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南庚原以为迁都后会削弱子和的力量,没想到事与愿违,子阳甲(即子和)很快便与地方势力联合起来,这样他就更不敢对子阳甲采取过激的行动了。于是,双方对垒,互不相让,一直持续到子南庚去世。

    子南庚三十五岁时父亲去世,王位被他的堂兄子祖丁夺取。六十七岁时才夺回王位,但坐的并不安稳,提心吊胆地混了六年,七十三岁时一场大病不起。他的侄儿子阳甲乘机发动武装叛乱,率军队进入奄邑王都,攻打王宫,声称要杀进宫去,认无道昏君快快让出王位,否则就杀了他。子南庚吓得面如土色,顷刻间在惊恐中死去。

    子南庚六十七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七年(今本竹书纪年),卒于南庚六年(甲戌,前1307),死时七十三岁,死后葬在商王南庚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南庚,谥号帝南庚,庙号“南庚”。

    殷墟卜辞中,子南庚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南庚在位年表

    前1312(己巳)元年

    前1311(庚午)二年

    前1310(辛未)三年

    前1309(壬申)四年

    前1308(癸酉)五年

    前1307(甲戌)六

第257章 商王子阳甲() 
在位起讫:公元前1307前1303年。

    生卒年:公元前1358前1303年。

    出生地:邢邑(今河北邢台市)。

    立都:奄邑(今山东曲阜市)。

    年号:阳甲元年(乙亥,前1306)。

    商王子阳甲,姓子,名和,号阳甲。又作和甲、殷墟甲骨文作“虎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第十九任王。子和的祖父是商王朝十五任王子祖辛,父亲是商王朝十七任王子祖丁,十八任王子南庚是他的叔父。

    子和是商王子祖丁的长子,生于商王沃甲十二年(癸未,前1358)。他的父亲商王子祖丁在位时曾立他为太子,父亲死后本当由他即位为王。但是,就在他父亲子武丁晚年病重之时,他的叔父子南庚以入宫探病为名,带着两名武功高强的侍卫,以武力胁迫他的父王夺取了王位。他因当时毫无防范,没有实力与叔父抗争,只好在朝中屈居为一名有职无权的大臣。但他心中一直不服,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欲重新夺回政权。

    子和夺权的机会终于来临。公元前1307年,子南庚身患重病。子和乘机发动武装叛乱,率领一群武士攻占王宫,逼迫子南庚让出王位。子南庚闻变惊吓而死,子阳甲入居王宫,即王位,号阳甲,以乙亥年(前1306)为阳甲元年。

    子阳甲即位后,对朝中大臣进行了“大换血”,他把那些亲近子南庚的大臣都免了职,重新录用了一大批自己的亲信。他的三个弟弟子旬、子颂和子敛,都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

    子阳甲排斥异己的做法引起宗族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采用阳奉阴违的方法,与商王子阳甲明争暗斗,使子阳甲的命令很难落到实处,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朝政出现了混乱局面。

    司马迁说:“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

    由于国内政局混乱,一些夷族方国也乘机兴风作浪,侵犯商王朝的边境,劫掠和杀害商朝的百姓。于是内忧外患把商王朝推向了危险的境地。

    阳甲三年(丁丑,前1304),西方的丹山戎入侵商王朝的边境,边疆告急。子阳甲命令弟弟子旬(盘庚)率军队征讨丹山戎(今山西晋城市东南),经过数月苦战,终于击败了丹山戎,夺取了丹山戎的部分土地,捉获了许多戎人。子阳甲命将捉获的俘虏全部充作生产奴隶,赏赐给有功的大臣。

    子阳甲和许多帝王一样,也是贪杯好色,纵欲无度,他竟然在一个浪漫的夜晚死在了妃子的床上。

    子阳甲五十二岁即王位,在位执政虚记五年(今本竹书纪年),于阳甲四年(戊寅,前1303)病逝于宫中,终年五十六岁。死后葬在商王阳甲墓(地址不详)。尊号商王阳甲,谥号帝阳甲,庙号“阳甲”。

