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回蟊贼空手而归,十分恼怒,留下纸条警告:如果不拿些大洋“孝敬”,谨防全家受害!路贤才一笑了之,第二天在大门口贴上告示:梁上君友明鉴,路某不善理财,家中确无多余钱财,唯几张闲嘴而已。友不必再来,来也没有收获,不如去别家尝试。特此相告,路贤才亲笔赠言。
莫小米不知道路家有这些故事,仍旧迈着猫步,向着亮灯的地方走去。路贤才听得真切,心里暗自叹气,觉得这蟊贼忒不懂事,县城老百姓对他的经济状况无人不知哪个不晓,只需稍加打听就可以得知,还用得着到家里来?
与房间还差几步路,路贤才便开口驱赶:“我说这位仁兄啊,你去问一下,路某是那种有家财万贯的人吗?日本人来之前稍好一些,倘若你那时候来说不定还有好烟好茶相赠,运气再好点或许可以带些大洋走,现在不行咯,除了两袖清风,别无它物。仁兄请便吧,不要惊扰了我的家人。”
莫小米听到这番话禁不住偷笑起来,这个“路一刀”真幽默,把他当梁上君子了。如果真像他所言,路家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疑的地步。
莫小米轻轻推开房门,走进书房,关好门后双手抱拳施礼道:“打扰路先生休息了,请多多包涵!”“哦,梁上君友还如此通晓礼节,不简单!有何指教?”路贤才半开玩笑半带洗涮的对莫小米说道。
“路先生误会了,我不是道上朋友,这是我的证件,请过目。”莫小米走到路贤才面前,掏出军官证递过去。路贤才警惕地望了他一眼,接过证件翻阅,半天没作声。“你是国军?听你口音像四川人,莫非是川军?”路贤才抬起头问道,莫小米点头认可。
“你们川军怎么会到上海来?国军参加会战的没有川军啊?”路贤才一脸疑惑,“这个嘛,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以后有机会再解释吧!”莫小米担忧秦香兰安危,不愿过多涉及其它话题。
路贤才见莫小米心事重重的样子,多少明白一些,又问道:“你有病人急需医治?”“路先生好眼力!我那里的确有危重病人,需要立即实施开颅手术,不知路先生能否仗义相助?”莫小米回答。
莫小米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路贤才没有答话,手执英文书,在屋里来回走动。好不容易得到的片刻安宁多么难得,他不愿意就此放弃。然而,日寇一日不除国家一日没有和平,中国军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伤亡而置若罔闻么?
第六百零二章()
莫小米耐心等待,如果换作他也一样,不可能没有丝毫顾忌,假如路贤才拒绝,他不会感到意外。路贤才犹如一只困兽,在牢笼里转来转去,右手小拇指仿佛又疼痛起来,火烧火燎,炙烤着他。一边是亲情,一边是国耻,令人难以割舍难以抉择。
“时少校,如果帮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路贤才忽然停下脚步,沉声发问。莫小米爽快应答:“路先生有什么要求不妨直言相告,只要我做得到一定尽力而为!”路贤才靠近莫小米,直视着他的眼睛,表情凝重,说道:“路某别无所求,只希望能把爹娘妻儿送走,让他们安全回到河南老家,爹娘颐养天年,妻儿生活无忧!”
“好,我答应您!您也可以跟他们一块儿走啊,何必忧虑呢?”莫小米觉得路贤才有些多此一举,路贤才黯然摇头,半晌才回答:“我倒想走,可日本人不让呐!他们一旦发现我不在家,必然全城搜捕,到时候都走不了!”
