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终结者-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水而下,又快又省力。

    不一刻,河道西侧可见明军堡垒。

    从朔方,明军沿着黄河修建堡垒,一直修到了兴庆府下游五十里处。

    这点距离,只要明军大规模渡河,便可算作是兵临兴庆府城下。

    阮小七振奋起来,问道:“我等从西夏而来,又无身份证明,如何上岸?”

    “七哥,此等事情,小弟自有准备。”石大应道。

    说着话,迎面已经有明军大船使了过来。

    石大主动叫道:“小的石大,有兵部并闻风司联合开具的通行令在此。”

    说完,他把船摇到旁边,递过一张纸条。

    负责河段巡视的申屠旭明接过,仔细查看了,道:“原来是去策反敌军,绕了不少路吧?”

    石大笑道:“其实也没多少路,趁夜泅水过去,又打翻了两个汲水的宋兵,便混进去了。”

    “行了,上岸登记身份去吧。”申屠旭明说道。

    旁边一明兵提醒道:“头,哪位好像是阮小七。”

    阮小七听到,立刻下意识地握紧了腰刀。

    他确实和宋江瓣了,然而,他绝对不会和明军产生瓜葛,若是对方强留,说不得要手底下见真章。

    申屠旭明道:“我自晓得,管他小七大七,从西边过来就是自家人了。”

    阮小七听了,松了口气。

    同时,一股失落感也不禁升起。

    想当年,他阮小七在江湖上也是响当当的,如今在明军眼里,和路人甲也没什么两样。

    “罢了,败军之将,也没什么威风。”阮小七如实安慰自己。

    四人上岸,只见岸边立有许多瞭望塔,地面亦有军兵往来巡逻。

    这等情境,也是应有之意。

    走了片刻,只见无数百姓正在修路。

    铲掉一端草皮,彻底清除杂物后夯实,再铺上碎石黄土,最后浇上水泥。

    已经修好的路段,路面平整,光滑如镜,可容四车并行。

    阮小七叹道:“水泥此物,确实神奇。”

    用得多了,自然不可能保密。

    目下,金辽夏也都知道了水泥的存在,也在想办法制造。

    只是没个三五年,可能出不来,除非他们派人去偷配方。

    对此,刘子翼表示闻风司上下会给予热烈的欢迎。

    事实上,明国的技术手段,一直是细作们的最爱。

    闻风司依次为诱饵,不知道逮了多少人,且屡试不爽。

    水泥、火器、战船……这些技术实在太重要了。

    观望中,四人到了一座城堡前。

    只是防御据点,有两千人驻扎,同时负责西边逃人的登记遣返。

    石大已经把资料都准备的齐全了,阮小七三人顺利登记完,并没有任何刁难。

    收回路引,石大笑道:“七哥,能解决你的身份,多亏了柴大官人出手相助。”

    “哦,此话怎么说?”阮小七问道。

    石大道:“当初,宋贼横行,小弟吃逼不过随着明国出海南下,于流求定居。”

    这些阮小七都知道。

    他重回梁山时,也曾动过招揽旧部的心思,只是一打听,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溜之大吉。

    赵宋检括公田害人破产,明军跟着收拢百姓出海,其实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小弟也不是安稳的主儿,到了流求安顿了家小,便应募当了水手,后来做起了倒运白糖的买卖,倒是积攒了些许家私。

    年前,小弟听闻朝廷悬赏,打听的确凿了,便动了心思。

    只是自家本事自家知,小弟当个寻常海商,自然绰绰有余,此等冒险的事,并不足够。

    踌躇时,在应天偶遇柴大官人,听说七哥在党项人这里,小弟便求了路引,一路来寻。

    天可怜见,终究是顺利找到了七哥。”

    阮小七道:“若说大江大河,我也随意趟它三五个来回,海上的事,并无把握。”

    “七哥从未下海,自然无十足把握,待历练了两年,自然无往而不利。”石大笑道。

    若非对阮小七信心满满,他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找。

    万一落到西夏人手里,怕是想死也难。

    闲话中,四人搭了运粮返程的商队,往回走去。

    到了麟州,此处又大不相同。

    本来被赵宋糟蹋得残破不堪的地方,虽然尚未恢复元气,却也恢复了生气。

    百姓再不复愁苦,大多有发自内心的笑容。

    阮小七叹道:“用兵之时不害民生,朝廷手段,确实不凡。”

