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李青林的话,吴城默然无语。

    万安已经沦陷,潘可为也不知道撤到哪里去了,家里那边又断了邮路,家里那边现在怎么样,李青林一点消息都没有,他心里很着急。

    趁着部队正在休整,李青林试着写了一封信给西安的郭成山,希望自己探亲时候的安排能实现。

    李青林是用军邮发的信,郭成山也很快回了信。

    在信中郭成山首先感谢了李青林的救命之恩,接着告诉李青林,只有姜美枝在她自己母亲的陪同下到了西安,其他人并没有出万安县。姜美枝现在在西安买了一处住房两个门面,其中住房由自己居住,两个门面租给了别人做生意,姜美枝母女俩现在靠收租金维持生活并等待生产。

    得到了家人的确切消息,李青林还是高兴不起来。看来李万全、李万祥两个人一是舍不得家里的地和牲口,而是对日军还抱有幻想,他们两对老夫妻带着卫三丫和两个孩子留在了家乡。想到日军的残暴,家人可能遇到的危险,李青林的心情很沉重。

    就在五十二军休整期间,平汉路的方向竟然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日军于十一月十一日占领大名以后,因为需要在津浦路、同蒲路东西两个方向集中兵力来消灭**主力,平汉路方向的日军兵力被部分抽调;加上日军因为战线拉长,北方冬季来到,日军的补给也出现困难,平汉路一线的日军暂时无力南下。

    而**方面已经由宋哲元的第一集团军接手防线,此时在平汉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鬼子占领了战略要地以后都龟缩在城市之中,**大量兵力集中于中原大地却从很少主动出击,两军在安阳以南、汤阴以北的宝莲寺一线对峙,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

    正是这三个月时间给了日军巩固占领区的绝好时机。

    为了达到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人在中国采取了军事上进攻,政治上划分区域成立傀儡汉奸政府,采取“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日军只要占领一地,他们就会在本地找汉奸代理人,然后立刻成立伪政权建立伪武装,实行实质上的殖民统治。

    日军击破漳河防线以后,于是一月四日攻陷安阳城,大烟贩子肖瑞臣打着太阳旗带着一群汉奸欢迎日军占领。日军第十四师团进城以后随即改安阳县为彰德县,随即根据日本政府《事变处理大纲——华北处理方针》,推举汉奸肖瑞臣为县知事,成立“政治上防共亲日,经济上日满华不可分离”的傀儡政府彰德县公署。

    十一月二十七日,日军又在安阳扶植汉奸肖瑞成成立伪河南省自治政府,肖瑞臣任伪自治政府主席,不过省县伪政权政务由日军河南特务机关事务长全面掌控。

    时间进入到三七年的十二月,整个华北已经沦陷,南下的日军已经攻入山东、河南,西边山西省府太原已经陷落。

    十二月十三日,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华中派遣军攻进南京;十二月十四日,日本华北派遣军就匆匆忙忙扶植王克敏、汤士河、齐燮元等汉奸在北平成立了所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对于这个傀儡政权,日本军方明确提出:“新政权不是地方政权,而应是取代南京政府的中央政府,其政令得在日军势力范围内所属全部地区普遍行施。”

    家乡已经沦陷,连日伪地方政权都已经成立了,而家人却基本还留在原地,李青林此时毫无办法。

    苦闷之中的李青林还得进行军官训练班的学习。二十五师军官培训班的课程看上去很多,似乎也很难,可对于前世大学毕业、现在又熟读日军《步兵操典》、这段时间又有很多战场经验的李青林来说并不算难,因此在学习训练的同时,他还有时间到处闲逛。

    洛阳是个大城市,二十五师驻地也就在洛阳的东北方,距离洛阳市区也不算太远。

    按说李青林他们到洛阳去玩很方便,可此时交通并不便利,军人进城除了搭部队的顺风车,那就只有花钱坐老百姓的马车骡车了。再加上二十五师管理还算严格,军人进出军营必须要向上级请假,这样就很麻烦,所以李青林去玩了两次以后就再也不想去了。

