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的防守很有特点,当进攻一方到达日军阵地二百米处时,他们的火力将达到最大。果然,当**士兵们冲到二百米处时,日军的歪把子、掷弹筒、三八大盖开始拼命发射,冲在前头的官兵们一排排倒下。

    按照李青林战前的训练,一班三个战斗小组互相掩护,虽然相互之间配合并不是很熟练,但是经过蛇形机动,逐层跃进,他们顺利到达了二百米处。

    日军的子弹如泼水般射来,掷弹筒发射的榴弹不时在冲锋的路上爆炸,二营进攻受阻,所有人员全部都伏在地上,以躲避日军的弹雨。

    日军的射击很准,子弹打在身边的土里“簌簌”直响。李青林知道,敌人是在精确瞄准后射击,像这样在这里一动不动,那就是战场上的一个死靶子,最终会被敌人所射杀。

    趁着歪把子射击的间隙,李青林悄悄抬头观察了一下战场形势。

    日军的前沿大概还有二百米左右,日军用麻袋装土垒砌的掩体已经被超口径炮弹撕开了一个口子,但是缺口里已经有日军士兵守卫。日军的机枪、步枪、掷弹筒不停地在发射,并且精度极高。进攻中的二营官兵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全部伏在地上,一动都不敢动。

    继续留在这里就是等死!转身后退就是找死!只有继续进攻才有活下去的希望,李青林决定冒死冲击一次。

    李青林的小组现在正是三个小组的箭头位置,此时正好处在三个小组的最前面,轮到下一次往前冲击的是小六子徐六顺的小组。

    李青林偏头对小六子喊:“我们投弹,你们跟上冲!”

    见小六子点了点头,李青林知道他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李青林对身边的士兵命令道:“手榴弹准备!”

    士兵们将手榴弹盖子揭开,用左手将拉火环勾住,在等待李青林的投弹命令。

    李青林见小六子小组已经准备好,李青林命令:“投弹!”

    李青林和士兵们一拉拉火环,左手一撑地,抬起半个身子,右手将M24手榴弹猛地往前一扔。

    这种投弹方法由于使不上力气,投掷的距离并不远,也就是能投十几米的距离。“轰、轰、轰……”,四五颗手榴弹陆续爆炸,爆炸的硝烟和激起的尘土形成一片烟幕。

    李青林他们投出的手榴弹当然炸不到日军,小六子他们等待的是这一片烟雾。用爆炸产生的尘土烟雾来掩护冲锋,是此时战争的一种常用手法。

    M24手榴弹有一个长长的木柄,因此携带很不方便,此时每个士兵的标准装备是胸前挂两颗手榴弹。可刚才在做进攻准备时,李青林特别让每个人都背上了五连装的手榴弹袋,李青林知道,一旦达到近战距离时,手榴弹的用处远比步枪要大。

    在战场上,士兵们最恐惧的就是被敌人用枪弹射杀,而尘土和烟雾可以阻挡日军射手们的视线,使他们不能精确瞄准。

    其实此时的步枪都是手拉栓动的,需要拉一次栓才能射击一次,枪械的射击频率很低,并且在二百米距离上,想对运动中的目标精确瞄准,也是很难的事情。一个在不断运动中的目标,在这么远的距离上能被敌人的子弹打到,大部分时候是碰巧遇到了那颗子弹。

    即使前面有尘土或者烟雾阻挡敌人的视线,但是敌人还是在射击,打过来的子弹并不会比以前少,只不过这些尘土和烟雾能给冲锋的士兵一种心理安慰,认为敌人看不到自己的身影,自己就会很安全。

    小六子的小组很快冲到了预定位置,他们到达的同时也扔出了一排手榴弹,李狗剩趁着烟雾也带着小组冲了上去。这样一来二去,李青林的一班三个战斗小组互相掩护,逐级跃进,已经冲到了距离敌人阵地一百米处。

    李青林他们班给其他的人做了榜样,其他的士兵也开始投弹、冲锋、再投弹、再冲锋。清水尖上日军的炮弹和髽鬏山上**的炮弹都在往这个小小的战场上倾泻,战防炮发射来的超口径榴弹也不时的炸响。连续不断的巨大爆炸声掩盖了其他的声音,士兵们已经听不到长官的命令,此时进攻的和防守的都是在凭着本能在作战。

