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入城啦,逃命去吧!”吴革喝道。
“明军入城,反抗者死!”余者纷纷大叫。
巡街士卒一呆,旋即扔掉刀枪,各自隐藏去了。
他等当然知道明军没进来,只是一小撮人叛乱。
然而,谁愿意拼命呢?
皇帝都跑了,这天下又不是自己的,换谁还不一样!
时迁吹燃火折子,随手扔下。
轰,烈焰腾空。
大相国寺七层铁塔,乃是城中最高,最上面堆积的柴堆、火油被点燃,立刻照亮了整个城池。
与此同时,又有三五十处火起。
“明军进城啦,逃啊!”
“投降不杀,顽抗死全家!”
“赵宋完啦~”
各种呼喝响成一片,只搅的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吴革一行人轻而易举地抢了城头,开了城门。
见城门洞开,岳飞铁枪一挥,喝道:“兄弟们,随我抢城!”
“冲啊!”
呼喝中,岳飞策马狂奔,直往内城冲去。
三千敢死之士,跟在他的身后,一往无前。
令旗所指,目标所在,哪怕可能被炸死,也没让他们有丝毫犹豫。
顺利通过城门,岳飞喝道:“王贵,领一千控制城墙,徐成,领一千检查城墙,余者,随我杀散守军。”
没有守军,只有抱头鼠窜的军民。
民心尽丧,士气全无,这就是城内守军的状况。
道路堵塞,无法前进,岳飞大喝道:“天兵进城,抱头蹲地者不死,起身者杀!”
“抱头蹲地免死!”明兵纷纷呼喝道。
王贵登城,与吴革验证了信物,共同控制城门。
徐成带人,仔细检查发现没有埋设火药后,立刻放出三朵绿色的烟花来。
明亮的烟花,煞是漂亮。
方天定长戟一挥,喝道:“司行方,出发。”
“兄弟们,跟我走!”
呼喝中,司行方领着三千人直冲内城。
六千人,宋军也该炸了,不然等检查完毕,想引爆也没机会。
先登营如此轻易便进了城,方天定喝道:“传令另外三面,立刻抢城,控制城门。”
不管怎样,先把城门抢了,终归是有益无害的。
司行方进了城,只见街道空荡荡,并无一人走动。
真的是没有半点反抗,轻松至极。
司行方喝道:“来人,分出两千人,仔细检查,余者随我杀赵鼎去!”
赵鼎会逃?怎么可能!他是被范琼拖着走的。
呼喝声起,平日里忠心耿耿的家丁,都跑路去了。
所以,环绕在赵鼎、范琼身边的,不过十余个。
那些普通士卒,真的是半点想法都没有,只要保全性命,根本指望不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人诚不我欺!”赵鼎踉踉跄跄地跑着,喃喃自语。
内城已失,皇城也坚持不了多久。
毕竟,皇城禁卫的士气,并不比其余士卒强许多。
第400章 赵桓降()
“陛下,经检查,城内并无异常,大军可以入城。”
“入城!”
一声令下,五万大军从四方城门涌入。
街道上,无数宋兵抱头跪地,不敢抬头去看。
吴革抢城门时,基本没有抵抗,其后明军入城,也未有抵抗。
十分轻松。
不过,赵桓退守皇宫,赵鼎退入艮岳,还要费些手脚。
站在城墙上,方天定看着明军救火。
自己的火自己灭,也是够了。
可是没这些火,说不得宋兵还会打一打。
不一刻,大火熄灭,方天定也见到了吴革。
吴革如何,还有待观察,然其祖吴廷祚,确实不凡。
吴廷祚乃是后周至北宋时期重要将领,早年追随郭威,长期担任亲校。
后周建立,其深得太祖郭威及世宗柴荣信任,官拜枢密使、宣徽南院使,检校太尉。
柴荣亲征北汉时,负责东京留守事务。
北宋建立后,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献计除掉李筠,赵匡胤两次亲征平叛,负责东京留守事务。
后来主政秦州,拜雄武军节度使,收复了陇右伏羌之地,累迁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等职。
能侍奉三帝,深得重用,可见其为人和能力。
吴革继承多少其先祖的能力尤未可知,然而忠肝义胆依旧。
靖康时,女真人南下,欲立伪帝张邦昌,革谋诛之,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范琼党羽。
范琼诈其同举,乃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当然,世事变移,此时只有吴革杀范琼的份,哪有范琼杀吴革的机会。
方天定并不知道这些,却不妨碍他的欣赏。
方天定道:“卿聚四百人,于十万人城内举事,岂不惧尸骨无存?”
