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永忠亲眼见到女儿思想一天天发生转变,百感欣慰,尤其在赠送她一本《共产党宣言》后年竹花终于道出真相,让年永忠又惊又喜。那天傍晚,年竹花主动找到父亲,希望得到几本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年永忠很高兴,说明女儿要求进步,这是好事情。
第二天清早,年竹花又找到父亲,摩挲着书的扉页,小声说道:“爹爹,如果我这时候向八路军坦白交待,不知道算不算立功赎罪?”年永忠意识到女儿要交待问题的严重性,忙回答:“当然算,我们八路军的政策历来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只要态度端正,把问题说清楚,我们会考虑从宽处理的。”
“我说清楚之后就可以加入共产党了么?”年竹花又问道,表情神圣庄严。年永忠更加喜悦,女儿能提出这种要求,真是意外之喜,她明白什么是共产主义吗?能够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吗?年永忠半信半疑,随口问了书中几个章节主要内容,没想到年竹花竟然立即复述一遍,由此可见昨晚彻夜未眠,确实下了一番苦功。
“花儿,你刚才说甚?来,坐下慢慢说,不着急,把你所知道的全说出来。”年永忠拉着女儿手臂在石凳上坐下来,亲切说道。“爹爹,其实我们不是什么‘抗日义勇军’,跟抗日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都是马雨露雇佣的杀手,此次到延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刺杀八路军中央首长,具体是谁在幕后指使我也不知道。”年竹花一口气说完,心里舒坦许多。
年永忠暗自心惊,看来自己预感没错,这支抗日武装不简单,假如年竹花没有撒谎,问题就严重了。凭着多年的对敌斗争经验,年永忠敏感意识到年竹花绝非知情者,或许仅是外围成员,应该还有核心组织。核心组织在哪儿呢?延安还是其它地方?
“花儿,你好好回想一下:怎么和马雨露认识的?她和什么人有联系?到延安的路上发生了哪些事?”年永忠表情严峻,掏出纸和笔,准备把年竹花的话全都记下来,回头立即向中央特委首长汇报。
年竹花不敢怠慢,一五一十把事情来龙去脉说得干干净净,包括马雨露找人试探她、路上侦缉队抢了物资偷跑、遇上八路军游击队等等,事无巨细,全部告诉了父亲。年永忠认真记录,不时提问,最后合上笔记本,对年竹花说:“花儿,今晚咱爷俩的谈话谁也别说,一定要保密,跟往常一样,该干啥就干啥,其它事情我会安排的。”
年永忠父女交心以后,马雨露更加惶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好像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她。这种感觉十分不好,无论看书时、走路时,还是劳动时、休息时,身后都有这么一双眼睛,弄得她毛骨悚然寝食不安。
有一天晚上实在忍不住,马雨露问年竹花:“喂,竹花,你有没有觉得咱们被人监视了啊?”“没有呀,哪有?我说好姐姐,你能不能不要吓我,八路军对咱多好,管吃管住,还教我们文化、体操、射击、劳动,怎么会监视呢?”年竹花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马雨露顿时哑口无言。会不会是自己神经过敏了?应该尽快实施暗杀计划,早点结束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回去向干爹复命,马雨露心里暗暗思忖。
马雨露的第六感没有误导她,中央特委确实对“关中抗日义勇军”进行全程监控,为了不引起怀疑,年竹花也不能例外。所有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都被记录在案,假如这时候采取暗杀行动,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刺杀计划还未落实到具体方案,一场从天而降的灭顶之灾已经悄悄来临,笼罩在马雨露等人头顶,然而他们惘然不知,没有被八路军消灭,却差点死在自己人手中。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上海左翼作家联盟赴延安考察团所有手续全部办妥,成行在望,沈升云暗自舒了口气,终于可以了却心头之患了!送别酒会上,沈升云举杯对殷华新、章摄影师、欧阳记者三人说:“此次各位代表上海民众看望抗日将士,实乃中国文化界一大盛事,可喜可贺!我谨代表中央政府淞沪战地督察团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谢!咱们共饮此杯!”
