,铺天盖地向国军阵地扑来!坦克、装甲车等机械化部队在前面开道,炮弹如同蝗虫,密密麻麻飞向88军。步兵躲在机动车后面开枪射击,川军的子弹根本打不到他们,落到车身上反弹开来,杀伤力十分有限。88军炮兵连也开炮还击,但射程较短,如同隔靴搔痒。
范绍增站在前沿指挥部,手持望远镜,通过瞭望口观察战斗发展态势,这副望远镜还是省主席刘湘送给他的礼物,正宗德国货。莫小米也在观望,不用望远镜也看得很清楚:日军占据绝对优势,88军尽管顽强抵抗,但收效甚微,伤亡惨重。
“军座,这样打下去不行呐!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啊!”莫小米忧心忡忡,由衷说道。范绍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眼睁睁看见子弟兵一个接一个倒下,心如刀绞,然而战争就是血腥杀戮,你死我活,这时候倘若撤退更是死路一条。
“小米,你说说看,怎么才能有效遏止日本人攻势?”范绍增端着望远镜,头也不回,问道。莫小米沉吟半晌,按理说战略战术不应该由他来讲,参谋部一大帮能人不是吃干饭的货色,既然军长点名,不说不行。“阵地战我们不是日本人对手,这一点在淞沪战场已经得到印证,军座,不妨换个思路,采取穿插迂回战术,您看如何?”莫小米建议。
莫小米的提议与范绍增想法不谋而合,他正有此意,淞沪战场和宜昌战场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在开阔地作战,没有大型山丘、成片房屋作为掩体;川军阵地一马平川,对日军机械化部队展开非常有利;飞机能见度较高,整个区域没有障碍物,便于集中轰炸;川军独立作战,无友军驰援,日军一旦攻破阵地只能后撤,再往后面就是宜昌城镇,老百姓必将遭到敌人蹂躏。
川军目前最大优势唯有无畏勇气,用钢铁意志战胜日寇。穿插迂回战术并不玄奥,靠的是“快、准、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炸毁对方辎重车辆及重武器,达到打击敌人士气,迫使日军后撤之目的。
“如果军座不反对,属下愿率领两百精兵执行任务,扰乱敌人部署,为我军反攻创造战机。”莫小米主动请缨,范绍增也认为莫小米是最佳人选,但心有不舍,迟疑着不作声。
第六百七十七章()
宜昌战役与淞沪会战又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一场短兵相接的遭遇战,属于局部中等规模战役,对弈者只是两支军团;后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比拼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双方均投入数十万军队,从某种意义上讲,淞沪会战更像武者角力,胜利一方将占有亚洲最大的金融城市,对整个抗战局势有着深远影响。
范绍增之所以如此看重此役胜败,除了这一仗是川军出川以来第一场大规模战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88军带着百万重庆父老乡亲殷殷期望奔赴前线,打了败仗怎么有脸回去?为了支持抗战,各界民众慷慨解囊,有的甚至变卖家产,助川军一臂之力,离开重庆时范绍增曾经对天发誓:一定要用胜利捷报回馈家乡亲人,宁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然而,战争不是游戏,武器装备、战斗意志诚然重要,战略方针、战术部署更不可或缺,有时候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偶然事件,而偶然蕴含于必然之中,取决于一线指挥官是否足够睿智从容。
这场战役为什么范绍增和莫小米想到一块儿,不约而同采取穿插迂回战术?其实是逼出来的,日军火力太强大,兵力也超过88军,如此悬殊的对比,迫使指挥官不得不破釜沉舟,主动出击,以快打慢,以动制静,在运动中寻找战机,这一点在日后毛主席《论持久战》著作中有着精彩描述。
整装待发之际莫小米更加想念梁海,多好的同志啊,两人目标一致配合默契,战场上相互支援,生活中抱团取暖,亲如兄弟。——莫小米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军人的心也是肉长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战友,永远不会!
负责穿插作战的队伍仍是特战队班底,增加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些士兵参加过围剿红军和“二刘之战”等战役,狂傲得不行,根本不服从莫小米指挥,而且其中竟然还有“大烟鬼”!
出发前莫小米清点人数,发觉少了两名,是两个名叫岑二和崔贵的老兵,十多岁就入伍扛枪,典型的“兵油子”。离指定时间只有三分钟,莫小米急了,连忙派人去军营查找,半天后才小跑着回来。一问:烟瘾发了,趁出发间隙赶紧抽两口。这还了得?莫小米肺都气炸了,这种兵痞若上战场恐怕早当逃兵了!既定时间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莫小米按捺住心中怒火,一声令下,两百人迅速离开后方,直插前沿阵地。
穿插部队按照范绍增要求,轻装简行,随身仅携带冲锋枪、手枪、手榴弹和雷管,弹药只够维持个把小时战斗。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促使战士们有效杀敌,不浪费弹药;二是避免恋战,造成无谓伤亡,不管能否成功,完成任务即刻撤离。
川军穿插部队选择了拂晓前夕作为打击点,这个时段是莫小米根据侦查连提交的敌情报告作出的结论,交参谋部研讨后执行,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是穿插迂回作战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