    殷墟卜辞中,子阳甲被列为旁系先王祭祀。

    阳甲在位年表

    前1306(乙亥)元年

    前1305(丙子)二年

    前1304(丁丑)三年

    前1303(戊寅)四年

第258章 商王子盘庚() 
在位起讫:公元前1303前1275年。

    生卒年:公元前1339前1275年。

    出生地:邢邑(今河北邢台市)。

    立都:奄邑(今山东曲阜市)。

    迁都:殷邑(今河北安阳市西北小屯村)。

    年号:盘庚元年(己卯,前1302)。

    商王子盘庚,姓子,名旬,号盘庚,殷墟甲骨文作“般庚”。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商王朝二十任帝。

    子旬的祖父是商王朝十五任王子祖辛,父亲是商王朝十七任王子祖丁,十八任王子南庚是他的叔父,十九任王子阳甲是他的长兄。

    子旬生于商王祖丁六年(任寅,前1339),是商王子祖丁的次子。子阳甲时被任用为朝中重臣,掌管军队。曾率军西征丹山戎。

    公元前1303年,商王子阳甲得急病突然死去,传位给弟弟子旬。子旬在邢邑即王位,号盘庚。以己卯年(前1302)为盘庚元年。

    子盘庚即位时,国家正处于动乱之秋,既有内忧,又有外患。

    阳甲三年(前1304),子盘庚刚刚平定了西方丹山戎的叛乱,归国后只一年他的哥哥阳甲就死了。这时山东贵族反叛的声音越来越响,而各诸侯国秘密串联,大有与商王族一决高下的气势。他们反对商王朝立都于山东境内,认为这是侵犯了山东贵族的利益。

    山东的诸侯地方观念极强,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商王族,对商王朝的统治十分不利。

    其实这种矛盾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早在仲丁迁嚣时(前1436),商王室与山东诸侯之间的矛盾就已十分尖锐,暴发了“邳、侁之乱”。商王河亶甲为了缓解矛盾才把国都从山东迁出,而子南庚重蹈覆辙再次把国都迁回山东,可谓是引火烧身,自讨其苦。

    子南庚即位后,总结前朝经验,决定再次把国都迁往黄河以北的殷邑。因为那里是先商的旧都,是商族的发祥地,也是最适宜建都的地方。

    殷邑是商侯上甲微于夏王帝不降三十五年(前1770)灭皮氏而建的都城,距盘庚时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子盘庚认为殷邑地势较高,远离水患,又是商王族自己所属的领地,应该是建都的最好所在,况且迁都于祖宗创建的旧都,也一定会得到祖宗的庇护。

    但是他把迁都计划向大臣们一说,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多数大臣和王族苗裔都反对迁都。

    他们说:几次迁都已经把百姓折腾得很苦,如今刚刚安定下来,怎么可以再迁都呢?

    子盘庚便耐心劝说他们,指出此次迁都的重要性。

    他说:“第一,迁都于殷可以缓和王室与山东贵族的矛盾,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和团结。第二,迁都于殷可以加强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控制,防止羌人和戎人入侵。第三,可以摆脱洪水的威胁,保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今的王都(奄邑)靠近泗水,如果遇上洪水暴发,就有决堤淹城之险,而殷邑地势较高,都城不会为洪水所困。”

    尽管盘庚再三解释,依然有许多人反对迁都。

    子盘庚是位很有魄力的帝王,他想:迁都的道理我已经和你们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们继续赖着不走,那就是故意捣乱。对于那些存心捣乱的人就得严加惩处,绝不能手软。于是,他经过了认真反复的宣传和动员之后,便以帝王的威严强行下令迁都,对少数敢于违抗者严加治罪。尚书,盘庚中载有他的命令:“(对徒都)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他警告臣民不要轻举妄动,如果有谁胆敢用欺诈和奸邪来煽动闹事,阻挠迁都,他就要严加惩处。对于反对迁都的奴隶,不仅要施以重刑,还要将他们杀死。对于反对迁都的贵族臣民,要将他们降为奴隶,子孙后代永远不许进入新都。

    盘庚三年(辛巳,前1300),子盘庚用软硬兼施的手段,率领臣民浩浩荡荡地渡过黄河迁徒到黄河以北的殷邑(今河南安阳市西北)。这是商王朝建国后的第六次迁都。因立都于殷,古人又称商族人为殷人,史称殷商。(商族人称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