一阵杯盏交错之后,沈升云拉着殷华新走到僻静处,再三叮咛:“华新老弟,大哥全指望你了!委员长曾经说过:宁肯错杀千人,也绝不可放过一个!不能妇人之仁,切记!”殷华新点头应允,沈升云继续说道:“如果可能的话,请手下留情,放过马雨露一命,毕竟是义女,有些不舍啊!”
殷华新笑着答应,心里却在冷笑:都说虎毒不食子,你沈升云也不是铁板一块嘛!这个马雨露必定是他的软肋,如果抓在手里说不定日后还用得上。
出发前殷华新、章摄影师、欧阳记者做了周密部署:章摄影师负责打头阵,考察团初来乍到八路军必然热情接待,召开欢迎会或新闻发布会之类,这时候章摄影师就瞄准共产党重要人物,伺机开枪暗杀。
欧阳记者作为策应,在会场周围移动,寻找射杀目标,制造混乱,为章摄影师提供机会。殷华新掌管全局,假如章摄影师和欧阳记者失手,他会立刻补上一枪,完成暗杀后掩护两人撤退。
对于沈升云额外交待的任务,殷华新打算同时进行:如果马雨露等人顺利实施原定计划,他们便与之联络,跟随考察团一道离开延安;如果马雨露等人暴露,已经被八路军羁押,就想办法除掉。
左联考察团果然受到陕甘便根据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亲人般的氛围。考察团随身携带了大量生活用品,都是上海民众自发捐献的,考察团一一落到实处:儿童书籍、书包、文具送给边区小学校;棉被、布匹、布鞋送到边区被服厂;面粉、稻米、罐头由边区后勤部门统一配发,……总之都是根据地急需的生活物资。
延安人民用自己的方式热情款待远方来得贵客,他们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大枣、花生、小米等,还邀请考察团去家中作客,极尽地主之谊。然而,披着羊皮的狼总归改不了狼性,面对边区人民一片热忱,绝大部分左联作家都深受感动,但仍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执迷不悟,企图对中央首长举起屠刀。
马雨露带领的“关中抗日义勇军”也在欢迎考察团的行列里面,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敬意。马雨露做梦也没想到,考察团居然有干爹沈升云派来的杀手,而且带着双重使命,他们也是被暗杀目标之一。
上海左联考察团欢迎大会如期召开,会场隆重而简朴,主席台正中央悬挂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巨幅画像,台上鲜花簇拥红旗飘扬,台下整整齐齐放着一排排长板凳。
上午九时大会准时开始,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左联知名作家、新华社、根据地及上海各新闻媒体、八路军战斗英雄、边区支前模范、小学教师和学生代表等悉数到场,加上旁观群众,共计四百多人。
作家殷华新、摄影师章秋声、文字记者欧阳海也各就各位:殷华新坐在台下第一排左侧位置,既可以策应另外两人,也可以随时逃离;章秋声夹杂在一群摄影记者中间,把三脚架杵在地上,假装调试焦距,实际上在拨弄嵌入式手枪;欧阳海站在文字记者最前面,衬衫口袋里插着微型手枪,装作记录欢迎仪式,时刻准备开枪射击。
三个人正忙着做最后准备,完全不知道此刻也有一帮人和他们做着同样事情,那就是以马雨露为首的“关中抗日义勇军”。这是一场筹划已久的刺杀行动,马雨露等待这天已经三个多月,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机会,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他们比殷华新等人还占得先机,事先早已拟订好暗杀名单,全都是八路军重要人物。
第六百二十四章()
“关中抗日义勇军”的武器从何而来呢?他们的手枪早被搜缴,保存在八路军军需库里,没有特许不能使用,凭什么去刺杀中央首长?是的,没错,就凭一双拳脚,这就是马雨露过人之处,她早想到延安保卫制度十分严格,不可能允许普通人执枪,因而在物色人选时便要求身怀绝技,每个人都必须一招制敌。
十几名队员确实武功高强,尽管手无寸铁,但足以让暗杀目标顷刻之间丧命。经过三个多月劳动改造,不少队员思想发生巨大改变,逐渐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有了全新认识,不愿同室操戈自相残杀,这是马雨露万万没料到的结果。
在这些反对暗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