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王姬辟方当即承诺,不会放赢非子回国,也不会支持赢非子回去与申侯的外孙争夺国君之位。于是,申侯便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果然接受了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
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申侯化解了。
孝王二年(辛未,前890),西戎遣使入朝,献良马百匹。孝王十分高兴,重赏了来使,并回赠了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礼物。
孝王三年(壬申,前889),姬辟方命赢非子为王室养马。
赢非子的先祖是大费,大费是氏族联盟时代舜帝的大臣,赐姓为赢。大费的后人一直在夏商两朝为官。商朝末年,大费的后人赢恶来为纣王大臣。赢恶来是位勇猛而有神力的将军,因为他忠心辅佐纣王,被周武王所杀。赢恶来的族人被周武王强行迁徙到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他的后人便在那里发展起来,成为西戎的重要一支。
赢非子的父亲就是申侯的女婿大骆,是西戎的一个部落首领。
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交通工具,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好马。但西周马的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都靠从外地买进。此次西戎进献的一百匹马,大部分都是母马。姬辟方为了发展王朝的马匹,让赢非子前往汧(今陕西宝鸡市陇县西南汧山)、渭(今甘肃定西市陇西县西北鸟鼠山)之间,为王室养马。
孝王六年(乙亥,前886),赢非子为王室养马三年,马群大增,为西周王朝创造了一笔很大的财富。孝王姬辟方因其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号称秦赢。后来,赢非子一族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秦国。到战国时期,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最后,秦王赢政灭掉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各族,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姬辟方四十六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七年(西周金文历谱),卒于孝王六年(前886),终年五十二岁。死后葬在西周孝王陵(埋葬地址不详),尊号周孝王。史书上说“慈惠爱亲曰孝”,故谥号孝王。
周孝王在位年表
前891(庚午)元年
前890(辛未)二年
前889(壬申)三年
前888(癸酉)四年
前887(甲戌)五年
前886(乙亥)六年
第286章 周夷王姬燮()
在位起讫:公元前886前878年。
生卒年:公元前915前878年。
出生地: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立都:槐里(即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
年号:周夷王元年(丙子,前885)。
周夷王姬燮,姓姬,名燮。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的九任王。姬燮的祖父是周共王姬伊扈,父亲是周懿王姬坚,周孝王姬辟方是他的叔祖。
姬燮生于周共王八年(丙午,前915),是周懿王的庶长子,因为不被父王所爱,父王死后便由叔祖姬辟方继承了王位。好在他是个性情豁达的人,对此事并不在意,仍和大臣们正常来往,一些大臣认为他心胸宽阔,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反而对他高看了一眼,等到公元前886年孝五姬辟方去世,诸侯和大臣又都拥立姬燮为王。
姬燮即位后,号周夷王,仍立都于槐里(即犬丘,今陕西兴平市东南)。
夷王元年(丙子,前885),周天子下堂会见诸侯,觐见之礼废。
姬燮是一位思想比较开放的帝王,他不拘泥于古训,敢于打破祖宗的规矩,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按照先朝惯例,新王即位各诸侯国的国君都要入朝觐见。觐见时,天子坐在殿堂上接受诸侯的朝拜,最多只能站起来说声请起。可是周夷王却不尊旧礼,竟然走下殿堂与诸侯相见,使群臣大感惊讶。他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君与臣都是一样的人,相互平等才更显得亲热。”
西周历代所严格执行的朝觐之礼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周夷王给破坏了。
夷王二年(丁丑,前884),蜀国(今四川西部)与吕国(今河南南阳市西)派使臣入朝进献琼玉。周夷王姬燮竟然在黄河边上接待两国的使臣,而且与两国使臣共同使用介国(今山东胶州市西南)所献介圭,这严重违背了西周的礼制。周礼规定,只有天子与诸侯才有资格使用玉圭。一名普通的使臣怎么可以使用王者的玉圭呢?