    平汉线的日军现在停止了脚步,洛阳似乎很安全。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到处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农民们地里已经没什么农活可干,农村已经进入冬闲时间,秋收以后的农民手里都有几个闲钱再加上突然增加了这么多驻军,营地附近的集市变繁荣起来。有集市就有说书的,李青林很喜欢听说书人说书,因此他三天两头逛集市听说书。

    驻地没有电,军营一般很早就熄灯休息,李青林总觉得夜晚很寂寞。有一天晚上七点来钟的时候,他实在觉得很无聊,于是打着手电到各排去查哨。

    就在他打着手电走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发现村里的路上有三三两两的人结伴而行,他们打着灯笼,似乎往同一个方向走。

    如果没有事情发生,农村人晚上几乎不出门,这些人都往同一个方向走,难道有人家请来了说书的开了书场?

    ;

    

一九二章 转进,转进?6() 
在农闲季节,一些富裕人家如果有红白喜事,或者有人在外面发了财,他们经常会请说书人到家里说书。请人到家里专场说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大家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间接宣布我家是富裕户,这也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想到晚上可以听说书,李青林兴奋起来。于是他哨也不查了,马上回去换上一身便服,拿上手电,将配发的盒子炮插在身上,然后就顺着出村的道路跟了上去。

    李青林在村口道路上跟上的是两个女人,她们应该是平时比较好的伙伴。其中一个人提着一盏灯笼照路,另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大概是晚上防身用的。

    李青林手里有手电,但此时手电绝对是新鲜玩意,也算是个奢侈品,为了不引起前面人的惊觉,李青林并没有打手电,而是不远不近地跟着她们往前走。

    出了村子,李青林发现还有不少人也在打着灯笼走夜路,从他们行走的方向看,大家都是在向同一个目标走,那就是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小村子。

    不一会儿,最终的目标到了,原来是一个稍大点的农家小院。进了院子,吹灭了灯笼放到院子空地上。

    院子里面有一排房子。两个女人接着又进了房子。房子的堂屋里面摆了一排长条凳,已经有不少人坐在里面了。堂屋屋角点着几盏油灯,灯光照得屋里亮堂堂的。

    两个女人然后找了个位子紧挨着坐下来了,李青林也随同两个女人坐了下来,不过他是坐在靠墙的最角落处。

    坐在角落里,李青林打量这屋里的环境和布置。

    堂屋的墙边摆着一溜兵器架子,那里摆放着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堂屋正中摆着一张条桌,,桌上边还摆着香炉香烛之类的东西,条桌的后边摆着一张太师椅。

    见到这些,李青林就有点奇怪了,这说书又是不是拜神拜佛,也不是舞刀弄棒,屋子里摆这些东西干什么?

    人越聚越多,男女老少都有,从装束上看基本都是普通农民。屋子里大概有快**十人了,凳子很快就坐满了。后面陆续还有人进来,凳子的数量似乎不够,大家只好紧紧地挤坐在一起。熟悉的人都在打招呼,从关系的密切程度来看,这里面的人是从不同的村庄来的。

    和李青林一起来的两个女人看上去年龄不大,一个大概二十五六岁,显得比较成熟;另一个大概刚二十刚出头,显得比较稚嫩;这两个人头上都挽着髻,应该是已婚的小媳妇。进屋以后她们并没有和其他人打招呼,只是头挨着头在唧唧哝哝说着些什么,还不时捂嘴偷笑。

    李青林坐在紧靠墙的最里边,年龄稍大的小媳妇紧靠着他坐在左手边,年龄稍小的坐在最左边。

    不一会儿,有一个少年从内屋走了出来,他点燃了长条桌上的香烛,又吩咐人吹灭了屋里的其他油灯。屋子里只留下长条桌上的一对小蜡烛在点燃,还有一炉香在往上冒着青烟,屋子里一下子昏暗下来。

    等这些弄好以后,一个中年女人从里屋出来了。这女人个子不高,穿戴着唱戏的娘娘戏服,学着戏台上的步子就走到了椅子面前。

    屋子里的众人见他出来了,全都站了起来双手合掌,齐声道:“娘娘万安!”

    中年女人双手往下一压,众人再次坐下。等这个女人在太师椅上坐下,那个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