莫小米一想,说得确实在理,但把他留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作为家中顶梁柱,路家父母和妻儿离得开吗?一时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莫小米只好说:“我们再考虑一下吧,尽量把你们全部送走,骨肉不分离。”
“不用考虑了,我和孩子他娘留下,日本人只要每天看到老太太出门买菜就不会怀疑,我陪她和鬼子周旋到底。”门外突然响起一个苍老衰弱的声音,毋庸置疑,是路贤才的老父亲。
路贤才忙走过去打开门,果然是老父亲,伫立在门口,披着外衣。老人走进房间,说道:“我起来小解,你们刚才的话都听见了,不要再犹豫,救人要紧,把人救活后立刻离开这里。贤才,你带着淑静、小鸣越早走越好,日本人不是活菩萨,哪天用得着你的时候,你不干也得干,因为你有顾虑,我们就是你的顾虑。走了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一了百了。”
“爹!”路贤才还未开口,被老人挥手打断,“不要再说了,我意已决,我和你娘快八十了,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我们活了七十多岁,已经活够了。古人还有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啥意思?就是说活到一定岁数就该死了,再活着跟贼差不多。贤才,你自幼饱读诗书,圣贤的教诲无须我多言,就按我说得去做吧,放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
一番话有礼有节,令人心悦诚服,不愧是医学出身的老一代知识分子,莫小米肃然起敬。“爹!您让儿子舍弃你们,如何做得到?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能有悖伦理,丢下你们独自享乐?”路贤才“扑通”一声跪在老父亲脚下,小声抽泣。
“好啦,贤才,不要伤心了,老父脾气你是清楚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看看你的手指吧,你能够做到断指退敌,为父有何不可?难道你要让我和你娘死在你面前吗?”老人扶起路贤才,随即掉头而去。
见路贤才还在痛哭,莫小米劝慰道:“路先生,老人脾气倔,先缓一缓嘛,过几天再慢慢劝解。不知我所求之事如何定夺?”“嗯,开颅手术不难,难就难在怎么才能进医院实施手术。日本人看守严密,24小时有人巡逻值班,不好办呐!”路贤才面露难色,“只要您同意做手术,其它问题我来解决!”莫小米慨然回答。
事不宜迟,莫小米立即返回诊所,召集突围到城外的特战队员,从地道悄悄返回县城,全体待命,准备把秦香兰和其他重伤员送到县医院实施手术。
南城门一战特战队损失了近十个人:四个牺牲,五个轻伤,还好没有伤筋动骨,主要战斗力还在。梁海和廖勇进也受了伤,梁海小腿中弹,廖勇进被弹片擦伤,都需要治疗。加上原有伤员,需要医治的战士达到十几个,路贤才的工作量不算小。
第六百零三章()
莫小米再次找到路贤才商量,路贤才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国军渡过难关,把医院的内外环境描述了一遍:县医院占地约五十亩,有门诊大楼、内外科大楼各一座、行政楼、后勤办公室、职工宿舍、库房、医疗垃圾转运站等建筑物。
全院职工三百余人,现仅有一百多。日本人又派来医护人员六十人,总共近两百人,其中住在职工宿舍的有一百多,半数是日本人。
手术室位于外科大楼顶层,医院建筑都是由上海大建筑公司设计承建,质量稳定可靠。手术室设施齐全,全套设备均从美国进口,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县级医院堪称一流。路贤才之所以被称为“路一刀”,一方面医术高超,另一方面归功于医疗设施先进完备,缺一不可。
“手术对象都是危重病人,怎么会把手术室放在大楼顶层呢?”莫小米脱口而出,路贤才微微一笑,答道:“这就是上海建筑师与众不同的地方,另辟蹊径,做出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说完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张白纸,开始描画示意图。
路贤才边绘制边解释:“这座大楼共有四层,底层是接待大厅、急诊室和收费室;二楼是妇女儿童病房;三楼是普通病房;四楼是手术室,可以接纳外科病人三百余人,医院规模在上海远郊地区首屈一指。”
“为什么把手术室安置在顶楼?理由有三个:一是手术对环境条件要求极高,不能受到任何干扰,顶楼比较安静,是最佳选择;二是手术设备极其昂贵,为保证医院财产安全,顶楼除有安保人员全天候值守外,还加了道钢门窗,闲人不得入内;三是手术会产生大量有害垃圾,如果设置在人多嘈杂的地方难免防范不到位,必须有专人清理转运。”路贤才接着说道。
路贤才最后补充道:“医院设计单位早已考虑到顶层缺陷,专门安装了升降梯和滑道,病人乘坐升降梯上下,医疗用品和其它物品从滑道进出手术室。”
莫小米恍然大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能有这么先进完善的建筑,也只有上海才见得到,难怪日本人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