吴革道:“赵宋倒行逆施,以臣一死,换天下早安,无悔矣!”
“善!”方天定道:“卿爱军事,且做随军参谋,待熟悉军制,再做安排。”
吴革欣然应下。
“报……”
传令兵进来,道:“禀陛下,赵宋皇城内有人坠出,言来商议投降事。”
方天定问道:“来者何人?”
“乃赵宋吏部尚书、东京留守禁军统领王时雍。”
“宣!”
不一刻,王时雍进来,倒是人模狗样的。
文人能够掌军,也是赵宋重文轻武的老毛病了。
方天定不知道的是,这货与范琼一样,也是一个叛臣。
女真人南下,王时雍拥立张邦昌为皇帝,成立“伪楚”政权,并被张邦昌封为权知枢密院事领尚书省。
“伪楚”覆灭后,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九月宋高宗赵构下诏,将其与张邦昌一起在潭州诛杀。
进到前面,王时雍跪拜,道:“伪宋罪臣王时雍,拜见上国皇帝陛下。”
方天定也不让他起来,问道:“使者此来,有何诉求?”
王时雍道:“无所奢望,只求苟活。”
“城内是何情况?”方天定问道。
王时雍伏地道:“上下皆知,天兵威武难敌,因此只要投降苟活。”
“陛下!”朱武拜道:“宋贼掘开黄河河堤,残害百姓几近十万,罪在不赦,请诛之!”
“陛下明察,罪魁祸首乃是宋江之辈,于我等无尤!”王时雍叫道:“再则,皇城内有宗室无数,且尚有精兵一万,火药万斤,可堪一战!
若陛下不纳降,抵死反抗,必能为天兵造成不菲损伤,望陛下明察。”
袁朗上前,道:“陛下放心,拼得一条命,总得杀他个精光。”
看明军大将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王时雍真的慌了神。
别看他嘴硬,其实虚的很。
不然,何必出来请降呢?直接就地顽抗好了。
沉默片刻,方天定道:“赵宋上下,罪大恶极,本不能赦免。
然,朕给尔等一条生路,尔等自行考虑。”
“请陛下训下!”王时雍道。
能活着就行,这就是他的想法,也是赵桓等人的想法。
方天定道:“纳降之后,赵桓为首,参与决河事之上下,往受灾地请罪,并祭拜死难者。
回去告诉赵桓,若能,则降,不能,则战!”
“此事不难,罪臣片刻即回。”
磕了头,王时雍退了出去。
方天定的决定,是对赵宋皇室威信的重大打击。
毕竟,以太子身请罪于天下,并祭拜普通百姓,自古未见。
且,赵桓出动,是赵宋决河害民的实锤,再无辩解余地。
为了活命,赵桓并无选择。
哪怕方天定没有允诺皇室的待遇,赵桓也顾不上理论了。
两刻钟后,宫门大开。
赵桓一身白衣素服,手举印信,亦步亦趋地往外走来。
他的身后,是留守官员,其后,是王子、公主和嫔妃。
赵佶西逃,只带了皇后贵妃,皇子中只带了赵柽、赵楷、赵枢、赵杞、赵栩、赵棫、赵构这几个年纪大的。
那些年纪小的的皇子和公主,还有许多嫔妃,一个没带。
美其名曰与国同休,鼓舞军民意志,其实是怕人太多耽误行程。
这些人被抛弃,当然心有不甘,却无处可去,只得待在城里。
此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