    李青林的小组已经冲到掩体前,素以顽强著称的日军士兵果然名不虚传。李青林亲眼看到就在他们十几步远的掩体里,一个日军士兵面对着人数上占优势的**,他似乎一点都不紧张,他还在很冷静的在拉栓装填子弹。

    这么短的距离,是手榴弹最好的攻击距离。这次不需要长官们下令,士兵们手中的手榴弹像雨点一样投向了日军的掩体里,那个装好弹正在瞄准射击的日军也被被手榴弹炸死了。

    李青林他们冲进了日军工事,依然是手榴弹开路,步枪、刺刀跟在后边收拾残敌。

    战壕的空间很小,手榴弹投掷时还要防止误伤自己人,象冲锋枪、盒子炮这样可以连发的自动武器才最实用,李青林此时特别怀念自己的那把德国造二十响。

    李青林他们顺着战壕一直往前冲,正在这时,有人喊:“班长,手榴弹用完了!”

    ;

    

第一四五章 风云起,山河动31() 
“从鬼子身上搜!”李青林喊道。

    远处战壕里一个被炸成血葫芦的鬼子兵手里拿着一颗拔掉了保险的手雷,正想挣扎着往起爬。李青林抬手一枪将他打死,等了几秒钟,鬼子手里的那颗手雷没有爆炸,可能是他还来不及将这颗手雷在硬物上激发。李青林猫着腰摸了过去,伸手从他身上搜出了几个手雷。他手拿一颗手雷,一把拉掉保险,再将手雷在枪托上用力一磕,稍等两三秒钟以后再向鬼子们的方向投出去。

    日军手雷的杀伤力不如**的M24手榴弹,但是在战壕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倒是正适合。士兵们也学李青林的样子从日军尸体上搜寻手雷,再用鬼子的手雷去炸鬼子。

    短兵相接,已经不需要什么战略战术,有的只是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搏杀。一阵猛打猛冲以后,工事里所有的日军都被消灭,阵地被二营夺下了。

    枪炮声停了,士兵们开始在鬼子尸体上搜索战利品。突然,清水尖上日军又开始打炮,空中传来炮弹划过的呼啸声。

    炮弹落到了这块小小阵地上,也落到髽鬏山的阵地上,可奇怪的是并没有爆炸声,倒是在弹着点有“嘶嘶”声响起,一股股黄色浓烟升了起来。

    “鬼子的毒气弹!”李青林大喊道。

    化学毒气弹并不是什么新式武器,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巨大的杀伤力以及对人类极不人道的伤害,一战以后国际法明令禁止在战场上使用。二战中,战争狂人希特勒也只是在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里使用,即使是在德国即将战败时也未曾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在战场上长期地,有组织地,大规模地进行违反国际法的化学战的国家只有日本。

    而日本这个变态国家却逆潮流而动,他们将世人所不齿的化学、细菌武器当做杀手锏。从二十年代开始,日本海军、陆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生产,并且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使用。日军的化学毒气兵器种类繁多,除毒气航弹、炮弹外,还有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瓶、毒烟罐、毒气盒等。

    日军进行毒气战的部队有三种:野战瓦斯部队、迫击大队和临时发烟部队。野战瓦斯部队和迫击大队是日军专业毒气部队,可进行大规模毒气进攻;临时发烟部队则为步兵中临时改编而成的毒气攻击部队,可以在局部地区放毒。

    野战瓦斯部队成为日军常设兵种,毒气则成为日军必备装备。为了掩盖使用了化学、细菌武器,他们将这种弹药命名为“特种烟”。

    毒气弹其实早就带来了。前段时间要么是气候条件不好,会影响释放的效果,要么是日军处于进攻优势,那时不需要使用毒气弹,所以日军一直没有使用。

    这次日军没想到第十师一个冲锋就将他们的一个小队歼灭了,并且将那么重要的一块阵地夺走了,日军恼羞成怒,毒气弹这种无耻的武器就被拿出来了。

    毒气在“嘶嘶”作响,很快就向四周蔓延。一些躲闪不及的士兵吸入了毒气,他们开始猛烈的咳嗽。可越咳嗽吸入的毒气越多,他们最后被憋得满脸通红无法呼吸,眼见着身体就软了下去。

    李青林忙喊:“鬼子用毒气弹了,快用湿布捂住口鼻!”

    为了身体的灵活性,士兵冲锋之前除了武器弹药等必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