    石大笑道:“陛下手段,实在千古少有,否则哪能打赵宋如同打狗般简单。”

    晓行夜宿,水陆交替,不一日,四人到了郓州。

    打发两个亲随自回家去,阮小七并石大直奔石碣村。

    真是归心似箭,一步不肯停留。

    本来一整日的路程,半天便走没了。

    “此处乃是石碣村?”阮小七惊讶地问道。

    他的眼前,是一排青砖黑瓦的房舍,哪有半点曾经石碣村的模样。

    石大笑道:“七哥,我等居住水泊边上,湖中鱼虾无数,只要勤快些,尽可活的安逸。”

    明军伙食丰盛,注定对鱼虾鸡鸭猪羊需求无数。

    石碣村的人大多会打渔,因此致富不难。

    不过,阮小七尴尬了。

    近乎一样的房子,他如何知道那间是自家的?

    这也算快速发展的弊病吧。

    为了效率和成本考量,太多的东西只能流水一般建造,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踌躇间,只见一妇人出了村子。

    阮小七当头拜下,道:“嫂嫂,近来可好?”

    这妇人,正是阮小二的浑家。

    仔细打量阮小七一番,二嫂突然转身向屋内跑去,一边跑,一边叫道:“娘,七郎回来了。”

    阮小七尚未进屋,二嫂已经扶着老娘出来了。

    久别重逢,自然是母子各有一番哭诉。

    待情绪平歇,阮小七才问道:“小猴儿呢,如何不见?”

    小猴儿,当然是阮小二的儿子。

    老娘道:“明军占了天下,处处开设学堂,虽然二郎五郎死于征战,却不能耽误小猴儿读书识字,再如你兄弟三人般做这个睁眼瞎,我便让他就学去了。”

    老娘眼瞎,心却不瞎,这番话倒是有见识。

    大概,也是不愿意自家孙儿如同三兄弟一般,被人随便诳了去。

第474章 闲适的时光(上)() 
七月末,八月至,中秋将至。

    天气已经凉开,然而正午时分的应天,还是颇为炎热。

    熠熠的阳光照射下来,衬托的方明皇宫更加富丽堂皇。

    在怎么节约,作为国家的心脏、皇帝的住所,终归是不会太过寒酸的。

    毕竟,这是帝国的颜面所在。

    旁人看你皇宫破破烂烂,第一时间想到的不会是皇家节约,而是财力不丰。

    所以,这两年里,皇宫也进行了许多装修。

    这些装修规模不小,颇费了皇帝许多钱财。

    皇宫越发漂亮,周围也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官员商家在附近起建房舍。

    当初,皇宫初建时,这里只是一片农田,虽不能说荒无人烟,却也没多少人家。

    此时围绕皇宫以及御道的房舍,总体规模规模已经有半个应天城那么大。

    除了没有城墙,就是一个城外诚。

    皇宫后墙处一条街,这里的最低配也是三进三出的院子。

    皇宫周围的土地价格,早已经超出寸土寸金,能够建成如此大屋的,非富即贵,可以说个个都是高门大户。

    皇宫后墙来往巡视,但凡有人东张西望,必遭盘问。

    事关皇家安全,绝不可以轻忽大意。

    踏踏踏~

    巡逻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远处。

    突然,墙边的一簇花丛被扒开,里面探出一颗小脑袋来。

    看其模样,不过四五岁,虎头虎脑的,和方天定有五六分相似。

    左右观望一番,确定无人后,方捷往后,小声说道:“没人,快点随我走,莫被母后们发现了。”

    说着,他已经利索地爬了起来。

    一个接一个的小娃娃,从花丛后面爬了出来。

    原来,这里有一处洞口,被方捷当成了出入宫禁的秘密通道。

    小孩子嘛,皇宫再大,如何能够有外面的世界奇妙。

    不一刻,一群娃儿集结完毕。

    一共八个,五男三女。

    老大方捷,今年五岁,帝国太子,梁红玉所出,身份之珍贵,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