可见,周夷王完全没把祖宗的规矩当回事。
夷王三年(戊寅,前883)春,周夷王在国都槐里召开诸侯大会。齐哀公姜不辰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到会,到会后又公开顶撞夷王。周夷王十分恼怒,认为他目无君王,图谋不轨,下令在朝门外架起油锅,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将齐哀公姜不辰投入油锅烹死。吓得诸侯们心惊胆颤,目瞪口呆。周夷王烹死齐哀公后,宣布立齐哀公的弟弟姜静为齐侯,就是后来的齐胡公。可见姬燮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和尊严,对那些藐视他的诸侯和大臣予以坚决的镇压,绝不手软。
夷王六年(辛巳,前880),周夷王率从人前往社林(又称桂林、杜林、徒林,在今陕西宝鸡市麟游县西北杜水发源处)畋猎,猎获了一头犀牛。
夷王七年(壬午,前879),周夷王命虢公率六师讨伐太原之戎。
周夷王姬燮离经叛道的种种行为,使一些守旧的大臣对他十分不满,他们采用阳奉阴违的手段,明里支持姬燮,暗地里却散布谣言攻击他,使他恶名远扬。这些谣言不仅传遍了诸侯国,也传到了边远的夷族方国,使他们对周夷王产生敌对情绪,公开叛离周王朝。最先叛变的是太原之戎(西戎的一支,在今宁夏固原市北部),他们拒绝入朝觐见周天子,并停止了向西周王朝纳贡。周夷王十分恼怒,立刻命虢公率六师征伐,一直攻打到俞泉(地名,今址不详),缴获良马千余匹。但是这并没有制止各国的反叛,很快又有南方的庸国(古国名,今湖北十堰市房县西)和杨越(古国名,今江苏杨州市)相继叛周。周王朝军力疲惫无力征伐,姬燮便遣使往楚国命楚侯芈熊渠出兵平叛,并声明所有缴获的一切物资和土地均归楚侯所有。芈熊渠素有称霸野心,周王之命真是天赐良机。于是挑选国中精兵一万五千人,从国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东南)出发,挥师北上,灭掉庸国后,又一路东征,一直攻打到鄂邑(今湖北武汉市)。芈熊渠夺取鄂邑后,几乎占据了今整个湖北省,势力已经十分强大,便自称楚王,与西周王朝分庭抗礼。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周夷王七年的冬天,国都槐里再次遭到冰雹的袭击,冰雹大如砺(古时的一种磨刀石,有碗口大小),打死了许多牲畜和家禽。
姬燮执政时期,不仅战争不断,而且自然灾害也接连发生。天灾人祸给许多百姓带来了困苦,他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从而对统治者也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一些走投无路的饥民被迫联合起来造反,抢劫贵族的粮食和衣物。当时的西周王朝真可谓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其状况犹如干柴遍地,只要有人投下火种,就会立刻燃起熊熊大火。当时曾有文人写诗描写这一情景:“国步蔑资,天不我将。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大意是:国运艰难民财尽,老天不助我黎民。家破不知欲何往,举步徘徊断肠人,君子何曾扪心问,谁是争权夺利人,是谁危害众百姓,谁是动乱大祸根?诗中清楚地表达了劳苦大众的心声。
夷王八年(癸未,前878)春,周夷王姬燮突发重病,各诸侯国君得知后,都虔诚地为他祈祷于山川。但是这并不能挽救夷王的生命,不久他便病死于宫中,年仅三十八岁。
姬燮三十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九年西周金文历谱,死于夷王八年(前878),终年三十八岁,死后葬在西周夷王陵(埋葬地址不详),尊号周夷王。史书上说“安心好静曰夷”,故谥号夷王。
周夷王在位年表
前885(丙子)元年
前884(丁丑)二年
前883(戊寅)三年
前882(己卯)四年
前881(庚辰)五年
前880(辛巳)六年
前879(壬午)七年
前878(癸未)八年
第287章 周厉王姬胡()
在位起讫:公元前878前841年。
生卒年:公元前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